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牙周组织病(1)
这是一个关于牙周组织病(1)的思维导图,包含定义、根据累及组织不同分类、临床表现、病因和治疗几个方面。
这是一个关于颌骨疾病思维导图,定义:颌骨疾病是一类涉及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多种病变,包括炎症、肿瘤、发育异常、创伤以及全身性疾病在颌骨的局部表现等。
这是一个关于口腔粘膜病的思维导图,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及软组织的各种类型疾病的总称。可同时发生于皮肤,也可单独发生于口腔黏膜。疾病种类繁多,病因比较复杂,多与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感染、精神紧张、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牙周组织病
定义:牙周组织病是指发生于牙的支持组织的疾病,又称为牙周病。
临床表现:牙周病会导致牙龈炎症、出血、疼痛、牙齿脱落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
根据累及组织不同分类
牙龈病
是指一组发生于牙龈组织的病变,一般不侵袭深层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
分类
菌斑引起的牙龈病(如慢性龈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及药物性牙龈肥大等)
非菌斑引起的牙龈病(如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牙龈病,系统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及遗传性病变等)。
牙周炎
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丧失
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病因
菌斑
菌斑为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菌斑是由多种细菌组成的微生物群,黏附于牙齿表面,无法通过漱口、水冲洗等方式去除,只能由机械方法清除。
当牙菌斑靠近牙龈时,细菌产生的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可能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发生。如此时未能及时治疗,牙龈炎继续发展可能成为不可逆的牙周炎,破坏牙槽骨,甚至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牙石
牙石由磷酸钙、水、磷酸锰、微量矿物质等构成,是由于唾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矿化的菌斑沉积在牙面导致。
牙石初期为乳白色软垢,随着钙化逐渐变硬,呈现出黄色、棕色或黑色。牙石通常存在于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如下颌前牙舌侧面,上颌后牙颊侧面等。
根据沉积部位、性质不同,分类
龈上牙石位置较为明显,通常肉眼可见;
龈下牙石位置隐蔽,难以直接观察到,需要用探诊才可探查。
牙石是牙周病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可以导致菌斑附着,造成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妨碍口腔卫生,加速菌斑形成,刺激牙龈组织。
咬合问题
夜间磨牙、牙合干扰等均为异常表现
如咬合时力度异常或方向异常,均有损伤牙周组织的可能。
还有其他各种错𬌗畸形,都有可能加重牙周病的发展。
其他因素
子主题
生活因素:长期吸烟、进食时食物嵌塞,且未规范刷牙、清洁导致口腔卫生较差,为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D、钙、磷等,可能导致牙周病发生。
内分泌因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激素异常分泌,可能导致牙周病。青春期、妊娠期激素水平大幅度波动,此阶段需引起注意。
治疗
龈上洁治术
龈上洁治术是指使用龈上洁治器械除去牙石和菌斑,并磨光牙面,防止菌斑和牙石再次沉积。
洁治器械分超声洁牙机和手用洁治器。超声洁牙机洁治牙齿、清除较大牙石效果相对更好。
龈上洁治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保持正确体位,以避免操作损伤牙龈,导致牙龈出血损伤。
龈下刮治术
牙石、菌斑散在分布散在,难以完全发现,清除时可能有遗漏。因此,龈下洁治术后医师通过手感感知,用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散在牙石、菌斑,以及根面病变组织,使根面保持光滑。龈下刮治术有利于牙龈重新附着,可使牙周袋消失。
可用牙周袋内窥镜辅助操作。
龈下刮治术操作后应冲洗术区,避免感染。如患者出血较多,术后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工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可应用龈下刮治器械,仔细清除嵌入或附着于牙骨质的牙石,并且刮除牙根表面已经发生病变的牙骨质,使根面清洁、光滑。利于牙周组织附着、新生
根面平整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对冷、热刺激敏感症状,或有暂时性出血、牙齿松动。患者外出时应佩戴口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等对口腔存在刺激的食物,同时需正确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切开引流
适用于局部症状较重,疼痛剧烈、炎性肿胀明显者。
局部麻醉后根据患者情况在牙周处做切口,切开至黏膜下即可。再根据脓肿位置选择不同引流方
抗炎、镇痛药
可外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膏、有麻醉剂成分的凝胶或喷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
为机械性清除菌斑的辅助疗法。
牙龈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以及部分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龈生理外形和正常牙龈沟。
适用于牙龈增生、肥大性龈炎的患者。
患者如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或局部有急性炎症,不可采用牙龈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