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历史(Part Two)
中国历史速览:从分裂到变革的千年之路 从五代十国的纷争到元明清的大一统,中国历史在分裂与统一中前行两宋时期,澶渊之盟维持宋辽平衡,靖康之耻终结北宋,南宋偏安一隅岳飞抗金、文天祥就义,书写悲壮篇章近代以来,洋务运动“自强求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陈独秀、鲁迅等人在《新青年》掀起思想狂潮这些变革为近代化开辟道路,见证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
编辑于2025-07-17 23:18:23"穿越千年智慧,揭秘中国古代科技奇迹!从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改写世界文明,到《本草纲目》集16世纪前中医药学大成华佗创制世界最早麻醉剂麻沸散,祖冲之精确圆周率领先西方千年,张衡地动仪开创地震监测先河数学有《九章算术》奠定体系,天文历法见《授时历》登顶精度巅峰,《水经注》首开水文地理专著这些成就涵盖医学、数学、天文、地理,展现华夏民族非凡创造力"。
"生活中的化学奥秘无处不在!从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到常见气体(氧气、氯气、氢气),能源按生成周期和产生方式分类,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正改变世界文学中藏着化学密码:'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石灰石分解,'蜡炬成灰'是燃烧反应环境污染需警惕水污染来自工业三废,空气污染引发酸雨温室效应牙膏含二氧化硫防腐,陈酒酯化更香醇读懂这些,你会发现科学与生活早已密不可分" 。
【生活中的科技奥秘】从古诗"潭清疑水浅"的光折射,到"余音绕梁"的声反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光与色彩的秘密:棱镜分光呈现彩虹七色,物体颜色由反射光决定声音的旅程:衍射让声音转弯,反射造就余音回响热学揭示"滴水成冰"的凝固过程,力学诠释"铁杵成针"的压强原理透镜改变光线路径,大气折射创造海市蜃楼奇观这些现象串联起文学意境与科学本质,展现科技如何悄然塑造我们的感知世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穿越千年智慧,揭秘中国古代科技奇迹!从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改写世界文明,到《本草纲目》集16世纪前中医药学大成华佗创制世界最早麻醉剂麻沸散,祖冲之精确圆周率领先西方千年,张衡地动仪开创地震监测先河数学有《九章算术》奠定体系,天文历法见《授时历》登顶精度巅峰,《水经注》首开水文地理专著这些成就涵盖医学、数学、天文、地理,展现华夏民族非凡创造力"。
"生活中的化学奥秘无处不在!从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到常见气体(氧气、氯气、氢气),能源按生成周期和产生方式分类,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正改变世界文学中藏着化学密码:'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石灰石分解,'蜡炬成灰'是燃烧反应环境污染需警惕水污染来自工业三废,空气污染引发酸雨温室效应牙膏含二氧化硫防腐,陈酒酯化更香醇读懂这些,你会发现科学与生活早已密不可分" 。
【生活中的科技奥秘】从古诗"潭清疑水浅"的光折射,到"余音绕梁"的声反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光与色彩的秘密:棱镜分光呈现彩虹七色,物体颜色由反射光决定声音的旅程:衍射让声音转弯,反射造就余音回响热学揭示"滴水成冰"的凝固过程,力学诠释"铁杵成针"的压强原理透镜改变光线路径,大气折射创造海市蜃楼奇观这些现象串联起文学意境与科学本质,展现科技如何悄然塑造我们的感知世界。
中国历史(Part Two)
中国古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夷陵之战 → (西晋)八王之乱 → 永嘉南渡 → (东晋)祖逖北伐 → 淝水之战 → (南北朝)元嘉之治 →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国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典故: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两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定都洛阳,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是为晋元帝
时人称为”王与马,并天下“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典故:投鞭断流、东山再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唐
(隋)开皇之治 → 开凿大运河 → (唐)玄武门之变 → 贞观之治 → 玄奘取经,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 → 开元盛世 → 安史之乱 → 两税法 → 黄巢起义
隋朝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长安,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
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
科举制:隋文帝建立分科考试;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增加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使考试成为定制;北宋”糊名与誉抄;明清“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
隋唐大运河
一条大运河贯穿南北
二千多公里长
三点——余杭、洛阳、涿郡
四段——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五河——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三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六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唐朝
隋炀帝时期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加重了农民负担,社会动荡,隋末,出现瓦岗寨起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杀兄弑弟囚父
贞观之治: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
690年,武则天废唐睿宗,改国号为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
贞观遗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开元盛世(宠妃:杨玉环)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铲除杨国忠,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唐代灭亡后,中国再次进入分裂的时期,成为“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
十国: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北汉),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
两宋
(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杯酒释兵权 → 澶渊之盟 → 王安石变法 → 靖康之变 → (南宋)岳飞抗金
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手下将士拥立其为皇帝,取国号为“宋”,都开封,后世称其为宋太祖(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澶渊之盟:宋辽之间,银30万两,绢20万匹,1005年,北宋与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每年送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但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
靖康之耻:宋金之间,1127年,金军攻入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
南宋: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后世成为宋高宗
岳飞抗金:从1128年遇宋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绍兴和议: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形成南北对峙,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文天祥抗元,崖山海战,南宋灭亡
元明清
元朝
行省制、宣政院管辖西藏、澎湖巡检司、红巾军起义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其孙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
明朝
朱元璋称帝(锦衣卫/八股取士) → 靖难之役 → 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 → 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 东林党 → 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即明太祖,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洪武之治:朱元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贪污行为,国力逐渐强盛
明朝外来农作物:甘薯、烟草、辣椒、马铃薯、玉米
“闯王”李自成农民起义:明末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在“均田免粮”的口号下,于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清朝
平三藩之乱、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设立军机处、设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当时的黄帝是顺治皇帝
康雍乾时期文字狱:清风不识字
康熙
平定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命施琅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索额图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境
册封五世班禅
雍正
设立军机处
设驻藏大臣,同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
西藏“金瓶挚签”
新疆:伊犁将军
《四库全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目
近代中国的救亡
开眼看世界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洋务运动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代表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意义:为近代化开辟了新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的尝试
戊戌变法
核心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领导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
内容: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的变革——新文化运动
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阵地:《新青年》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