导图社区 执业医师--心电图
准备考试的一位医学生呕心沥血整理的心电图速成宝典!系统地梳理了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和读图要点,适合用于学习和复习心电图相关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胰岛细胞瘤(属于AUPD),糖尿病(可有玻璃样变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
考研学姐呕心沥血整理,包含徐琦老师的临床思维,结合天天师兄总结,医学考研并不可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电图
基础
走纸速度:25mm/s = 5大格
时间:0.04s / 小格,竖看--电压:0.1mV / 小格
心率(60~100次/分)
RR间距=5大格=5*5*0.04=1s/次 → 此时心率=60/1=60次/分
RR间距=3大格=3*5*0.04=0.6s/次 → 此时心率=60/0.6=100次/分
十二导联位置
肢体导联
Ⅰ:3点,Ⅱ:5点,Ⅲ:7点
avR:右臂,avL:左臂,avF:左腿
胸部导联
v1:胸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4:左锁骨中线和第5肋间相交点,v3:v2和v4中点,v5:左腋前线和v4同一水平线相交点,v6:左腋中线和v4同一水平线相交点
读图步骤
①RR=3~5大格?
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 + 速率60~100次 + 排除心律整齐所有疾病
快速判断窦性心律(看P波方向):Ⅰ、Ⅱ、avF、v5~v6 P波直立 + avR P波倒置=肯定是窦性心律
RR=2~3大格:窦性心动过速
RR >5大格:窦性心动过缓
②心律齐?
心律不齐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大多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RR间距缩短
PP > PP‘
心房颤动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f波(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整,QRS一般正常,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室性心动过速
3个以上连续的宽大畸形QRS波(>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心室率150~200次/分,房室分离(心房仍受窦房结控制),可有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心室颤动
各导联QRS波消失、代之以快速(250~500次/分)、大小不等的低小波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Ⅰ型(文氏)
PR逐渐延长直至漏搏、RR逐渐缩短、PP不变,包含受阻P波的RR < 正常的2PP,3 :2 / 5 :4传导
Ⅱ型
PR间期恒定,突然漏搏,长PP = 2PP
治疗
心室率过慢 / 出现阿-斯综合征:及早安置起搏器
心律整齐(窦性心律)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
PR>0.2s(1大格),S1减弱
三度
P波与QRS波群有各自的节律,但房率>室率,RR>7大格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突发突止
心率150~250次/分,RR间期短而绝对规则(同一个折返环!),RR 2大格左右
*逆行P波P':埋藏于QRS波内(慢快型--逆传快)or 位于其终末(--下次QRS波前)(快慢型--逆传慢)
慢快型——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0.12s)(比房室延搁慢!)
房室结双径路!(诊断P.512)
P波与QRS波关系固定;1:1房-室分离
治疗:刺激迷走N--颈A窦单侧按摩、Valsalva动作、咽刺激、面部浸冰水、压迫眼球
(无效)→ 药物: 腺苷(首选)、维拉帕米、洋地黄(心衰)
室内传导阻滞
右束支阻滞(细长,常见)
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狭(左房、右室大--自带右束支阻滞)
诊断P.520--V1、V2(反映右边)的R波双峰(M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继发性改变)
左束支阻滞
诊断P.521--V5、V6(反映左边)的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M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V1、V2的S波宽大
以R波为主波的导联上,R波是否增宽且出现平顶或切迹,尤其是v5降支
心室肥厚
急性心肌梗死
③QRS波振幅
正常
0.06~0.10s(宽<3小格)
v1:<1.0mV
v5:<2.5mV
v1→v5:R波逐渐增高
v2:S波深;v5:R波高(R/S>1)
v3、v4:R=S
J点(等电位线上)
向上抬高--心肌梗死
R v1 > 2大格(1.0mV),R/S v1 ≥ 1,R v1 + S v5 >1.05mV,R avR >0.5mV:右心室肥厚
可发生心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可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R v5 >2.5mV(5大格):左心室肥厚
④ST段抬高?
定位
前间壁:V1~3,前壁:V3~5,广泛前壁:V1~6,后壁:V7~9
前侧壁:V5、V6、I、avL,高侧壁:I、avL
下壁:II、III、avF
右室:V1、avR
典型
动态改变
超急性期
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