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性别:女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性别:女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反家暴本质上是反对一切关系中的暴力,性教育,长丰性别实验,人造子宫与单性生殖,爱一个人:是最小单位的民主实践,现代的爱 无解的爱,世界如此疯狂,我们何必正常,我们可以选择过一种别人不羡慕的生活,把女性主义作为一个视角,而非一个标签,性的湮灭,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与电影十讲——在无限的世界里旅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视觉想象力止步的地方,文字依然能继续,叙事性才是电影成为艺术的关键,三、短的镜头像词语,长的镜头像句子,四、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欲望,五、电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六、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得继续,七、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八、抒情是一剂药方,但是药三分毒,九、烟酒茶糖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该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大量无价值的工作存续,由消费主义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再生产大量劳动力来维持这表面的物质繁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性别:女
反家暴本质上是反对一切关系中的暴力
四川阿坝州拉姆案
不离婚就可能被打死or离婚就要失去孩子?拉姆案
现有的社会性别架构下,一个女子与家庭的深度绑定,以及其离婚所要面对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往往让女子更慎重地考量这个行为
家庭暴力是一种决策而非失控,一方意欲通过暴力使得对方服从从而实现绝对的掌控,家庭暴力的让施暴方付出的代价不够高
让国家强制力:警察 能够介入到家庭暴力案件当中去
家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复制暴力还是超越暴力
性教育
男女生有权利学习相同的性别知识:学习异性的生理特征,并要懂得尊重异性
男孩衰落?摒弃性别二元论!性别行为标准是人类社会后天赋予的,在性教育之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而不是区隔男人和女人
孩子的学校性教育和家庭性教育可能发生隔绝,科学地认识性、正视性而不是一以贯之地保持性羞耻的态度,家人和老师亦是如此。
公开讨论一定好过地下讨论:克服老师和家长对性的耻感,让孩子在一个公开的环境当中去讨论性,才能帮助孩子在复杂环境中甄别并独立思考
长丰性别实验
冠母姓有效改善当地出生人口性别比,针对女性的部分政策让女性权益得到提高
基层农村女性参与议政,村民代表大会女性比例不低于45%
通过“妇女微家“女性参政等让基层农村女性拥有更多精神生活,觉醒女性意识
中国政策试点很大一部分会面临人走政熄的情况能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嘛
人造子宫与单性生殖
代孕与母职:代孕在将生育商品化,而这种商品化是一种阶级压迫;在中国的叙事里,生育与抚养是捆绑的,女性同养育孩子的捆绑是为了继承私有制家庭财产
技术与伦理:技术的中立性,技术无论好坏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它,并对它加之以约束和监管。基因编辑初衷是为了治疗病症而不是应用于“完美小孩”
人造子宫是否意味着女性与生育劳动/母职的分开,但也相应地带来了“母亲”神性的锐减
母体并非是生育机器,人造子宫能够解决女性困境;
男性比女性更有优势?只要二元对立存在,男女的紧张关系就不会缓和
当单性生殖有望实现,是不是母系社会的框架会有望建立?繁殖是一种由父权制所建构出来的需要么?
《抽象的性别:哲学、生物技术和性的突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物性与繁衍相关;第二阶段:文化性与社会性:爱情、婚姻、契约财产、权力 第三阶段:性与上述解体,数字与生物技术参与其中,核心家庭崩塌
性是否仍旧存在,在单性繁殖实现之后,是不是只被当成一种愉悦的行为?
爱一个人:是最小单位的民主实践
重新审视母女关系
不选择组建家庭带来的普遍性的养老困境
现代的爱 无解的爱
爱让人破碎,也让人重建主体性
爱总是不对称的,追求一体化是危险的
我们从审美上追求那种纯粹的爱,自我献祭式的爱,但现代人也普遍追求那种自我立法、自我束缚的恋爱方式
爱的教育
狭义的爱:浪漫关系,男女之爱总是被儒家所忽略,因为男女和家庭被视之为社会稳定的部分,若大谈男女之爱、男女之欲会影响到家庭、氏族的稳定。
世界如此疯狂,我们何必正常
政治是女性被凝视、评判、骚扰时的自我怀疑和受伤,政治是我们审视自身与生活、是意识到自己不正常,而这一正常标准的制定者最不正常
痛苦的比较级,文学的比较级
林奕含将被屠杀的暴力和被身体侵占的暴力等同,将性侵比喻为奥斯维辛;在所有的议题和叙事里,不应当只重视宏观的战争等主题,女性的经历也应该是重要的
在文学里,上述的二种暴力是平等的。正因为女性的个人化叙事易被忽视,所以我们要反复提及这两种暴力都很重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政治:身体的政治和宏观的政治都等同重要
亲历者经历了宏大历史事件,拿走了记录和言说的权力,并认为写大时代比写小的心路历程更重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谁更拥有话语权,谁就认为自己所经历过的时代更重要,更值得被书写
女作家,正常一点好吗?
一个女作家到底需要多大程度地交出自己?
林奕含写作于自身的二次伤害
文学的意义就在于不正常也可以
于男性而言,他的不正常是一种特权:太宰治、渡边淳一
女性的情绪化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女性特质,男性判断女性正常与否的标准是理性、讲理、能正常沟通
摆脱被凝视的欲望对象身份:希拉海蒂《房间里的母亲》有一天她穿过街道,当她发现男性不再看她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获得了一种自由。
当老年女性挣脱凝视,即意味着年轻女性填补了被凝视的空间,一代代女性经历这样一个个被凝视的过程,如同一条流水线,直至衰老将你释放,回到自由
房思琪不只是一个控诉的文本
女性用身体书写的政治
女性书写发生在身体上的政治
女性还可以书写残酷的历史与革命
我们可以选择过一种别人不羡慕的生活
吵架让我们的言说不再书面化
艰难中的幽默,苦痛中的笑声
j将痛苦转化为幽默,可能会更好受一些
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别人希望过我的生活,所以我才会想要去过那样的生活。
把女性主义作为一个视角,而非一个标签
历史叙事之中,女性的普遍缺失,西方的女巫等污名化形象
人在命运中浮沉,崇高是一种选择
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脸谱化的崇高叙事是一种政治需要
女性参政:《莫须有》中的秦侩夫人、岳飞妻子
男作家的作品仍旧充斥着男性中心主义视角,把女性的角色放置在男主的附庸之上
性的湮灭
日常生活中性的消弭
破四旧中的样板戏对性的静默状态,文革的禁欲和极端性压抑
将身体上的纯洁和政治的纯洁相绑定
文革时期女知青被性侵,身体是她们拥有的为数不多的资源
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之下,女性会处于权力链条的最末端
性与极权、美好的、残酷的、色情的
《1984》里性欲的不被存在
希特勒时期的德国,性被当做麻醉剂和奖赏
《美丽新世界》里性的滥用,色情化
身处其中者萌生对极权统制的反抗,往往是因为美好之物的被迫害:常见于女性
色戒中的王佳芝
在特殊历史时期,个人/女性的身体被征用,服务于一种父权政治体系,但王佳芝完成了反抗,忠于自己的内心,获得了象征性的自由
性与现代文学:何谓男性视角?
五四前的文学,性的隐忍、隐晦
五四之后,剧烈动荡,性泛滥和性扭曲投射了社会法理制度的奔溃
女知青被性侵是男性在特殊时期精神、身体被摧残的苦难转移?
性是危险的和愉悦的二分式视角
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她的名字叫红
红衣服在乡村的集体美学潜意识
中国人对“刘小样”的普遍共情,无论性别,我就是刘小样
一个人,所有人
想要逃离家庭却不能的人,家庭成了难割舍的原因,又因为自身的怯懦而放弃出逃
人的疆域
当你表现的与常人不一样,别人便觉得你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