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统计推断复习
医学统计学推断部分复习总结,"统计推断的核心:从数据中挖掘真相!本文系统梳理统计推断要点,涵盖参数估计(可信区间计算、中心极限定理应用)、假设检验(z检验、两类错误控制)和方差分析(变异分解思想)重点解析:①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②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异同③多重比较替代t检验的原因④不同设计类型的变异分解附统计描述技巧(频数表、直方图绘制)和资料类型处理(计量/计数/等级资料),助你掌握数据分析底层逻辑。
编辑于2025-09-25 09:10:05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表格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全览】从镇痛消炎到精神调节,这些药物守护大脑健康!内容涵盖: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表格系统分类速查2.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对抗疼痛与炎症3.中枢镇痛药强效缓解剧痛4.抗精神失常药稳定情绪思维5.治疗退行性疾病药延缓阿尔茨海默等进展6.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控制神经异常放电7.镇静催眠药与促觉醒药调节睡眠与清醒节律一表掌握神经药物关键信息!
医学统计学推断部分复习总结,"统计推断的核心:从数据中挖掘真相!本文系统梳理统计推断要点,涵盖参数估计(可信区间计算、中心极限定理应用)、假设检验(z检验、两类错误控制)和方差分析(变异分解思想)重点解析:①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②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异同③多重比较替代t检验的原因④不同设计类型的变异分解附统计描述技巧(频数表、直方图绘制)和资料类型处理(计量/计数/等级资料),助你掌握数据分析底层逻辑。
医学统计学个人总结,医学统计学的核心:从数据中发现真相!本文涵盖统计基础到实践应用,包括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抽样误差等核心概念重点解析统计工作四步骤(设计、收集、整理、分析)和两类统计方法(描述与推断),详解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的适用场景特别探讨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完整流程,以及不同资料类型(定量/定性)的描述技巧理解这些工具,助你准确分析医学数据差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表格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全览】从镇痛消炎到精神调节,这些药物守护大脑健康!内容涵盖: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表格系统分类速查2.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对抗疼痛与炎症3.中枢镇痛药强效缓解剧痛4.抗精神失常药稳定情绪思维5.治疗退行性疾病药延缓阿尔茨海默等进展6.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控制神经异常放电7.镇静催眠药与促觉醒药调节睡眠与清醒节律一表掌握神经药物关键信息!
医学统计学推断部分复习总结,"统计推断的核心:从数据中挖掘真相!本文系统梳理统计推断要点,涵盖参数估计(可信区间计算、中心极限定理应用)、假设检验(z检验、两类错误控制)和方差分析(变异分解思想)重点解析:①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②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异同③多重比较替代t检验的原因④不同设计类型的变异分解附统计描述技巧(频数表、直方图绘制)和资料类型处理(计量/计数/等级资料),助你掌握数据分析底层逻辑。
医学统计学个人总结,医学统计学的核心:从数据中发现真相!本文涵盖统计基础到实践应用,包括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抽样误差等核心概念重点解析统计工作四步骤(设计、收集、整理、分析)和两类统计方法(描述与推断),详解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的适用场景特别探讨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完整流程,以及不同资料类型(定量/定性)的描述技巧理解这些工具,助你准确分析医学数据差异!
统计推断复习
参数估计
抽样误差
由于抽样造成的样本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均数标准误
反应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即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样本均数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
从正态分布的整体中抽样
样本量大(>=50),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数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
标准差
反映个体观察值之间的变异
标准误
反映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可以反映抽样误差大小
率的标准误
样本率的标准差
可信区间
区间估计
按照事先给定的概率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区间
可信度
事先给定的概率1-α
又被称为置信区间CI
意义:该区间包括总体均数μ的概率
估计效果
准确度
可信度1-α
精确度
区间的宽度
两者相互矛盾,但在可信度确定的情况下,增大样本量可减小区间宽度
按照给定的可信度计算得出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区间
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σ已知
样本均数服从标准正态分布z
σ未知
统计量服从t分布
如果样本大于50,样本均数也服从z分布
两总体均数差值的区间估计
简单记一下公式(草稿)
假设检验
基本原理
显著性检验
目的
定性比较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差别或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基本思想
根据现有样本计算统计量,得到P值,如果P值很小,根据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在一次事件中发生的原理,倾向于拒绝H0,接受H1,认为两样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类错误
I类错误
错误地拒绝了H0,实际情况与H0一致
概率
α
II类错误
错误地接受H0,实际情况为拒绝H0
概率
β
难以估计
两者概率趋势相反,想要同时减小α、β只能增加样本量
检验效能
power of test
当不同的总体间确有差别时,按检验水准α能发现差别的能力,用1-β
假设检验选择
计量资料
单组比较
正态性
单样本t检验(比较均数)
两组比较
配对设计
正态
配对t检验(比较差值d是否为0)
非正态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完全随机设计
正态,方差齐
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正态,方差不齐
t'检验
非正态,方差不齐
Wilcoxon秩和检验
大样本可使用z检验
依据:中心极限定理
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分析
多组比较
随机区组设计
正态,方差齐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非正态或方差不齐
Friedmen秩和检验
完全随机设计
正态,方差齐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非正态或方差不齐
H检验(H-W检验)
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不能使用t检验
极大增加了犯I类错误的概率
比较方法
LSD-t检验
一对或几对在专业上有特殊意义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理论上只适合两组之间
SNK-q检验
多个样本两两之间全面比较
Dunnett-t检验
多个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
方差齐性检验
正态分布
Bartlett检验
非正态分布
Levene检验
注:随机区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拓展
计数资料
两组比较
配对设计
McNemar假设检验法
b+c>=40
b+c<40
完全随机设计
n>=40且所有T>=5
不校正,卡方检验
n>=40且1=<T<5
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
n<40或T<1
Fisher确切概率法
多组比较
卡方检验
Fisher确切概率法
T<1或1<T<=5超过格子总数1/5
等级资料
单组比较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目的
比较未知样本中位数和已知总体中位数是否相同
两组比较
配对设计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基本思想
推断配对资料差值是否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
假定两种处理效应相同,则差值的总体分布对称,总体中位数为0,即样本正负秩和绝对值相近
目的
比较差值中位数和0的差别
完全随机设计
Wilcoxon秩和检验
目的
比较两总体分布位置有无差异
确定秩和检验统计量T
编秩次
分别求两组的秩和
统计量T的确定
例数相同取n较小的为统计量
确定P值
n1<=10,n2-n1<=10,查表
上述条件任意不满足,正态近似检验
相同秩次较多采用校正公式
多组比较
随机区组设计
Friedmen秩和检验
完全随机设计
H检验
组数k=3,且每组例数<=5,查H界值表
k>3或每组例数>5时,H近似服从自由度为k-1的卡方分布
假设检验步骤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H0:μ1=μ2,+专业结论(...相同)
H1:μ1≠μ,+专业结论(...不相同)
其他
注意比较的对象
多个均数的比较→多个均数之间不全相等(方差分析)
率的比较π1=π2(卡方检验)
秩和检验
比较的是总体分布的位置
结论中写清楚总体分布位置(相同、不相同、不全相同)
线性回归
β=0
线性相关
ρ=0
多元线性回归
H0:β1=β2=..βm=0
H1:β1..βm之间至少有一个不为0
logistic回归
βj=0
Cox回归
βj
log-rank检验
S1(t)=S2(t)
计算检验统计量
根检验类型有关
注意自由度计算
秩和检验注意事项
特点
非参数估计
应用
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
开口资料
不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
推断目的
比较一个总体表达分布位置的中位数和已知中位数是否有差别
推断两个或多个总体的分布位置是否有差别
编秩次
省略所有为0的对子数,相应样本总数减去为0的对子数
按差值的绝对值编秩次,绝对值相等取秩次的平均值,最后加上正负号
求正秩和和负秩和,任取一个作为检验统计量
确定P值
n<=50
查表,在范围内则P>该范围对应的概率
不在范围内则小于范围对应的概率
n>50
近似正态法,相同秩次太多则用校正后的近似正态公式
统计描述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
直方图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形态
对称分布
偏态分布
正偏态分布
负偏态分布
用途
陈述资料的形式,代替原始资料做进一步分析
观察数据的分布类型
发现离群值和异常值
样本量较大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
离散趋势的描述指标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常用相对数
率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
意义
表示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率
特点
强调时间范围,指某一段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强度或频率
构成比
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
特点
构成比之和为100%
内部为此消彼长的关系
注意
不能用构成比代替率
意义不同
率反映某事物发生的强度或频率
构成比反映某组成部分在整体的比重
构成比内部此消彼长,率不会随其他率的改变而改变
死亡构成比仅能反映某病死人数在总病死人数的比重,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因用病死率表示
平均率不等于率的平均
构成比和率的比较应做假设检验(存在抽样误差),同时要注意可比性
相对比
例数比
倍数关系
相对危险度
两种不同条件下疾病发生的概率之比
意义
反映疾病和暴露之间的关联强度
比数比
又称优势比,指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暴露和非暴露比例之比
意义
反映疾病和暴露之间的关联强度
标准化率
在比较两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等资料时,为消除其内部构成(年龄、性别、工龄、病情轻重等)对率的影响,可以使用标准化率
计算方法
直接法
计算公式(见草稿)
标准构成选取
选取有代表性、较稳定、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构成,如全国或全身范围内的数据
选取各组例数合计
从需要比较的组中仍选一组
注意事项
仅反映相互比较的各组间的相对水平,不反映实际情况,选用的标准不同得到的标准化率可能不同
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
死亡统计指标
死亡率
某年某地每千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当地居民总的死亡水平
年龄别死亡率
某年某地在某年龄组中每千人口的死亡人数
消除了年龄构成不同对死亡率的影响
死因别死亡率
某年某地每10万人口中因某原因的死亡人数
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伤害程度
死亡构成比
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的人数占总死亡数的百分比
反映不同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疾病统计指标
发病率
某时期内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指标
仅指这段时间内新患病的频率
患病率
某一时间点某人群患某病的频率
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区别
意义
一个指某时期内新发病的频率,一个指某时间内所有患病人数的频率
发病率
反映某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及疾病分布状态
患病率
反映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分子
某时间的新发病例
某时间内所有患病人数
分母
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不包括已患病和打疫苗的人群
所有调查人数
病死率
某时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频率
表示该病的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分母为同期患有该病的人群
与死因别死亡率的区别
定义
意义
区别
死因别死亡率
分母为某时期内当地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
分母为某时期内患者数
治愈率
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
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一张表只表达一个中心内容和主题
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主语在左边作为横标目
谓语在右边作为纵标目
格式规范
数据规范,文字和线条从简
统计表的结构
标题
正中上方,包括时间、地点和内容,多张表格要编号,度量衡一致放在后面括号内
标目
总标目是对纵标目的归纳
层级不宜多于三个
线条
一般为三线表
数字
阿拉伯数字,位数对齐,小数位数一致
不留空格
无数字-
缺失...
数字零0
备注
统计图
统计图的编制原则
统计图的结构
标题
位于图的正下方,包括时间地方和内容,有编号
图域
原图,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长方形框架
标目
纵轴和横轴数字刻度意义,有单位要标出
图例
不同颜色或图案的注释,通常放在图域和标题之间
刻度
表示量值大小的记号
描述定量资料的统计图
直方图
描述连续性变量频数分布情况
注意事项
纵轴从0开始
各矩形的高度为频数或频率,宽度为组距
线图
通过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指标的连续变化过程,适用于描述一个指标随着另一个指标变化的趋势和波动情况
分类
普通线图
半对数线图
纵坐标为对数尺度,反映研究指标变化的速度
箱式图
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变异程度,可体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最大值和最小值,适合于偏态分布
误差条图
表示多组资料比较的均数和标准差(或标准误、可信区间)
散点图
用点的密集程度和变化趋势表示两指标之间的直线或曲线关系
描述定性资料的统计图
直条图
等宽直条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量数值大小
构成图
圆图
百分条图
医学参考值范围
均数的可信区间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注意事项
确定同质的参照总体
正常人
符合特定健康水平的人
确定足够例数的参照样本
控制检测误差
控制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选择单双侧界值
根据专业知识确定
选择适当的百分数范围
一般为95%
根据研究目的可适当缩小或增大
问答题
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及应用条件
P28
置信区间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P19
方差分析中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变异分解的区别
变异分解思想
为什么用多重比较不用两两t检验?
增加I类错误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