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符言第十二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揭示君主统御九大核心法则:以"名实相生"定分止争,用"长目飞耳"洞察奸邪,持"周因问赏"控权御下"主明"集天下视听,"主位"守静制衡,"主德"正静无极本章系统阐述"名实、恭、周、因、问、赏、德、明、位"九术,强调君主当循名责实、广纳信息、赏罚分明,以无为之道驾驭臣民心智,实现"辐辏并进"的统治境界。
编辑于2025-07-03 15:12:17"鬼谷子《捭阖第一》揭示驾驭人心的终极法则:阴阳相生,万物可控其核心分为三大原理万物因阴阳而生灭,变化可归为阴阳转换,圣人通过度量权变主宰全局实践上需掌握三步策略:反出以探虚实,反覆以测深浅,反忤以定进退三重评估:以神察本质,以眼观表象,以言辨真伪游说时,对清扬者言崇高促其奋进,对沉浊者言卑小加速其沉落控神为终极关键,通过语言门户直击心神,从而‘关捭阖、制出入’"。
"洞察人心如观阴阳,掌控全局需先自知!这段古老智慧揭示人际博弈的核心法则:以静制动,通过'反听'之术洞悉对方真情关键在于三步:未显露时用圆融之道引导,显现后以方正手段应对像磁石吸针般精准捕捉言辞漏洞最后像比目鱼同步游动般与对方共鸣记住,一切从自我审慎开始唯有先安定内心,才能像天神般无形掌控局势" 。
鬼谷子智慧:内揵术教你如何驾驭关系,掌控主动权! 内揵术的核心是动态关系管理,强调“得其情,乃制其术”,通过钥匙与锁的隐喻(管键),实现可进可退的操纵圣人用它驾驭君王,将才靠它展现核心能力关系管理是关键,失败则全盘皆输,需持续主动调整,如飞钳术化解分歧鬼谷子提醒:说服只是开始,动态应对才是长久之道,就像恋爱需紧跟对方变化若大厦将倾,及时止损风控失误,则最小化损失内揵术与捭阖、反应术共同构成纵横之术的底层逻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鬼谷子《捭阖第一》揭示驾驭人心的终极法则:阴阳相生,万物可控其核心分为三大原理万物因阴阳而生灭,变化可归为阴阳转换,圣人通过度量权变主宰全局实践上需掌握三步策略:反出以探虚实,反覆以测深浅,反忤以定进退三重评估:以神察本质,以眼观表象,以言辨真伪游说时,对清扬者言崇高促其奋进,对沉浊者言卑小加速其沉落控神为终极关键,通过语言门户直击心神,从而‘关捭阖、制出入’"。
"洞察人心如观阴阳,掌控全局需先自知!这段古老智慧揭示人际博弈的核心法则:以静制动,通过'反听'之术洞悉对方真情关键在于三步:未显露时用圆融之道引导,显现后以方正手段应对像磁石吸针般精准捕捉言辞漏洞最后像比目鱼同步游动般与对方共鸣记住,一切从自我审慎开始唯有先安定内心,才能像天神般无形掌控局势" 。
鬼谷子智慧:内揵术教你如何驾驭关系,掌控主动权! 内揵术的核心是动态关系管理,强调“得其情,乃制其术”,通过钥匙与锁的隐喻(管键),实现可进可退的操纵圣人用它驾驭君王,将才靠它展现核心能力关系管理是关键,失败则全盘皆输,需持续主动调整,如飞钳术化解分歧鬼谷子提醒:说服只是开始,动态应对才是长久之道,就像恋爱需紧跟对方变化若大厦将倾,及时止损风控失误,则最小化损失内揵术与捭阖、反应术共同构成纵横之术的底层逻辑。
符言第十二
上章回顾
在上一讲决术篇,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专业的决策原理和方法,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章总览
决策决定后要做两件事
一个是贯彻和执行。这是执行力的问题
执行力,对组织的控制力,古人称之为守,守道不离
本章的《符言》篇,和《管子●九守》篇内容大致相同,在《管子》中被称之为守
另一个是保持团队的内部稳定有序。持续稳定的输出动力,这是内控的问题
道术源流
总的源头都是三皇五帝传下来的
周代商之前,三皇五帝传下来的王室典籍,传到周王室。
在周朝时期,王官学术崩溃,本来王室宗亲才能看到的王室秘传藏书,才流落到民间。史称学术下逮庶民。周朝学术传播分为四大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姜子牙
他的道术来源,一方面是他的先祖,也就是炎帝的那一族人
另一方面,是他从商朝学过来很多道术
这是周朝学术向社会传播,唯一的一个非姬姓的源头
姜子牙的道术,后来在齐国,与管仲的道术汇合,策动了稷下学宫的学术盛况。
第二个源头是季札
季札是泰伯之后,泰伯是周文王的伯父。
吴国也是姬姓封国。
季札是孔子的老师,通过孔子,吴国所藏的道术,传播到了社会上。
第三个源头是管仲
管仲为什么姓管,因为有个国家叫管国。
自古以来,都是开国,然后才会开姓,开姓然后开族。开姓是仅次于开国的一个大事。姓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跟现在的国号一样严肃,并不是大家随便想姓什么就姓什么。
管国是管叔鲜开国,管叔鲜是文王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武王的三弟。
管叔鲜因为不满周公摄政,发动三监之乱,周公镇压了三监之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鲜,管国亡国。但是他的后代,把管姓传续了下去,管国所掌握的王室秘传道术,也被管姓一族所流传了下来。一直传到管仲,才被发扬光大。这是管仲为什么这么厉害的原因。
第四个源头是老子
老子的身世之谜
在周公镇压三监之乱这件事上,文王的第十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儿子聃季载立了功,也就是姬载,被封于聃国。因为老子的身世很多地方不可考,我们只能通过学术的源流和传承,进行推理。老子为什么叫老聃,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聃国。
为什么说老子是聃季载之后呢,我们前面说过,王室秘传的典籍和道术,只有王室宗亲人员才有机会学习。在源头上的例外只有一个姜尚。老子的身份是太史。在夏商周三代,太史的地位,和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地位一样重要。周朝的三公是周公,召公,毕公,他们三个都是王室宗亲成员,都是姓姬的。可见像太史这么重要的职位,也只有王室宗亲,才有资格任职。周王室不太可能找一个非姬姓的人,来掌管王室的最高道术。
而且,老子的出生地,和聃国的封国所在地是一致的,这更能说明,老子是聃季载的后人。
老子传人
孔子
文子
黄石公
张良
范蠡
杨朱
关伊子
鬼谷子
张仪
壶子
列子
庄子
《鬼谷子●符言》篇的内容,为什么会与《管子●九守》《六韬●文韬●大礼》篇相一致。
因为符言篇相当于是王室祖训,所有王室血脉,在祖训这一点上,肯定是高度一致的,并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
王室的祖训,讲的是什么呢?它讲的是,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一个圣人,怎么笃守大道,把天下管理得更加美好。
须臾不离大道,这叫持守。
保持与大道相合,这叫符。使万物相宜,也叫符,使名实相合,也叫符。守则合,合则符,故称之为九守和符言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这些守、合、符的操作,降低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对正确路线的坚持,对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执行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决策是正确的,保持强大的执行力,保持强大的内控力,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做成功。
《符言》篇适用于任何人任何事,它是一个非常完备的执行力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
我们平时讲执行力,喜好用偏执这个说法,认为执行力是需要强迫自己才能坚持的事情。这是比较下乘的做法。真正上乘的执行力,是心无旁骛地专注在一件事上。
同样,我们平时讲内控,就是讲暴力运动一般粗暴审察。实际上内控可以做到润物无声的把一切环节都安排到最完美最高效的状态,从这点看,内控力和执行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怎么做到心无旁骛?
安,在心里把无关的事情全部隔绝掉,心里没有杂念。
徐,是有条不紊地做事情,不能急,不能乱。
正,把事情全部都做正确。
静,心不乱,做事情不乱,事情都能做对做好,自然而然的就能保持异常的平静。
其被节无不肉。
时刻都能把事情所有环节和细节,都在心里像放电影一样地过一遍,被圣人的神智所包住,全部都能在心里给理顺了。
把所有的环节都了然于胸
善与而不静
如同骑自行车一样,事情的变化,是动态的平衡
对事情的驾驭,也是动态平衡,出现了新的变化,圣人就给出新的应对。
前面讲安徐正静,是为了能够专注要做的事情,做到了然于胸,接着才能做到善与而不静,对事情的变化应对自如,输出持续的动态控制
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倾,是不正,事情出现了偏差;损,是不利,事情出现了风险。
虚心平意,控制事情,出现变化,给出应对。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目贵明,要时刻观察,天下这个超复杂系统的运行状况。
耳贵聪,要时刻闻听,天下的情况。
心贵智,要时刻谋虑思考天下所发生的事情。
以天下所有人的眼睛来观察,就没有看不到的。以天下人的耳朵听,就没有听不到的。以天下人的心智来思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就像车辐集于车毂一样,天下人的眼睛,耳朵和心智,都集于国君,这样君主对天下的明察,就不可能被阻塞。右,在这里指上面的话的意思。上面这段经文主明。
在正确的路线上,保持整个组织的集体前进,哪个环节出了点问题,领导人必须马上知悉。不然,等这个环节脱节了再去补救,成本和代价就会很大。时刻保持警觉和洞察,发现有不对的苗头,马上进行修正,这样才能持续的保持行进在正确的路线上。
听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谓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本段经文,是对上一段经文听之术的深入阐述。
坚而拒之,不能听说了什么情况,未经考察就当场否定。同样,也不能听说了什么情况,未经考察就当场给以认可。
如果预先认可未经考察的事情,后面就需要防守情况不实的风险。如果预先否定了未经考察的情况,就可能会失去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一定要经过考察,了解和还原事情的真相,然后才能做决定。只要仔细认真的去考察,高山再高,也能了解它有多高。深渊再深,也能了解它到底多深。万物莫不如此。
神明之谓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君主如同神明一样,包容万物,洞悉万物,无论听到什么,都能还原出真相。这便是德术的正静。只要君主能做到以正静观天下,没有什么事,是无法明察的。正,原万物之因;静,知万物之情。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一个组织,要保持良好的运行,需要对正反馈给出正向激励,让他继续保持正向行为。需要给负反馈给出负面纠正,这便是赏罚。赏罚是非常重要的事。
赏罚的关键,在于说话算话,做了什么应该奖励的事,一定要奖励。不然以后大家就不会再做正确的事了。
用刑的关键,在于公正,不能惩罚无罪无错之人。否则,被罚的人就会不服气,故意制造对抗,故意做出错误的事情。也就是说,惩罚无罪无错的人,是激励别人做错事。
只要能做到赏必信,刑必正,君王了解到的功过两方,该赏的都赏了,该罚的都罚了。大家看到法度的威严和效力,那些没有被赏的人,也会跟着立功求赏。那些没被罚的做错事的人,也会偷偷地匿恶避罚。这叫莫不谙化。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对法度的诚信。天地也是这么运行的,对万物该赏的赏,该刑的刑,万物莫不通于一道。
鬼谷子教导我们,一定要用赏罚来奖励做正确事情的人,惩罚做错误事情的人,久而久之,奸邪就无法隐匿了,更无法实施破坏行为。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组织前进顺利的时候,路该怎么走?
要问天,也就是研究时局。
要问地,也就是要研究形势。
要问人,也就是要研究社会。
研究完了外部的局势,接着要在内部进行调查研究。
天地四方上下,都研究透彻。社会上左右前后的人,也都研究透彻。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心里自然就有答案了,不会再感到迷惑。
人们都是这样,路不顺的时候,有问题要解决,不觉得迷惑。一旦路走的太顺了,突然会觉得心里发慌,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走。问,就是要不停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出正确指挥。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环,故能长久。右主因。
心负责管理九窍,君主负责管理五官。
五官,掌握大权的朝廷最高官职
司马
司徒
司士
司空
司寇
赏罚分明
以赏功来激励官员把国家治理好。
每个人都有追求,君主如果能够掌握官员们的追求,以赏罚之理,利用他们的追求来发挥他们的才能,这样国家的运行才能长久。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领导的工作,一定要有全局性和全面性,不能有盲点,不能是个外行,否则员工遇到了领导的盲区,就会无所适从。
作为领导者,就是要一直给大家领路。不能说,前面那段路我不会走,你们自己想办法自己走,那这个团队就要乱了,因为他们肯定会各走各路。
内外不同,是说领导和员工无法对话。尤其是外行领导内行的组织,因为领导不懂,员工虽然专业,但是他无法和领导进行有效的对话。内外不通怎么才能对话呢?如果无法进行对话,领导就无法实时掌握,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不见原。不见原,自然也就无法对外面的事进行指挥。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恭。
作为君主,一要眼睛看得远,二要耳朵听得远,三要确保对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掌握。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都一清二楚,隐蔽细微的情况,也都了解得很详细。这样的话,奸臣就会无所遁形。
所以,只要奸人意识到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一览无余的,他就不敢作奸犯科,就会老老实实地工作。
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首先得有一套赏罚分明的法度。其次,得有全面详尽掌握情报和信息。
如果老板觉得公司里面有人偷偷干坏事,不好好工作,自己又觉得防不胜防不知道怎么办,那么一定是前面的两条没做好。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君主给官员定岗定职定任务,定责任工资,定奖金,定处罚条款,官员领了任务去干活,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工作,这叫实安而完。
官员能够完成分派的工作,说明他足以胜任自己的职位,这叫名实相生。
以实反名,大家都能完成工作,把事情做成,说明这个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制度设计都是合理的。
制度的设计,要合乎万物之理。也就是前面讲的,在于因其有所求,因之循理。
君主求贤,臣下求功,官员的才能,与职务相匹配,什么样的位置配什么样的人,这叫理生于名实之德。
什么是名实之德?这个人做这个事,刚刚好,再合适不过了,这叫名实之德。
才与事,官与职,完美相符合,这叫德生于和,和生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