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77:被系统孤立是一种怎样的悲剧?
1077年,王安石变法落下帷幕,变法大将们各奔东西。曾布在广州当知州,章惇在湖州养伤,王韶被外放到江西南昌。看起来都挺惨,但他们心里都还有个盼头——总有一天能重返朝堂。可有一个人却格外孤独,他叫吕惠卿,曾经是王安石最器重的助手。但现在,无论新党还是旧党,谁都不愿意和他沾边。为什么最能干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孤立的人?
编辑于2025-09-24 19:39:031077年,王安石变法落下帷幕,变法大将们各奔东西。曾布在广州当知州,章惇在湖州养伤,王韶被外放到江西南昌。看起来都挺惨,但他们心里都还有个盼头——总有一天能重返朝堂。可有一个人却格外孤独,他叫吕惠卿,曾经是王安石最器重的助手。但现在,无论新党还是旧党,谁都不愿意和他沾边。为什么最能干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孤立的人?
王安石这个人,评价特别极端。有人捧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有人骂他是“祸国大奸臣”。同一个朝代的皇帝,对他的态度都能从“师父”变成“罪人”。为什么同一个人,能被历史推上神坛,又被打到谷底?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皇帝最后收回了支持。但要是反过来想,如果给他更大的、更绝对的权力,他真能成功吗?还是说,哲学家当宰相,本来就没戏?
"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文明之旅》第76期探讨边疆被低估的价值:司马迁用'凿空'评价张骞,他让中华文明看见外部世界,虽短期不划算却带来深远机运从钱穆到陈寅恪,揭示文明需要'塞外精悍之血'激活中原文化那些凿开铜墙铁壁、带回新消息的人,正是文明新机的希望所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077年,王安石变法落下帷幕,变法大将们各奔东西。曾布在广州当知州,章惇在湖州养伤,王韶被外放到江西南昌。看起来都挺惨,但他们心里都还有个盼头——总有一天能重返朝堂。可有一个人却格外孤独,他叫吕惠卿,曾经是王安石最器重的助手。但现在,无论新党还是旧党,谁都不愿意和他沾边。为什么最能干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孤立的人?
王安石这个人,评价特别极端。有人捧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有人骂他是“祸国大奸臣”。同一个朝代的皇帝,对他的态度都能从“师父”变成“罪人”。为什么同一个人,能被历史推上神坛,又被打到谷底?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皇帝最后收回了支持。但要是反过来想,如果给他更大的、更绝对的权力,他真能成功吗?还是说,哲学家当宰相,本来就没戏?
"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文明之旅》第76期探讨边疆被低估的价值:司马迁用'凿空'评价张骞,他让中华文明看见外部世界,虽短期不划算却带来深远机运从钱穆到陈寅恪,揭示文明需要'塞外精悍之血'激活中原文化那些凿开铜墙铁壁、带回新消息的人,正是文明新机的希望所在。"
全才吕惠卿
北宋后期对西夏的军事优势,就有他的贡献
主管过国家的兵器生产,搞了一整套技术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和管理制度化的改革。
大幅度改进了大宋的装备水平。
吕惠卿的做事风格
一旦看准目标,就全盘押注的风格。
用大量动员的手段,给皇帝施加压力
王安石曾经闹着要辞职
吕惠卿就动员了所有自己的手下,每天换名字写给皇帝写群众来信,强烈呼吁要留住王安石。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吕惠卿接任参知政事
吕惠卿最担心的,就是神宗皇帝推行新法的决心不稳。
他给所有说得上话的地方官员,包括各地的郡守,包括中央派到各地的监察官员写信,让他们给皇帝上书,说新法的好处,皇帝你可千万别动摇。
辩论家吕惠卿
吕惠卿的辩论风格,思维缜密加上咄咄逼人
司马光跟皇帝说萧规曹随的故事,吕惠卿的三连击
先说道理
先王之法,怎么不能变了?有的五年变一次,有的一代变一次。也有一百代都不变的,变不变,得看情况。
然后马上转入指责对方的动机
他司马光哪里是讲书?他那天就是借讲书的机会讽刺朝廷最近推行的新法。
最后人身攻击
司马光你现在是皇帝的侍从,你有提意见的责任,既然意见没有被采用,就应该赶紧辞职回家。你现在还待在朝廷里,是不是因为贪恋权位?
吕惠卿
字吉甫,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千年龙虎榜”进士
在基层锻炼了几年
1061年,进入三司,主管财政的部门工作
这个时候王安石在三司
两个人一见如故,平时讨论的,都是儒家经学,聊得情投意合。
再过几年,王安石被神宗皇帝请回来主持变法
王安石一旦开始组班底,马上想到这位当年很赏识的小兄弟。
吕惠卿扮演的角色
王安石的首席助手,变法方案的主要撰稿人,还有,和保守派对轰的一门大炮。
王安石负责在宰相群体里搞辩论,吕惠卿负责宰相群体之外的辩论
大宋
王安石变法培养出来的班底
王韶
被外放到洪州当知州,今天的江西南昌
在神宗皇帝看来,王韶居功自傲
曾布
这几年一直在江西、湖南、广西、广东这些地区打转。
17年后,哲宗亲政的绍圣年间,曾布又会重返政治中心。
章惇
留在湖州当知州,顺便养伤。
再过两年,被神宗皇帝召回开封
到1080年,就升为参知政事,又能参与中央大政了。
吕惠卿
熙宁八年,吕惠卿被贬,当时43
直到他79岁去世,吕惠卿一直就没能回到中央
吕惠卿和王安石
王安石:能搞懂先王之道,还能学以致用的人,只有吕惠卿。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吕惠卿立即被提拔成参知政事副宰相,继续主持新法。
世界
亨利四世前往卡诺莎请求教皇原
罗伯特·科索斯反叛其父彼放逐
塞尔柱帝国占领耶路撒冷
阿尔摩拉维德人征服加纳帝国
能臣吕惠卿
大宋熙宁十年,大辽大康三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能臣吕惠卿
《文明之旅》第78期
文明1077:被系统孤立是一种怎样的悲剧?
楔子
吕惠卿和王安石也闹翻
所有的矛盾发生在1075年的7月到11月间
7月份,神宗皇帝对吕惠卿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王安石还替吕惠卿辩护
8月下旬,吕惠卿怀疑王安石对他不满,闹辞职
此后,两个人政见不合的地方逐渐增多
10月,双方因为一本书的事儿,裂痕越来越大。
10月28日,吕惠卿跑到神宗皇帝那儿告王安石的状,说王安石,听信谗言,每天被几个小人包围着,其他人根本就说不进去话。
王吕二人彻底闹翻
1075年的11月,吕惠卿被外放到陈州,从此离开了中央政治舞台。
人际关系的事儿,谁先说了谁一句不该说的话,谁先做了一件对不住谁的事儿,隔了这一千年,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糊涂账了。
大体上的脉络是清楚的:吕惠卿先是怀疑王安石对不住自己,然后就各种意气用事,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悲剧产生的逻辑
第一步,吕惠卿和王安石有一点点裂痕矛盾;
本来就反对变法的人,这回终于找到下嘴的地方了,王安石既然跟你吕惠卿有矛盾了,他不会护着你了,那我们就并着肩地上!
变法阵营里的人,一看王安石和你吕惠卿有矛盾了,赶紧转头迎合王安石,所以也要攻击吕惠卿。
吕惠卿再要自证清白,又难免要进一步伤害王安石,两个人的矛盾就会继续激化。
第二步,有人利用这个矛盾,并扩大这个矛盾;
吕惠卿背叛了提携自己的王安石,这个故事太有震撼力了,太适合传播了,大家乐此不疲地往里添油加醋。
故事传得越来越邪乎,甚至说王安石回到金陵之后,经常写三个字“福建子”,说王安石这是后悔用了吕惠卿。
王安石和吕惠卿后来通过信,王安石自己说,当年咱俩那点矛盾,都是为了国家,没有什么私心。
而且变法开始之后,只有你帮我,我对你能有啥意见?有人说你坏话,不关我的事儿。
假设吕惠卿坚决不跟王安石闹翻,那后来名声就不会像变得那么差。
悲剧的诞生
冷兵器时代,看一个将军的能力,其中有一项就是看他能不能整顿军纪:像后来的岳飞的岳家军那样,军纪好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程度,像后来的戚继光的戚家军那样,军纪好到大军能在大雨中从早站到晚纹丝不动的程度。
全才吕惠卿
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在西夏前线主管军事的时候,亲自骑着马带着部队,巡防18天,一路走到西夏家门口。
吕惠卿行军的故事
程颐说,吕惠卿要领兵从家门口过,我久闻吕惠卿大名,但是没见过,这次我可得好好看看这个人。
结果等到天亮,也没见着人,原来部队早就过去了。
程颐就感慨:几百名随从,几十匹马,在路上走,能走得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个管理能力,太惊人了。
吕惠卿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对负主要责任的老前辈不够尊重
吕惠卿是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绛是宰相,比吕惠卿大20岁
两人工作风格上的冲突
吕惠卿处理大量的政务,追求高效率
韩绛根本完成不了王安石的工作量,导致很多事情积压
韩绛根本驾驭不住吕惠卿这种高效强势的下属
和曾布之间的矛盾
在王安石心里,吕惠卿和曾布是他最坚定的左膀右臂
曾布也是一个工作狂,业务能力极好
因为两个人太像了,所谓“既生瑜、何生亮”
是水火不相容的那种闹法
王安石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支持吕惠卿,曾布出局
是非吕惠卿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是非吕惠卿
《文明之旅》第78期
文明1077:被系统孤立是一种怎样的悲剧?
能臣吕惠卿
王安石是吕惠卿整个社会网络的关键节点
只要加入变法团队,在所有人看来,他就是王安石的小弟
变法派的合法性、资源配置、政治信任几乎都建立在一张以王安石为中心的网络之上。
他可以和这个网络上所有人闹矛盾,而唯独不能和王安石闹矛盾。
因为一旦和王安石的联系断裂,他就立刻滑落为孤立点。
曾布和章惇出生世家大族,即使和王安石闹翻,也还有其他网络支持他们东山再起。
吕惠卿,是依附性的节点。一旦被踢出网络,其他节点出于自保,也不会冒风险和他结盟。
“卡诺莎之辱”
亨利四世为什么这么忍辱负重?因为他知道这一招的厉害
教皇本身没有能力伤害他,绝罚也不能让他掉块肉,但是被从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社会网络中剔除,他会被整个网络惩罚,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他的潜在敌人。
人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网暴?容易“社死”?
因为我们看起来共享一个网络,但其实我们并不在一个社会网络中,我们是孤立的点,我们没有互相顾及的义务和情感,所以就不会尊重对方。
“尊重被削弱的地方也正是喧嚣的网络暴力产生的地方”
吕惠卿遇到的,不仅是一场个人声誉的灾难,而且是一次被整个系统孤立的悲剧。
能力强的人往往会有一个误解,以为自己成就的唯一原因就是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低估了社会网络对自己的影响。
悲剧产生的逻辑
第三步,这个矛盾变成一个关于道德品质恶劣的故事;
故事传得越来越邪乎,甚至说王安石回到金陵之后,经常写三个字“福建子”,说王安石这是后悔用了吕惠卿。
第四步,这个故事被政敌不断地拿出来利用;
元祐元年,这个时候吕惠卿已经离开开封九年了,已经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了
朝廷中的变法反对派,想找一个人下刀,最合适的人选是谁?还是吕惠卿
苏辙、苏轼都拿吕惠卿的事编过贬义词小词典
把一个人彻底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第五步,这个故事让你成为己方阵营的道德负资产。
自己这一派的人也不愿意惹上他
哲宗亲政,新法派又上台了,风水轮流转了,却出现了这么一幕——吕惠卿打报告,想来开封见哲宗皇帝一面。
这个时候,你吕惠卿身上的标签,已经不是什么新法派还是保守派了,你就是一个奸恶之人,是新法派道德上的负资产,谁也不能沾你了。
第六步,吕惠卿不仅活着的时候背负骂名,而且祸延子孙
南宋年间,他有一个曾孙,叫吕靖的人,中了进士当了官。
有人要攻击吕靖,居然说这样的话,吕靖,他是吕惠卿的曾孙,奸邪凶狠,这是他们家祖传的人品
到了明朝
顾宪成,就是那个东林书院的创建人,有一个回忆
一个督学到某个县视察,发现那个县的学生姓吕的人特别多,就说了,谁是吕蒙正的后代啊?站到左边来;谁是吕惠卿的后代啊?站到右边去。那结果还用问吗?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到右边去。
明明有后人,但又跟绝了后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凉.......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悲剧的诞生
《文明之旅》第78期
文明1077:被系统孤立是一种怎样的悲剧?
悲剧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