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谋篇第十
【谋术之道:洞察三仪,平衡利益】谋术的核心在于"度材、量能、揣情"的动态追踪,通过天地人三仪分析法构建完整框架上仪观天道趋势,中仪察人事关系,下仪析地理局势,三大体系层层递进关键在于以对方利益为出发点,分析其材能条件、力量分布及权力运作,寻求双方利益平衡点谋术最高境界是"相益则亲",在权谋博弈中实现互利共赢。
编辑于2025-07-03 15:11:25"鬼谷子《捭阖第一》揭示驾驭人心的终极法则:阴阳相生,万物可控其核心分为三大原理万物因阴阳而生灭,变化可归为阴阳转换,圣人通过度量权变主宰全局实践上需掌握三步策略:反出以探虚实,反覆以测深浅,反忤以定进退三重评估:以神察本质,以眼观表象,以言辨真伪游说时,对清扬者言崇高促其奋进,对沉浊者言卑小加速其沉落控神为终极关键,通过语言门户直击心神,从而‘关捭阖、制出入’"。
"洞察人心如观阴阳,掌控全局需先自知!这段古老智慧揭示人际博弈的核心法则:以静制动,通过'反听'之术洞悉对方真情关键在于三步:未显露时用圆融之道引导,显现后以方正手段应对像磁石吸针般精准捕捉言辞漏洞最后像比目鱼同步游动般与对方共鸣记住,一切从自我审慎开始唯有先安定内心,才能像天神般无形掌控局势" 。
鬼谷子智慧:内揵术教你如何驾驭关系,掌控主动权! 内揵术的核心是动态关系管理,强调“得其情,乃制其术”,通过钥匙与锁的隐喻(管键),实现可进可退的操纵圣人用它驾驭君王,将才靠它展现核心能力关系管理是关键,失败则全盘皆输,需持续主动调整,如飞钳术化解分歧鬼谷子提醒:说服只是开始,动态应对才是长久之道,就像恋爱需紧跟对方变化若大厦将倾,及时止损风控失误,则最小化损失内揵术与捭阖、反应术共同构成纵横之术的底层逻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鬼谷子《捭阖第一》揭示驾驭人心的终极法则:阴阳相生,万物可控其核心分为三大原理万物因阴阳而生灭,变化可归为阴阳转换,圣人通过度量权变主宰全局实践上需掌握三步策略:反出以探虚实,反覆以测深浅,反忤以定进退三重评估:以神察本质,以眼观表象,以言辨真伪游说时,对清扬者言崇高促其奋进,对沉浊者言卑小加速其沉落控神为终极关键,通过语言门户直击心神,从而‘关捭阖、制出入’"。
"洞察人心如观阴阳,掌控全局需先自知!这段古老智慧揭示人际博弈的核心法则:以静制动,通过'反听'之术洞悉对方真情关键在于三步:未显露时用圆融之道引导,显现后以方正手段应对像磁石吸针般精准捕捉言辞漏洞最后像比目鱼同步游动般与对方共鸣记住,一切从自我审慎开始唯有先安定内心,才能像天神般无形掌控局势" 。
鬼谷子智慧:内揵术教你如何驾驭关系,掌控主动权! 内揵术的核心是动态关系管理,强调“得其情,乃制其术”,通过钥匙与锁的隐喻(管键),实现可进可退的操纵圣人用它驾驭君王,将才靠它展现核心能力关系管理是关键,失败则全盘皆输,需持续主动调整,如飞钳术化解分歧鬼谷子提醒:说服只是开始,动态应对才是长久之道,就像恋爱需紧跟对方变化若大厦将倾,及时止损风控失误,则最小化损失内揵术与捭阖、反应术共同构成纵横之术的底层逻辑。
谋篇第十
上章回顾
我们平时讲权谋这个词,权术在于制人,讲的是合利则从。
谋术在于取人,讲的是相益则亲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在权术篇讲,权术的出发点,是我们的计策,合乎对方的需求
无目的的权术、不能达成目的的权术、损失我方利益的权术,都是无意义的
让对方听从自己的计策,只是实现了控制,后面牵着对方的鼻子走,来达成我们的目的,还需要继续转化
权术只是让对方看到了他的利益诉求被切中,而没有看到我方的利益诉求
而一旦涉及到双边利益交涉问题,则使用权术就解决不了了,必须得使用谋术来解决,让对方最大程度地为我方的利益服务。
同理,谋术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方的利益,再分析他的现实需求,这样我方才能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利益谋划
应该充分考虑和尊重对方的利益和诉求,尽量寻求双方利益上的平衡
三大利益分析体系(三仪分析体系)
上仪为天道
往微观里讲,用来分析人际关系
天道对应的是趋势分析
某个历史时期,某个组织和个人,他们的利益和时局之间,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相关性。
中仪为人事
利益分析
人事对应的是人势分析
分析决策者的领导力、管理能力
该组织全体成员的行为,对该组织的利益所能施加的影响
利益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分析,这种思维和方法非常重要。
所有的要求,背后都是有利益的。
要改变结果,不能直接干预结果本身,而要通过干预和改变原因
同样,要干预和改变对方的要求,得先干预和改变他的利益。
通过干预,产生的效果
能导出最有利的结果,这个是上策
能导出次优结果的,这个是中策
能导出最保守结果的,这个是下策
利益分析体系是开放式的体系,不能是封闭的系统
得出的结论和设计的计谋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计谋不能僵化成固定的东西,它没有边界也没有窠臼
利益关系
最完美的利益操纵,是和对方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
利益关系的建立,都是因为存在共同的利益
利益关系的四种类型和关系模式,它适用于分析和理解任何利益关系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
同情相亲,这是合作关系
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
同欲相疏,这是不完全合作关系
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同恶关系,则不存在共同的利益
同恶是指利益冲突的两方或者多方
存在利益冲突的人,是无法谋取他的。想要谋取他,只能先经营好利益关系,然后才能做图谋
在基于共同利益所建立的互利关系中,合作双赢的话,两者都受益
在基于不同利益所建立起来的互害关系中,双方都受害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
利益边界是一直在变化的。这是变
双方利益的变化,会产生新的利益关系。这是事
有新的利益关系,就有新的想法。这是谋
有了想法就要计算,怎么做才能对我们有利,要好好谋划。这是计
双方各自谋划一番,各说各的理,各求各的利,展开国际谈判。这是议
谈判桌上,都想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要进行说辩,说服对方,和对方论辩,甚至据理力争。这是说
双方达成新的共识。这是进
重新划定各自新的利益边界,和双方之间共同利益分界。这是退
利益都谈清楚了,然后重新签署新的利益关系条约。这是制
以这个条约作为依据来进行解决。这叫因以制于事
鬼谷子用短短的一段经文,就把在国际关系学院得学几年的理论,都讲透彻了。
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首先,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利益边界,和双方的利益分界
其次,看到对方的利益诉求有变化,要先计算谋划一番,怎么应对才最有利
第三,和对方展开谈判,说服他。
第四,达成新的共识,基于新的共识,建立新的利益关系。
用谋术,可以管理好任何的利益关系,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面临利益关系破裂的危险,就要把利益相背的地方化解掉,弥合掉,重新达成共识,这样就可以重归于好。这叫外亲内疏者,说内。
两个国家存在高度一致的共同利益,但是尚未建立利益关系,这时候应该主动提出,建立实质性的利益关系。这叫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双方建立利益关系,需要把对方指出的双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调整,让两边在这个细节问题上也达成一致。这是因其疑以变之。
双方也会经常观察和审视对方的利益关系,他怎么理解双方关系的,我们就按他所理解的来表现给他看。这是因其见以然之。
如果对方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我们就着重解决与对方重大利益关系密切的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双边关系就会上一个台阶。这是因其说以要之。
子主题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应时局和形式的变化,向有利的方向引导对方,来完成他们要做的事情。这是因其势而成之。
对方憎恶的东西,我们要想办法帮他们制止住。对方感到忧患的东西,我们要帮他们排忧解难。这是因其恶以权之。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雍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圣人驾驭国君,管理两国关系,要时刻揣摩对方的实情,保持高度的警觉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是摩而恐之。
要时刻保持居高临下的俯瞰和洞察,根据形势的变化,针对性地做出利益关系相应的调整。这是高而动之。
神不知鬼不觉的,通过隐匿的操作和手段,把利益关系,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这是微而正之。
对方做出任何的动作,我方都要准确地洞察其真实意图,并给出符合其利益的对策。这是符而应之。
如果利益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被对方察觉,并表示出来了他的不满,这时候要赶紧制止住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消除不利影响。这是雍而塞之。
对方表达了不满,说明双方关系已经出现了裂隙。要赶紧把对方不满的地方控制住。如果裂隙进一步放大失控,那么就会动摇利益关系的基础。这时候要迷惑对方,让他的注意力从利益关系中已经产生的危机上转移开,然后腾出手来,在对方还没决定放弃利益关系之前,把祸乱都消除掉。这是乱而惑之。
这些管理利益关系的操作,是谓计谋。
谋术的目标,就是让对方像个宝宝离不开爸妈一样离不开自己。这样,我们想要谋取什么利益,都如同探囊取物,想要什么预期的结果,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抓住一个国君公人格比较难,不如抓住一个国君的私人特性和私人人格。这叫公不如私。
再进一步,全面抓住一个人,不如抓住他的心。这叫私不如结。
抓住他的心后,他想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就像父母对宝宝一样,他就会像个宝宝依赖父母那样依赖我们信任我们。这样的利益关系是极其稳健和稳固的。也就是结而无隙的利益关系。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正的谋术操作,是说,不管对方有什么变动,我们都给一个标准式的,模板式的应对。
而奇的操作,是认真仔细地听取对方的需求,观察对方的变化和反馈,根据反馈,来针对性地给出最优的对策。
正和奇,好比是产品说明书,和人工语音客服加上门解决问题的区别。
不管对方的利益,出现什么变动,双方的利益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都可以应对自如,长久地维护好紧密的利益关系,这叫奇流不止。
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由具体问题切入,由具体问题导入关系。一上来就跟个大国师一样,说我教教你怎么治国,那就完了,对方要生气的
找最高领导谈事情,并建立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具体的事情切入,告诉他,我有一个好计策,可以帮他解决什么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刚好是他所关切的。就可以了。这叫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
如果找底下具体办事情的人,也就是找大臣级别的人谈事情,这个怎么做,我们中国人基本上都会。为什么人人都无师自通一样,学会开后门送礼呢?因为这是谋术的文化本能。这是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关系到了什么地步,就要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
如果已经建立了利益关系,就要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倘若太见外了,说见外的话,办见外的事,人的关系就不亲密了。这叫其身内,其言外者,疏;
反过来,如果关系还没到那一步,就谈论很深入的利益问题,就会让对方产生警觉,觉得我们的图谋太露骨了,造成之前所建立的关系,都会被对方解除掉。这叫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利益关系,还没到那一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想要升级,就强迫对方升级。这叫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
对方之所以还没有接受我们,一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肯定是他关切的利益,在我们这里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得从事情的根源上着手解决问题
一厢情愿地强迫别人升级关系,是很令人厌恶的。同样,手把手教别人,怎么升级关系,也是很令人厌恶的。因为想升级关系的是我们,而不是对方主动想升级关系。这叫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
对方喜好什么,我们就记下来,掌握怎么操作这些事情,以后都顺着他的喜好来行事。这叫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
对方厌恶什么,我们要避免做出让其厌恶的事,并立为忌讳。这叫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
所以,圣人是自己在暗观察对方,让对方在明被圣人所观察,圣人根据对方做出的动作,来针对性的设计出合理恰当的对策,来维护利益关系的紧密。这叫故阴道而阳取之。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这段经文很多人也操作反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唠叨?因为想把对方再拉回到自己的舒适区,以看到对方偏离了,马上用力地往回拉,使用的手段就是唠叨,给人看脸色,发脾气,吵架,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圣人的做法是,反过来操作,先消除自己的舒适关系区,让对方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就可以暗中观察他,得到他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他的利益关系。这叫去之者,纵之;
对方越是表现得多,双方的利益关系,才能管理得更好,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他。这叫纵之者,乘之。
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我们不预设舒适关系区,所以不管对方做什么,我们给出的反应,都是不会流露出赞美他做了什么事,或者厌恶他做了什么事的表情。
我们能做到这样,就具备了至情。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我们能了解对方多少利益关切,就可以建立多少利益关系,建立多少利益关系,就可以利用他多少价值。这叫可知者,可用也;
对于不了解的人,对他的利益属性,利益关切一无所知,谋士就无法建立利益关系,进而也无法基于利益关系,来利用他为我们的利益服务。这叫不可知者,谋士所不用也。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我方的利益诉求,不可轻易外露,反被对方觉察,进而被对方控制。
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地去了解对方的底价和底牌,如果掌握了这个信息,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同时,我们也要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真实信息,不让对方窥探出我们的底价和底牌,这样对方就无法拿到主动权来挟制我方。
控制利益关系的主动权,以求其利;而被控制的一方,则被人所摆布和利用。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故圣人从来不说自己想要什么,不公开自己的利益诉求,不自我暴露,也不主动表现,不主动要求升级利益关系。
愚人则相反,他想要什么,恨不得喊得全世界的人都听见。
智者想干什么,这群宝宝们都争先恐后地给他做好,而宝宝们做事,就难多了。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如果圣人不能谋术阴用,则利益关系很快就会崩溃,进而很快就无法再控制愚人。
如果圣人用术不精,则一定会威胁到利益关系的稳定。
所以,圣人常无为而守道,贵智以制愚。
可见,谋术的灵魂,就是双方智力的博弈,智者胜,愚者败。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不能了解,圣人操纵这些利益关系,用来做什么事情。
圣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众人也是毫无知觉看不出来的
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
圣人见可以操纵这些利益关系,就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启动这些关系,让它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如果这些利益关系,还不可用,就要根据情况,选择一些事情而施行谋术,让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变得更牢固一些,具有可用性。
上古先王的谋术,众人不能知,不能见,是谓圣人之道阴
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古代的圣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天地的造化,在于至高至深地创造万物和演化万物。圣人制道,用以化转万物,在于隐和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圣人这样制道,并不仅仅是作为天地的使者,对天地忠信;和作为圣人,对百姓仁义。
更是因为,圣人同天合道,故能立身中正而已。
能理解这个道理的人,则可以教他学习谋术。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掌握谋术的人,则可以教他怎么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判断和控制与各方之间损益亲疏的远近关系
三才
仁者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
仁者更看重情义和道义。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维护双方的利益关系
更希望把事情做成,对所有人都有利
这种很纯粹的人,一心扑在事情本身的人,很难用金钱来打动他们
既然对方更看重情义和道义,就可以让他为双方的利益关系建设和共同梦想的实现,提供经费,提供资源。
所以,仁者是负责出钱的
勇者
勇者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
有人出钱了,还得有人出力
我们做一件事,计划已经定好了,然后邀请别人参与,勇者会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挑战性,看得自己热血沸腾,认为肯定能做成
所以,勇者,利用他们的勇敢,让他们来出力。
智者
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光有钱,有人还不够,还得有人出智
不能用对勇者的办法,他会一眼看透。而是应该和他谈谈这个事情本身,谈战略问题,谈技术性问题,利用现有的资源,怎么确保把船按预期的时间,开到目的地。
明确告诉他,开到目的地后,会怎么赏功。
智者喜欢挑战复杂的事情,并享受智力上的成就感。事成之后的赏功,则是对他的智力成就感的强化和放大,
干具体细活粗活的人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愚者
愚者很好哄,想让他做事得经常哄哄他
不肖者
才能平庸,但是人还算有点小聪明的人
喜欢躲事怕事还很油滑的人
这种人是不好哄的,所以要经常吓唬他,不好好做事,会怎么样,说严重点,他们就害怕了,就会好好做事
贪者
没有大智慧,喜欢占便宜,利欲熏心。
这种人可以用利益,来驱使他们为我们做事。
这些人,要根据具体事情的需要,进行安排和取舍,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要从组织里面清理掉。如果一个组织,里面只有愚者,不肖者和贪者,想都不用想,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可见,一个组织的中流砥柱,就是三才,仁者、勇者和智者。他们是秩序的输出者,也是动力的输出者,更是利润的输出者。他们在整个组织里面,力量能占多大,决定了这个组织,能有多强,能走多远。
谋术最高境界和水平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所有的人,都是基于自己的所长,来建立自己的利益边界。
要用别人,为我们做事,为我们的利益服务,就要利用对方所长
这里所长,并不一定就是指对方的长处,而是对方有什么,我们才能利用什么
根据对方的特点,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特点,针对性设计一套利益关系,来和对方形成利益同盟,让别人都为我们做事,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强者。我们越是柔弱,就越能揵合更多的人才。
感悟
为强者,积于弱也;
所谓强者,就是能揵合更多的人帮他做事
积,不是积累的意思,而是揵合的意思
弱,是相对强者而言的弱,实际应该是指别人所长
为直者,积于曲也;
同样的道理,直,也应该是揵合了很多曲,所以看起来为直
或者说直,提供了很多端口,满足了曲的需求
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无为,则用天下而有余;
有为,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对比“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谋术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是揵合万物,揵合万物为我所用(用天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建立和管理任何形式的利益关系。
下仪为地理
对应的是局势分析
分析社会各方力量,对其的影响力和相关性。
谋术的基本路线
谋术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个路线,就是度材、量能和揣情。
度材是说,了解清楚事物产生和变化的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是什么。
量能是说,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它们各自的力量的大小。这个力量,包括智力、权力、财力等等。
还要分析,执掌权力的人,他会怎么支配这些力量。(揣情)
谋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就清晰了。三个分析体系,天地人三仪分析法。一个基本路线,对“材能情”三者的动态追踪和实时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