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外国教育史第十节杜威的教育思想讲述了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下图梳理了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内容丰富全面且简单明了,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学习吧!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五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笔记,包括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十节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
20c美哲社教、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 代人、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研究“哲学家们的哲学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
《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教育理论,三个问题: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教育与实践的脱离、主张教育即...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重视学生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差异性,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和兴趣
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
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也合乎社会需要
学校即社会
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民主社会生活,分科课程转为活动课程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造的基本方法
教育即生长
要求一切教育和教学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行为
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主动
连续发展
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
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论课程与教材
做中学
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教材心理化
教材——原来的经验(间接转直接)——组织化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反省思维
五步教学法
第一,创设疑难的情境
第二,确定疑难所在
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第四,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
第五,验证这个假设
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民主品格
道德教育的途径
社会性
道德教育的方法
社会+心理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