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知识点1收入的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知识点1收入的概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定义,适用范围,确认。知识点2收入相关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知识点3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编辑于2025-06-17 16:41:47知识点1 收入的概述
定 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
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适用范围
1,对外出租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
不适用本准则
2,
以存货换取客户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适用本准则
其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不适用本准则
3,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确定处置时点以及计量处置损益时
适用本准则
确认
应当反映其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模式
收入的金额
反映企业因转让这些商品或服务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履约义务
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从客户的角度进行分析 取得商品控制权
同时包括 下列三项要素
一是,能力
二是,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三是,能够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潜在现金流量
知识点4 合同成本 (★★)
合同履约成本
确认为资产应满足的条件
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
与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或持续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支出发生时, 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1. 管理费用
2.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 与履约义务中已履行(全部/部分)部分相关的支出
4. 无法在尚未履行的与已履行(或已部分履行)的履约义务之间区分的相关支出
满足上述条件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履约成本
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
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非流动资产
合同取得成本
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增量成本
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
该资产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含其他支出
如差旅费\投标费
满足上述条件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取得成本
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流动资产
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非流动资产
与合同履约成本和合同取得成本的摊销和减值
摊销
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减值
账面价值高于
1. 企业因转让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预期能够取得的剩余对价
2. 为转让该相关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超出部分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账面价值-(预期能够取得的剩余对价-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当低于时
应当转回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但转回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资产在转回日的账面价值
知识点3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
五 步
识别 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合同 的识别
合同 的含义
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
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可验证的形式(如隐含于商业惯例或以往的习惯做法等)
客户取得 相关商品控制权时 确认收入
同时满足下列五项条件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已经签字盖章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不含框架协议、战略合作协议
因为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没有支付条款属于捐赠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取得控制权, 需注意三点
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对价是否很可能收回
考虑客户到期时支付对价的能力和意图
即客户的信用风险
不能同时满足 上述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
只有在不再负有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剩余义务
且已向客户收取的对价无需退回时
才能将已收取的对价确认为收入
否则
应当将已收取的对价作为负债进行会计处理
合同的持续评估
后续期间, 信用风险显著升高
需要评估其在未来向客户转让剩余商品 而有权取得的对价是否很可能收回
若不能
应当停止确认收入
只有当后续合同条件再度满足时 或者 当企业不再负有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剩余义务
且已向客户收取的对价无需退回时
但,不应当调整在此之前已经确认的收入
才能将已收取的对价确认为收入
合同合并
企业与同一客户(或该客户的关联方)同时订立或在相近时间内先后订立的两份或多份合同, 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多份合同基于同一商业目的而订立并构成一揽子交易
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其他合同的定价或履行情况
多份合同中所承诺的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合同变更
新增能否可明确区分
能
新增可明确区分且单独售价
作为一份单独的合同
不能
原合同 已履行与未履行部分 能否明确区分
能
原合同终止 及 新合同订立
新合同订立是两项金额之和
1.原合同交易价格中尚未确认为收入的部分
2.变更中客户已承诺的对价金额
不能
原合同的组成部分
在合同变更日重新计算履约进度, 并调整当期收入和相应成本等
识别合同中的 单项履约义务
合同开始日,企业应当识别合同所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并确定各单项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 然后,在履行了各单项履约义务时分别确认收入
履约义务
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
单项履约义务的情形
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
同时满足 下列两项条件
该商品本身能够明确区分
转让该商品的承诺在合同中是可明确区分的
企业向客户转让一系列实质相同且转让模式相同的、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
合同中是可明确区分的
均满足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的条件
且采用相同方法确定其履约进度
控制权转移给客户发生的运输活动
转移之前
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作为合同履约成本
之后
应当考虑该项服务是否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向客户转让商品的承诺与合同中的其他承诺 不可单独区分
企业需提供重大的服务以将该商品与 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进行整合
如砖头、水泥等建写字楼
各种物料的组合产出作为单项履约义务
该商品将对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予以重大修改或定制
每一项商品将被整合在一起的组合产出
如转让软件的安装含定制化的重大修改
该商品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具有高度关联性
每一单项商品均受到合同中其他商品的重大影响
确定 交易价格
交易价格
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不计入交易价格,作为负债处理
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
企业预期将退还给客户的款项
在确定交易价格时,企业应当考虑
可变对价
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
非现金对价
应付客户对价
可变对价
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会因折扣、价格折让、返利、退款、奖励积分、激励措施、业绩奖金、索赔等因素而变化
以确定其是否会接受一个低于合同标价的金额,即企业向客户提供一定的价格折让
可变对价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期望值
各种可能发生的对价金额及相关概率计算
如:估计交易价格每台的金额=售价*比重+(售价-降价)*比重
最可能发生金额
最可能发生的单一金额
合同最可能产生的单一结果
选概率最高的金额
可变对价金额的限制
可变对价的交易价格,应当不超过在相关不确定性消除时,累计已确认的收入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
是否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时,应当同时考虑收入转回的可能性及其比重
极可能:50%<X<=95%
满足上述限制条件的可变对价的金额,计入交易价格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重新估计应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金额
如:采购量不会超过一定的量,采购单价不一样。当超过一定量,调整全年的采购收入 确认收入=最新的单价*(本季度采购量+上季度采购量)-上季度确认的收入
存在的 重大融资成分
在确定交易价格时,应当对已承诺的对价金额作出调整,以剔除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假定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时,以现金支付的应付金额(即,现销价格)确定交易价格
交易价格=现销价格
是否重大时 考虑
已承诺的对价金额与已承诺商品的现销价格之间的差额
将承诺的商品转让给客户与客户支付相关款项之间的预计时间间隔和相应的市场现行利率的共同影响
折现率
将合同对价的名义金额折现为商品的现销价格的折现率
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企业确定的交易价格与合同承诺的对价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没有 包含 重大融资成分 的情形
客户就商品支付了预付款,且可以自行决定这些商品的转让时间
储值卡
奖励积分
客户承诺支付的对价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可变的, 该对价金额或付款时间取决于某一未来事项是否发生,且该事项实质上不受客户或企业控制
特许权使用费
合同承诺的对价金额与现销价格之间的差额是由于向客户或企业提供融资利益以外的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且这一差额与产生该差额的原因是相称的
质保金
在合同开始日,企业预计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与客户支付价款间隔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考虑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
例
收到款项时 借:银存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合同负债
确认融资成分的影响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交付产品时,控制权转移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未确认融资费用=合同负债-银存 财务费用=(合同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市场利率 未确认融资费用(借方-贷方+)
企业采用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通常应该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一次确认收入,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相应进行摊销
非现金对价
含: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客户提供的广告服务
合同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交易价格
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实际取得控制权植入的公允价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合同开始日的股票价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因对价形式原因而发生的变动,不计入交易价格)
应付客户对价
将该应付客户对价冲减交易价格,但应付客户对价是为了自客户取得其他可明确区分商品的除外
企业应付客户对价超过向客户取得可明确区分商品公允价值的,超过金额应当冲减交易价格
向客户取得的可明确区分商品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的,企业应当将应付客户对价全额冲减交易价格
将应付客户对价冲减交易价格处理时,企业应当在确认相关收入与支付(或承诺支付)客户对价二者孰晚的时点冲减当期收入
如:入场费
确认收入=本月发生的销售额-本月发生销售额*(入场费/年内最低销售金额)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合同开始日
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单独售价 无法直接观察的 采用的估计方法
市场调整法
某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市场售价,考虑本企业的成本和毛利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的金额
成本加成法
预计成本加上其合理毛利后的金额
余值法
合同交易价格减去合同中其他商品可观察单独售价后的余额
履行了其中的一项履约义务、向客户转让商品而获得了一项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 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将其确认为合同资产而不应确认为应收款项
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以净额列示, 不同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不能互相抵销
例
分摊至A商品的合同价款=合同价款*A单独售价/(A单独售价+B单独售价)
交付A时 借:合同资产 贷:主营业务收入
交付B时,才有权收取合同对价 借:应收账款 (合同对价) 贷:合同资产 (A确认的) 主营业务收入 (B)
合同资产VS应收账款
合同资产
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信用风险+履约风险
应收账款
企业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
仅承担信用风险
履行 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 确认收入
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步 骤
首先判断履约义务是否满足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条件
选取恰当的方法来确定履约进度
如不满足,则该履约义务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判断其转移时点
履约义务实现方式
在一段时间内履行履约义务
通过计量履约进度在一段时间内收入
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在客户获得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某一时段内
确认条件
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应当在提供该服务的期间内确认收入
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提供商品的过程获得其利益
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 且该企业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专用性
收取能够补偿其已发生成本和合理利润的款项, 并且该权利具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方法
产出法
已转移给客户的商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确定履约进度
实际测量的完工进度
评估已实现的结果
已达到的里程碑
时间进度
已完工或交付的产品
投入法
根据企业履行履约义务的投入确定履约进度
投入的材料数量
花费的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
发生的成本和时间进度
未必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应当扣除那些虽然已经发生、但是未导致向客户转移商品的投入
直接法
整个履约期间内平均发生时
成本法
应调整 的情形
已发生的成本并未反映企业履行履约义务的进度
如:非正常消耗, 不含在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中
已发生的成本 与企业履行履约义务 的进度不成比例
如:发生成本中含外购成本 履约进度=(发生成本-外购成本)/(总成本-外购成本) 确认收入=(合同价款-外购成本)*履约进度+外购成本 确认成本=(总成本-外购成本)*履约进度+外购成本
履约确认的收入=交易价格总额*履约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
履约进度=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预计总成本
例
实际发生劳务成本 借:合同履约成本-设备安装 贷:应付职工薪酬
预收劳务款 借:银存 贷:合同负债
确认劳务收入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结转劳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实际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实际发生成本/(实际发生成本+估计将发生成本)*100%
确认的劳务收入=合同总收入*比例-上期已收金额
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
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
应当按照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履约进度进行重新估计
该变化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某 一 时 点
确认条件
不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时,应当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确认 方法
客户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 确认收入
考虑 的迹象
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享有现时收款权利
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客户 已实物占有该商品
并不意味一定取得控制权
委托代销安排
获得控制权
不属于委托代销安排
没有获得
手续费并确认收入
售后代管商品安排
企业不再控制该商品
而只是向客户提供了代管服务
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
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同时满足下列四项条件, 才表明客户取得了该商品的控制权
安排必须具有商业实质
属于客户的商品必须能够单独识别
该商品可以随时交付给客户
企业不能自行使用该商品或将该商品提供给其他客户
向客户提供保管服务等,从而应当将部分交易价格分摊至该履约义务
例
委 托 代 销
发出商品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收到代销清单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销)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借:销售费用-代销手续费 应交税费-增(进) 贷:应收账款
收到货款 借:银存 贷:应收账款
收到商品 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
对外销售 借:银存 贷:受托代销商品 应交税费-增(销)
收到增值税专票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 应交税费-增(进) 贷:应付账款
支付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 借:应付账款 贷:银存 其他业务收入-代销手续费 应交税费-增(销)
知识点5 特定交易 的会计处理 (★★★)
1. 附有 销售退回条款 的销售
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
按照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语气有权取得的对价金额确认收入
不包含预期因销售退回将退还的金额
按照预期因销售退回将退还的金额确认负债
计入 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同时
按照预期退回商品转让时的账面价值-收回该商品预计发生的成本
包括退回商品的价值减损
确认为一项资产
按照所转让商品转让时的账面价值-上述资产成本的净额结转成本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重新估计未来销售退回情况并对上述资产进行重新计量。如有变化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如企业有权向客户收取一定金额的退货费,则企业在估计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时,应当将该退货费包含在内
例
本年销售商品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应交税费-增(销)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应收退货成本 贷:库存商品
年末收到货款 借:银存 贷:应收账款
年末重新评估退货率↓ 借: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收退货成本
下一年发生销售退回,实际退货量,退货款已经支付 借:库存商品 (退回数量*单位成本) 应交税费-增(销) (退回数量*销售单价*退货率↓) 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退货率-退货率↓)) 贷:应收退货成本 (=库存商品) 主营业务收入 (未退回数量*销售单价) 银存 (退回数量*销售单价*1.16)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未退回数量*单位成本) 贷:应收退货成本
公式
应收账款=销售数量×销售单价×1.16
看题目是否提供税率or不考虑相关税费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数量×销售单价×(1-退货率) =(销售数量-退货数量)*销售单价+退货的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数量×单位成本×(1-退货率) =(销售数量-退货数量)*单位成本+退货的成本
预计负债 -应付退货款 =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退货率 =退货数量*销售单价-退货的收入
应收退货成本=销售数量×单位成本×退货率 =退货数量*单位成本-退货的成本
重新评估后的预计负债差额=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退货率-退货率↓)
重新评估后的应收退货成本=销售数量*单位成本*(退货率-退货率↓)
2. 附有 质量保证条款 的销售
质量保证
保证类
质量保证是为了向客户保证所销售的商品符合既定标准
三包服务
按或有事项处理
服务类
向客户保证所销售的商品符合既定标准之外提供了一项单独的服务
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按照其各自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多项履约义务
客户能够选择单独购买质量保证的
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按照其各自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多项履约义务
如:销售手机和提供维修服务是2项履约义务;质量保证服务是或有事项
向客户保证所销售的商品是否 符合既定标准之外提供了一项单独的服务 考虑的因素
该质量保证是否为法定要求
如:法律规定的3包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
一般不是法定的
质量保证期限
期限越长越有可能
企业承诺履行任务的性质
如:特定的任务:负责运输被客户退回的瑕疵商品 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例
销售精密仪器 借:银存 贷:主营业务收入 (销售机器的单独标价) 合同负债 (延保服务的单独标价)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法定保修期内将发生的保修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向客户销售商品涉及其他方参与其中时
应当判断其自身在该交易中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or代理人
判断的原则
首先识别向客户提供的特定商品
提供的可明确区分的商品or可明确区分的一揽子商品
暂时性地获得法定所有权→不一定控制了该商品
然后企业应当评估特定商品在转让给客户之前,企业是否控制该商品
之前控制
主要责任人
对价总额确认收入
之前不控制
代理人
净额确认收入
企业作为 主要责任人 的情况
企业自该第三方取得商品或其他资产控制权后,再转让给客户
企业能够主导第三方代表本企业向客户提供服务
企业自第三方取得商品控制权后,通过提供重大的服务将该商品与其他商品整合成合同约定的某组合产出转让给客户
如:计算机房的建设 系统集成
需要考虑的相关事实和情况 包括但不仅限于
转让商品的主要责任是企业还是第三方(如:质量问题)
验收风险
该商品的存货风险在商品转让前后由企业还是第三方承担(如:退货)
所交易商品的价格由企业还是第三方决定
价格风险
承担其中之一,一定是主要责任人
例
代理人
消费平台及结算服务,并收取佣金 借:银存 贷:合同负债 (佣金) 其他应付款 (待未来消费者消费时支付给相应的商家)
4. 附有 客户 额 外 购 买 选择权 的销售
含义
销售商品的同时,有时会向客户授予选择权,允许客户据此免费或者以折扣价格购买额外的商品
向客户授予的 额外购买选择权 的形式
销售激励
客 户 奖 励 积 分
估计积分的单独售价=每积分抵减金额*获得的积分*积分兑换率 该商品分摊的交易价格=消费金额*消费金额/(消费金额+积分单独售价) 积分分摊的交易价格=消费金额*积分单独售价/(消费金额+积分单独售价)
借:银存 贷:主营业务收入(该商品分摊的交易价格) 合同负债 (积分分摊的交易价格)
初次 实际兑换积分时
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积分分摊的交易价格*兑换积分个数/(积分总数*积分兑换率) 剩余未兑换积分金额=积分分摊的交易价格-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
剩余的仍作为合同负债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再次 实际兑换积分时
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积分分摊的交易价格*累计兑换积分个数/总可兑换积分个数-已经确认的收入 剩余未兑换积分金额=积分分摊的交易价格-累计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
剩余的仍作为合同负债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未来购买商品的折扣券
折扣券的单独售价=额外购买的商品金额*预计使用的比例*(能够获得的比例-限期内提供的折扣比例) 该商品分摊的交易价格=销售金额*销售金额/(销售金额+折扣券单独售价) 折扣券选择权分摊的交易价格=销售金额*折扣券单独售价/(销售金额+折扣券单独售价)
借:银存 贷:主营业务收入 (该商品分摊的交易价格) 合同负债 (折扣券选择权分摊的交易价格)
合同续约选择权
应当评估该选择权是否向客户提供了一项重大权利
该选择权不是“忽悠”的,是向客户提供了一项实质性权利
能够享受到超过该地区或该市场中其他同类客户所能够享有的折扣
应当作为单项履约义务
该合同下支付的价款实际上购买了两项单独的商品
客户在该合同下原本购买的商品
客户可以免费或者以折扣价格购买额外商品的权利
应当将交易价格在这两项商品之间进行分摊
5.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含义
企业授予客户对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享有相应权利
软件和技术、影视和音乐等的版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专利权、商标权和其他版权
是否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不构成
该知识产权许可和所售商品一起作为单项履约义务进行会计处理
知识产权许可与所售商品 不可明确区分的情形包括
该知识产权许可构成有形商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于该商品的正常使用不可或缺
客户只有将该知识产权许可和相关服务一起使用才能够从中获益
如:软件嵌入设备中,需配套使用
构成
某一时段
同时满足 三项条件
合同要求或客户能够合理预期企业将从事对该项知识产权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该活动对客户将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
该活动不会导致向客户转让商品
某一时点
开始从中获利之前,企业不能对此类知识产权许可确认收入
如:有软件没有密钥时不确认收入
是一次确认收入
履约的时间与客户付款时间之间间隔较长
判断该项合同中是否存在重大的融资成分
基于销售或使用情况的特许权使用费
按客户实际销售或使用情况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的
应当在客户后续销售或使用行为实际发生与企业履行相关履约义务二者孰晚的时点确认收入
6. 售后回购
含义
企业销售商品的同时承诺或有权选择日后再将该商品购回的销售方式
三种形式
企业和客户约定企业有义务回购该商品
存在远期安排
企业有权利回购该商品
企业拥有回购选择权
当客户要求时,企业有义务回购该商品
客户拥有回售选择权
两种情形
存在与客户的远期安排而负有回购义务 或企业享有回购权利的
销售时点, 客户并没有取得该商品的控制权
回购价格VS原售价
>
视为融资交易
差额确认为利息费用
<
视为租赁交易
应客户要求回购商品的
合同开始日评估客户 是否具有行使该要求权的重大经济动因
具有
回购价格VS原售价
>
视为融资交易
差额确认为利息费用
<
视为租赁交易
不具有
将该售后回购作为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交易进行处理
7.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企业向客户预收销售商品款项的,应当首先将该款项确认为负债(合同负债),待履行了相关履约义务时再转为收入
合同负债”科目为不含税的金额
增值税部分
确认为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企业预期将有权获得与客户所放弃的合同权利相关的金额的,应当按照客户行使合同权利的模式按比例将上述金额确认为收入
企业只有在客户要求其履行剩余履约义务的可能性极低时,才能将上述负债的相关余额转为收入
例
储值卡
销售的储值卡应当确认的收入=(使用储值卡消费金额+(总储值卡面值*不会被消费比例)*使用储值卡消费金额/(面值总额*会被消费的比例))/1.16
销售储值卡时 借:库存现金 (卡的面值) 贷:合同负债 (卡的面值/1.16)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根据消费金额确认收入 借:合同负债 (消费的储值卡应当确认的收入)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使用储值卡消费金额/1.16)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销)
8. 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合同开始日向客户收取的无需退回的初始费,应当计入交易价格
如:倶乐部的入会费等
初始费与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相关
该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按照分摊至该商品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
不构成。。。
应当在包含该商品的单项履约义务履行时,按照分摊至该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
初始费与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不相关的
该初始费应当作为未来将转让商品的预收款,在未来转让该商品时确认为收入
如:健身俱乐部的年费和入会费,作预收款,在年度内分摊确认收入
企业收取了无需退回的初始费且为履行合同应开展初始活动,但这些活动本身并没有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的
应当在未来转让该商品时确认为收入, 企业在确定履约进度时不应考虑这些初始活动
企业为该初始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同成本部分的要求确认为一项资产或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三章 收 入
知识点2 收入 相关的会计科目 和主要账务处理
主营业务收入
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
履行了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时
按照已收或应收的合同价款,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分录
借:银存/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资产 贷:应收税费-增(销) -待转销项税额
合同中存在企业为客户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 (借钱给客户)
按照应收合同价款
分录
借:长期应收款 (现销价格)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未确认融资收益
合同中存在客户为企业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 (借别人钱)
借:银存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合同负债
收到的对价为非现金资产时
按该非现金资产在合同开始日的公允价值
分录
借: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期末
根据本期销售各种商品、提供各种服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
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合同履约成本
合同履约成本
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服务成本/工程施工
发生上述合同履约成本时
借:合同履约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
对合同履约成本进行摊销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履约成本
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核算与合同履约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准备
资产发生减值的
按应减记的金额
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
反分录
合同取得成本
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发生时
借:合同取得成本 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
进行摊销时
借:销售费用 贷:合同取得成本
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核算与合同取得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准备
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
反分录
应收退货成本
核算销售商品时预期将退回商品的账面价值,扣除收回该商品预计发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价值减损)后的余额
发生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的
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资产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结转相关成本时
借:应收退货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之差) 贷:库存商品
合同资产
核算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
除时间流逝之外的风险
在客户实际支付合同对价或在该对价到期应付之前
已经向客户转让了商品的,应当按因已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借:应收账款/合同资产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取得无条件收款权时
借:应收账款 贷:合同资产
合同负债
核算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
不含税的金额
增值税部分,确认为“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
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
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按照该已收或应收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合同负债
企业向客户转让相关商品时
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转让商品收到的预收款
适用收入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时
不再使用“预收账款”科目及“递延收益”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