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4节 自由落体运动
这是一篇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作为备课参考。
编辑于2025-07-28 09:08:42这是一篇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作为备课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及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作为备课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作为备课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作为备课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及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作为备课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作为备课参考。
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4节 自由落体运动
内容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 物理 必修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软件|亿图脑图MindMaster
结合实验与生活中的经验,讨论:什么因素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
物体下落的运动是司空见惯的,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差不多两千年。
观察的事实
一块石头比一片树叶落得快些¼¼
最早的研究
最早研究物体下落的,大概要算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跟它的轻重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亚里士多德的论断符合人们的常识,以至于其后两千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奉为经典。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认为,根据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得快”的论断,会推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假定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
当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石头拖着而变慢,整个物体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
但是,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后,整个物体比大石头重,因此整个物体下落的速度应该比8还要大。
这种相互矛盾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看法是错误的。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运动只有一种可能性
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首先指出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认识的问题,然后得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最后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伽利略这种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中所体现的批判精神是创新所必需的。
演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的研究
设备
一个两端封闭的玻璃管(牛顿管),其中一端有一个开关,玻璃管可以与外界想通。
操作
把质量不相同的铁片和羽毛放到玻璃管中,玻璃管竖直放置,让铁片和羽毛从玻璃管上方同时开始下落,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
把玻璃管里的空气抽出去,再次观察物体下落情况。
结论
将玻璃管里的空气抽出去后,没有了空气阻力的影响,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得同样快。
现实生活中看到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的快慢都一样。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真空中才能发生。
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
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装置
固定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系着重物,另一端穿过计时器。
操作
用手捏住纸带上端,启动打点计时器,松手后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
仿照前面对小车运动的研究,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自由落体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用实验测定。
精确实验发现,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
在赤道的海平面处g为9.780m/s2
在北京g为9.801m/s2
从表中数据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能尝试解释这个规律吗?尝试解释就是作出猜想。
在一般的计算中,g可以取9.8m/s2或10m/s2。
做一做:用手机测自由落体加速度
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安装能显示加速度情况的应用程序,会看到白、绿、黄三条加速度图线,它们分别记录手机沿图所示坐标轴方向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用手托着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手掌迅速向下运动,让手机脱离手掌而自由下落,然后接住手机,观察手机屏幕上加速度传感器的图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黄色图线有一小段时间的数值是-10m/s2,这就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图中还能看到,自由落体之后有一个向上的波峰,这是用手接住手机时手机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把初速度v0=0和加速度a=g分别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有多种形式,例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的电磁运动等。这些不同的运动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我们将陆续学习。
科学漫步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利用逻辑推理说明了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后,再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伽利略首先面临的困难是概念上的
当时人们连速度的明确定义都没有,所以,对伽利略来说,必须首先建立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
此前所学的概念,诸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就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
伽利略相信,自然界的规律是 简洁明了的
从这个信念出发,伽利略猜想落体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
关于“速度的均匀变化”,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
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例如每过1s,速度的变化量都是2m/s
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例如每下落1m,速度的变化量都是2m/s。
后来伽利略发现,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荒谬的结果。
伽利略用实验来检验v与t成正比的猜想
推理演算
伽利略所处的时代技术不够发达,当时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也就不能直接得到速度的变化规律。
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0,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即vµt,它通过的位移就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即xµt2。
这样,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实验
落体下落得很快,而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是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钢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
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结果表明,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的确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合理外推
伽利略做了合理的外推:当斜面倾角很大时,小球的运动不是跟落体运动差不多了吗?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这时小球的运动不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了吗?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性质,而且所有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解答疑惑
疑惑: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呢?
伽利略把原因归之于空气阻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不同。
伽利略写道:“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那么,所有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这时,落体运动也就真正成为自由落体运动了。
伽利略特别指出,在科学研究中,懂得忽略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同等重要。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STSE 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与社会
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意大利比萨大学和帕多瓦大学的教授,他融会贯通了当时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在研究工作中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对于伽利略的成就和获得成就的方法,爱因斯坦的赞扬最具有代表性:“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伽利略制作了天文望远镜,并用它观测天空。观测结果支持了天文学的新学说——日心说。然而,日心说与《圣经》相抵触。伽利略不得不用《圣经》的语言来解释日心说,即使如此,仍然不能逃避教会对他的指控和迫害。
《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使日心说变成摧毁教会教义和传统“科学”框架的理论,因此立刻成为禁书。
1633年伽利略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尽管如此,他仍坚持研究工作,并将自由落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转送荷兰,于1638年出版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这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伽利略作为近代力学创始人的地位。
时隔359年,罗马教廷于1992年承认对伽利略的压制是错误的,并为他“恢复名誉”。
教会对科学的干涉和对伽利略的迫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以前一直是人才辈出的意大利,在伽利略之后,它的科学活动很快衰落下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再产生过重要的科学家。
亿图脑图Mind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