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5CPA综合-长期股权投资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细致地归纳了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以及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关键知识点和处理方法,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会计处理流程和准则要求。
编辑于2025-07-27 19:46:29这是一篇关于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概念,风险类型及应对 (辨析),风险管理基本流程(2019),风险管理体系五大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收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Ⅰ 识别合同,Ⅱ 识别单项履约义务,Ⅲ 确定交易价格,Ⅳ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项履约义务,Ⅴ 确认收入,合同成本(2025)确认为一项资产,特定交易,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2024)(会审综合),授予知识产权许可,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这是一篇关于破产票据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破产重整(债务人、债权人各退一步),和解(债权人退一步),票据原因关系(2024、2022),票据抗辩(票据债务人、出票人、持票人),国家出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相关市场,垄断协议,经营者集中(2025),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管理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概念,风险类型及应对 (辨析),风险管理基本流程(2019),风险管理体系五大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收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Ⅰ 识别合同,Ⅱ 识别单项履约义务,Ⅲ 确定交易价格,Ⅳ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项履约义务,Ⅴ 确认收入,合同成本(2025)确认为一项资产,特定交易,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2024)(会审综合),授予知识产权许可,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这是一篇关于破产票据经济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破产重整(债务人、债权人各退一步),和解(债权人退一步),票据原因关系(2024、2022),票据抗辩(票据债务人、出票人、持票人),国家出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相关市场,垄断协议,经营者集中(2025),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管理制度。
长投、 企业合并、 合并财报
合并范围
控制
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享有可变回报,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特殊事项影响
一致行动协议
投资方需能够主导其他表决权持有人的表决,且不带有期限
进入破产重组的子公司
投资方不得仅因为在破产重整过程中指定了破产管理人,就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合并日(购买日)
合并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
核心:控制被合并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享有收益并承担风险
被合并方经营成果应自购买日之后起纳入合并报表,过渡期损益看约定
合并交易 (控制)
同一控制企业合并 (妈妈说的算)
一次交易 (基本)
个报
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报中的账面价值,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合报
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价值按在最终控制方合报中账面价值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多次交易
个报
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报中的账面价值,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E1:如第二次购买前已获控制权,按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初始投资成本为支付对价
E2:如第二次购买才获得控制权,初始投资成本为最终控制方合报中账价,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合报
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价值按在最终控制方合报中账面价值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E1:新增持股比例按自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金额反映,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E2:合并成本为在最终控制方合报中的账价,与原账价+新支付对价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答题参考
该企业合并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个报
A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为X公司在最终控制方X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算 B 支付对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C 中介费用等计入管理费用/当期损益
合报
A 应将各项资产、负债纳入合并范围 B 按照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 C 支付对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自同控制方+第三方购买 形成控制
个报
控股股东处购买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差资本公积
第三方购买的股权: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初始投资成本为支付的对价,无差额
合报
应作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处理。
合并成本为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
支付对价和合并成本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 (按公允价值来)
个报(成本法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为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无差额
合报
合并成本与个报相同,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营业外收入
可辨认净资产有调整项(扣除非同控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加回递延收益)
差异
个报无,合报增
原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并独立于商誉
原未确认的或有负债,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确认为预计负债
个报有,合报无
个报中确认的递延收益,无现时业务
多次交易形成非同一控制 (不构成一揽子交易)
个报
权益法到成本法(未跨越准则)
初始投资成本:原账面价值(不算处置)+新增投资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到成本法(跨)
初始投资成本=原公允价值(视同处置)+新增投资成本
合报
合并成本=原投资公允价值(评估)+新增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商誉
原投资处理
权益法到成本法(跨越准则)
对原股权投资视同处置,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到成本法(跨)
原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结转入投资收益/留存收益
多次交易形成非同一控制 (构成一揽子交易)
若最终未取得控制权,一揽子交易将整体撤销
取得控制权之前,支付的款项应作为预付账款
取得控制权时,分别在个报和合报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和合并成本
形成或有对价 业绩对赌 利润承诺
同控 (或有事项准则)
确认其他应收款/预计负债,不影响合并对价,后续或有对价结算调整资本公积
非同控 (金融工具准则)
个报
购买日:应将或有对价在购买日确认为“损”,支付对价扣除金融资产金额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
后期:对或有对价确认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合报
或有对价应作为企业合并转移对价的一部分,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计入合并成本
购买日:支付对价减去“损”确认为合并成本,合并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确认商誉
后期:对或有对价确认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自身股份结算
固定换固定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不核算公允价值变动
不满足固定换固定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入损益
处置交易 (减资)
不丧控 处置部分
个报
作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获取价款和账面价值(成本法核算)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
合报
未丧失控制权,本质上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之间的交易,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处置价款和(处置长投自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对应商誉)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合报中的商誉总额没有变化,只是对商誉进行了重新分配
处置部分 导致丧控
个报
处置部分
账面价值和处置价款的差额,为投资收益
剩余部分
成本法 到权益法
视同从投资日起按权益法核算,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A 剩余股份实现的净损益,调整当期损益/留存收益 B 剩余股份实现的所有者权益,调整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
成本法到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与剩余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合报
处置部分
投资收益=(处置价款+剩余股权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持续计算账面价值+商誉)
与原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在丧控时转入当期损益/留存收益
少数股东增资母公司丧控
个报
所得:剩余股权×其他方增资金额
所失:持股比例下降部分对应的账面价值
合报
所得: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
所失:原持股比例对应的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
差额计投资收益
多次交易处置导致丧控 (构成一揽子交易)
个报
丧控前交易,处置价款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丧控时一并转入当期损益
丧控时,剩余股份视同从投资日起按权益法核算,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合报
丧控前交易,处置价款与持续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丧控转入当期损益
丧控时,投资收益=(处置价款+剩余股权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持续计算账面价值+商誉)
少数股东增资母公司不丧控
个报
继续成本法核算,除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外,不影响账面价值
合报
所得:剩余股权×其他方增资金额
所失:被释比例对应的持续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含商誉)
差额调整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