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4.01金融工具
这是一篇关于14.01金融工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具定义与范围,金融工具分类和重分类,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判断,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金融工具减值,套期会计。
编辑于2025-10-09 22:48:5714.01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 定义与范围
定义
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对应发行股票和债券思考)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
借:长投 贷: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
借:债券投资 贷:银行存款
分类
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
权益工具
金融工具分类和重分类
金融资产分类
分类标准
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模板:XXX仅为对本金和未偿付本金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满足基本借贷安排,分类为XXX
波动小仍视为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200点(2%)
由贷款基本利率调整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波动大不符合——衍生工具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上浮20%
不符合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出售
两者兼有
金融资产分类决策树
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综债类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综股类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损类
一定注意名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股票
基金
不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结构性存款
嵌入金融衍生品的存款(不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衍生工具与嵌入式衍生工具
有回售权、转股权视为不紧密相关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
一般原则
发行方是否存在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不能无条件避免
1. 不能无条件避免赎回
2. 强制付息
3. 投资者保护条款、交叉保护条款(发行人无法控制)

——金融负债
能够无条件避免
发行方根据相应的议事机制能够自主决定是否支付股息、发放股利
——权益工具
发行方是否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权益工具结算
基于自身权益工具的非衍生工具结算
股数固定
数量可变,意味着到期日以公允价为准,等同现金支付——作为负债
发行方未来有义务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
权益工具
股数不固定
发行方未来有义务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
金融负债
基于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
固定换固定
发行方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
权益工具
非固定换固定
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可变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以可变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以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可变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
基于非自身权益工具计算与合并报表处理 (母公司以子公司权益工具结算给第三方)
股份支付
子公司无需支付分类为权益工具
母公司有结算义务分类为金融负债
合并报表角度分为金融负债
不能无条件避免支付
或有结算条款
对于附有或有结算条款的金融工具,发行方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进行结算,应该划分为金融负债,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划分为权益工具
金融负债
要求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的或有结算条款几乎不具有可能性,即相关情形极端罕见
只有在发行方清算时,才需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
几乎不可能
特殊金融工具划分——可回售工具等
可回售工具定义
持有方有权将该工具回售给发行方以获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实例:合伙企业合伙人退伙时企业有交付金融资产义务)
发行方
个别报表——例外
例如基金公司,如划分为金融负债,则报表只有资产和负债,无权益,所以需要例外处理
一般情况因不能无条件避免支付,划分为金融负债:但满足下列条件除外
金融负债
权益性——赋予持有方在清算时按比例份额获取该企业净资产权利
劣后性——该工具所属类别次于其他所有工具(清算时没有优先权)
权益工具
合并报表——不许例外扩大
对子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作为权益工具列报的可回售工具,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应当分类为金触负债
在子公司报表层面分类为权益工具、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分类为金融负债的特殊金融工具产生的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该在合并报表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购买方
特殊金融工具对于发行方而言不满足权益工具的定义,对于投资方而言也不属于权益工具投资,不能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划分为损类
复合金融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等
发行方
对可转换公司债券,需对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工具成分进行拆分(如是否满足固定换固定)
购买方
企业将可转换债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划分为损类
永续债等类似金融工具
发行方会计分类考虑因素
到期日
永续债合同明确规定无固定到期日持有方在任何情况下均无权要求发行方赎回
权益工具
未规定固定到期日但规定了赎回时间(初始日期)
该赎回时间约定为发行方清算日
权益工具
该赎回时间不是清算日且自主决定是否赎回
审慎考虑
清偿顺序
永续债劣后于发行方发行的普通债券和其他债务工具
权益工具
永续债普通债券和其他债务处于相同顺序
审慎考虑
利率跳升和间接义务
永续债合同规定没有固定到期日 同时规定了 未来赎回时间 、发行方有权自主决定未来是否赎回且如果发行方决定 不赎回则永续侦票息率上浮 即“利率跳升 或“票息递增")的,发行方应当结合所处实际环境考虑该利率跳升 条款是否构成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如果跳升次数有限 、有最高票息限制且封顶利率低于同期同行业工具平均利率,不构成间接义务
权益工具
虽然规定封顶利率但超过同期同行业同类工具平均利率——有间接义务
金融负债
相关链接——永续债企业所得税
原则
发行永续债的企业对永续债产品的税收处理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变更
适用股息、红利企业所得税政策
即划分为权益工具
发行方
支付的股息红利不能再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持有方
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免征企业所得税
按照债券利息适用企业所得税政策税前扣除
9满5条件可选择作为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1. 还本付息有期限
2. 计负债可赎回先清偿
3. 不持股不参与不担险
金融工具重分类
债权投资
1. 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可以对受影响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
2. 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应自重分类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不得追溯调整
3. 重分类日,为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
股权投资(综股)
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故不能重分类
金融负债
企业对所有金融负债均不得进行重分类
金融资产转移 | 终止确认判断
第一步:确定收取的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是否终止
最重要的是第三步判断
是——终止确认
否——第二步
第二步:(过手安排到第三方)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转让给其他方但是承担了将合同现金流量支付给一个或多个最终收款方的义务,是否满足“不垫付、不挪用、不延误”
是——终止确认
否——第三步
第三步:几乎转移该金融资产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例如1%的风险,不考虑
1. 几乎完全转移——终止确认
企业无条件出售金融资产(购买方不进行追偿,企业也不承担任何损失)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约定按照回购日公允价值回购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期权或看涨期权合约且该合约为深度价外期权(即不大可能行权)
2. 几乎完全保留——继续确认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约定按照固定价值回购
附追索权出售金融资产——商业承兑汇票有追索权
只能划分为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票据),只能视为持有到期
商业承兑汇票及低信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贴现附追索权
3. 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所有风险和报酬
第四步
第四步:企业是否保留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
否
终止确认
是
按照【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确认有关负债
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前后损益相同:如果处置前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也计入当期损益;否则都不计当期损益计留存收益
金融工具减值
金融工具减值概述
预期信用损失法原则
现值属性
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为前提(不同于资产减值),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项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来计量当前(资产负债表日)因当确认的损失准备
金融工具减值范围
金融资产
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不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权益工具(无摊余成本属性)
应收账款
其他债权投资
非金融资产
租赁应收款
合同资产
金融负债
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
金融工具减值账务处理
计提
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金融工具(或组合)预期信用损失大千该工具(或组合)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应将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其他债权投资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其他债权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企业应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损失准备,并将减值损失计入信用减值损失,且 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侦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
合同资产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结转核销
条件
企业实际发生信用损失,认定相关金融资产无法收回,经批准予以核销
会计处理
借: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贷:合同资产
若核销金额大于已计提的损失准备,则应该按差额借记信用减值损失
转回
相反分录
套期会计
套期分类
划分基本方法
套期工具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否确定
不确定——风险来自于极可能发生交易的未来现金流量变动
现金流量套期
确定——风险来自于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
定义
对已确认资产或负侦、 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 ,或上述项目组成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相当于现金流量已经确定,是对当前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与未来公允价值差额的套期——公允价值套期
类别
固定利率换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现金流量套期
定义
对已确认资产或负侦、极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与上述组成部分特定风险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极可能发生的交易——现金流量不固定 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未在报表确认但有以确定金额交换特定数量资源的合同或协议——现金流量已经基本确定
类别
浮动利率换固定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同时满足)
1. 套期关系仅由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组成。
2. 在套期开始时,企业正式指定了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书面文件
3. 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风险能抵消)
套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公允价值套期套期工具
一般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套期工具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同金融资产确认计量)
现金流量套期套期工具
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套期储备)
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无效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套期工具
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全部或部分处置境外经营时,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无效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金融资产重分类会计处理)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14.01 金融工具(一)
金融工具概述
金融工具定义和范围
定义
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对应发行股票和债券思考)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
借:长投 贷: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
借:债券投资 贷:银行存款
范围
范围内
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
权益工具
体现净资产概念=每股净资产确定=固定数量权益工具换固定金额现金或金融资产
至少2个
范围外
非合同的资产和负债不属于金融工具
如所得税
职工薪酬
形成企业负债未形成企业资产
金融工具分类
基础金融工具(非衍生工具)
定义
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分类
债务凭证
商业票据、债券等债权
所有权凭证
股票
衍生工具(交易性)
定义
依托于基础金融工具而存在的金融工具或合同
种类(通常都可以作为套期工具)
利率互换合同
期权
期货合同
远期合同
特征
风险性
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等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变量不应与合同任意一方存在特定关系、
利率互换合约
初始投资小
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者与对市场因素变化预期有类似反应的其他合同相比,要求较小的 初始投资
看涨期权、看跌期权、远期合同
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分类和重分类
金融资产定义(资产+权益)
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
从其他方收取的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应收账款票据等不含预付账款(收取货物权利)
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将来须用或可用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此为权益工具)
非衍生工具:固定数量权益工具结算为权益工具 衍生工具:固定数量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现金或其他权益工具 会计恒等式
金融资产的分类
分类标准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管理现金流量)
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定义
旨在通过金融资产在存续期内收取合同付款来实现现金流量(本金+利息),而不是通过持有并出售金融资产产生整体性回报。
出售金融资产仍可能 不改变模式情形
信用风险变化
企业在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增加时为减少信用损失而将其出售,其业务模式仍可能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模式(因为信用质量影响企业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能力)
到期日前低频小额出售
在金融资产到期日前出售金融资产,即使与信用风险管理活动无关,出售只是偶然发生(即使价值重大)或单独及汇总出售价值非常小(即使频繁发生),仍可能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需要企业能解释出售原因且证明出售不反映业务模式变更)
临近到期日出售
出售发生在金融资产临近到期时,且出售所得接近【待收取】的剩余合同现金流量,其业务模式仍可能是已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业务模式
定义
企业关键管理人员 认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对于实现管理目标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实例
企业目标是管理日常流动性需求同时维持特定的收益率(金融资产流动性较强,易于出售变现,收益率体现在收取投资收益)
特征
与收取合同现金流量模式相比,此业务模式涉及的出售通常频率更高,价值更大(如果以全部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则为其他业务模式)
其他业务模式
定义
企业管理目标时出售金融资产以实现现金流量
实例
即使企业在持有金融资产过程中会收取合同现金流量,模式不变(因为相对管理目标而言只是附带活动)
关于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与基本借贷相一致,特定日期的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未偿还的本金为基础的利息支付
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
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条件与科目
债务工具
条件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科目
贷款(对于银行而言)、应收账款、债权投资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尽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条件与科目
债务工具
条件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
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科目
其他债券投资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权益工具+债务工具
条件
不满足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或业务模式为其他业务模式
范围
股票
其合同现金流量来源于股利分配和清算时或得的剩余权益,与本金加利息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不符
基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
有权益成分
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企业合并中确认的或有对价形成金融资产(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类的特殊规定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权益工具
条件
权益工具投资非交易性要求
交易性特征(满足条件之一)
赚取差价
取得相关资产或承担相关金融负债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赚取差价)
存在短期获利模式
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属于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即使组合中某个项目时间过长也不影响)
衍生工具(不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
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属于衍生工具,但符合财务担保合同定义的衍生工具和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按套期会计处理)除外
科目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为权益
要求
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不得计提减值准备,因为不能影响当期损益(非减值范围)
除取得股利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相关利得损失均入其他综合收益
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条件
能减少(消除)会计错配
科目
交易性净融资产
要求
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会计错配即为计量属性不同,无法真实反映公允价值变动且不能风险对冲(指定后使得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变动额都计入当期损益,故损益波动更小)-类现金流量套期
金融资产重分类(金融负债不得重分类)
金融工具重分类概述
条件
已经通过现金流量测试,企业改变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允许重分类金融资产范围
范围内
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后通过合同现金流测试且管理模式变更)
范围外
交易性金融资产(未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
金融负债
不属于重分类情形
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意图改变(不确定)
金融资产特定市场暂时性消失而暂时影响金融资产出售
金融资产在企业【不同业务模式的各部门】之间转移
自重分类日会计处理原则
重分类日
业务模式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季度会计期间)如3.15变更则重分类日为4月1日
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
之前确认过的利得和损失不得进行追溯调整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计量(一分二)
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
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券投资 投资收益(或借)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券投资 贷:债券投资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视同一直为其他债券投资
减值准备结转
借: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视同一直按照其他债券投资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重分类
重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取得日历史成本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无差额
借:债券投资 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减值准备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将其他债券投资——成本、其他债券投资——利息调整转入债券投资——成本、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实质一直按摊余成本计量 不影响损益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继续沿用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其他债券投资——成本
减值准备结转——其他综合收益清0】
公允价值变动——其他综合收益清0】
借:投资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变 贷:投资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重分类
重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不追溯)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 (无差额——先入公允价变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债券投资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变
补信用减值损失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重新确定实际利率,计提减值准备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 (无差额——先入公允价变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其他债券投资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变
补信用减值损失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重新确定实际利率,计提减值准备
补上前未计提减值准备
金融负债定义(条件之一)
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期权)
将来须用或可用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金融工具,且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将来须用或可用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非固定数量权益工具换固定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会计恒等式
金融负债分类
划分原则
除下列各项,企业应当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负债
科目:应付债券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含金融负债衍生工具)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企业合并中,企业作为购买方确认的或有对价形成金融负债的
科目;交易性金融负债
不符合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转移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按金融资产转移处理)
继续确认
继续涉入
部分财务担保合同、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减值)
公允价值选择权
定义
初始确认时,为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企业可将一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一组金融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条件
该指定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
根据正式文件载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对金融工具组合进行管理和业绩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要求
企业将一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一组金融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经做出不得撤销(即使造成会计错配的金融工具已经被终止确认,也不得撤销)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权益工具定义(条件之一)
【不包括】交付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方的合同义务
【不包括】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非衍生工具,只包含交付固定数量的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非义务)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衍生工具,只包含交付固定数量的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非义务)
区分的基本原则及转换
是否存在能够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履行合同义务
确认为金融负债情形
不能无条件避免的赎回(如发行债券发行方需回购——购买方回售)
强制付息
确认为权益工具情形(同时满足)
相应议事机制自主决定是否支付股息(累积股利还是非累积股利都为权益工具)
同时所发行的金融工具没有到期日且合同购买方【没有回售权】
有固定期限但可以无限期递延
是否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结算
非衍生工具(如应付账款——金额本身固定)
金融负债
可变数量权益工具结算
权益工具
固定数量权益工具结算
衍生工具(金额不定)
金融负债
其他
权益工具
则需固定换固定
以外币计价的配股权、期权和认股权证
符合外币固定换固定,由于汇率原因不符合本位币固定换固定,故特殊规定使之划分为权益工具
企业对全部现有同类别非衍生自身权益工具的持有方【同比例】发行配股权如2股配1股,但支付70%(30%为资本公积)——每股价值不变
结算选择权(衍生工具)
金融负债情形(净额)
期权以【现金】净额结算
(即市价-行权价)结算(需交付现金)
期权以【普通股】净额结算(普通股数量不定)
即以普通股公允价值等于现金金额,则股数不定——金融负债)
权益工具情形
期权按普通股总额法结算
即以固定数量普通股换固定总额现金——固定换固定
以现金换普通股方式结算(固定换固定)
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可回售工具(可转债回售条款)
一般划分为金融负债
根据合同定义持有方有权将该工具回售给发行方以获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或在未来某一不确定事项发生或持有方死亡或退休时自动回售给发行方的金融工具
符合金融负债定义,但是【同时】满足下列特生的可回售工具,应分类为权益工具
赋予持有方在企业清算时按比例份额获取该企业净资产的权利
该工具所属类别次于其他【所有】工具类别,在企业清算时没有优先于其他工具的的要求权
除了发行方应该以现金或其他资产回购或赎回该工具的合同义务外,该工具不满足其他金融负债的任何特征
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支付其净资产的义务的金融工具
符合金融负债定义,但是【同时】满足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应分类为权益工具
赋予持有方在企业清算时按比例份额获取该企业净资产的权利
该工具所属类别次于其他【所有】工具类别,在企业清算时没有优先于其他工具的的要求全
在次于其他所有类别的工具类别中,发行方对该类别中所有工具都应该在清算时按照比例份额交付其净资产的同等合同义务
上述两个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处理
子公司在个别报表中
作为权益工具列报的特殊金融工具
在母公司合并报表中
应该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应该将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分类为金融负债(即不能将例外扩大到母公司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股东权益)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转换
金融负债重分为权益工具
权益工具按重分类日账面价值确定
权益工具重分为金融负债负债会计处理
金融负债以重分类日公允价值,权益工具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差额确认为权益(资本公积)
复合金融工具
可转换债券(本身即为复合金融工具)
优先股
附认股权证债券
处理同可转债
永续债
永续债的会计处理(分为权益工具还是金融负债)
永续债发行方会计分类应考虑的因素
关于到期日
永续债合同明确规定无固定到期日且持有方任何条件下无权要求发行方赎回的
权益工具(同前)
合同未规定到期日但同时规定未来赎回时间(初始期限)
该初始期限约定为发行方清算日的,表明无支付现金或其他资产的义务
权益工具
该初始期限不是发行方清算日且发行方能自主决定赎回
能无条件决定不行使赎回权
权益工具
不能
金融负债
关于清偿顺序
合同规定永续债清偿顺序【劣后】于发行方发行的普通债权和其他债务
几乎等同于普通股——权益工具
合同规定永续债清偿【并列】于发行方发行的普通债权和其他债务
权益工具
金融负债
关于利率跳升和间接义务
间接义务条件
合同规定没有固定到期日、规定了未来赎回时间、发行方自主决定是否赎回如果不赎回则票息率上浮(利率跳升或票息递增)
原则
权益工具
跳升次数有限、有最高票息限制且封顶利率未超过【同期同行业同类型工具】平均利率水平,可能不构成间接义务(权益工具)
金融负债
合同条款规定了票息封顶但封顶利率超过了【同期同行业同类型工具】平均利率,通常构成间接义务——金融负债
三同
永续债【持有方】会计分类的要求
发行方作为权益工具投资的永续债持有方归类
长期股权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工具(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发行方作为权益
发行方作为非权益工具投资的永续债持有方归类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
发行方作为负债
金融资产重分类会计处理
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其他综合收益 (视同一直为其他债券投资)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券投资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券投资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投资收益
按分类后算
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贷:债券投资 投资收益(或借)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重分类
重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取得日历史成本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无差额
借:债券投资 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券投资减值准备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继续沿用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 (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债券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
视同一直为分类后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重分类
重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不追溯)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无差额)
借:债券投资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变
补信用减值损失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重新确定实际利率,计提减值准备
重分为以公允价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
计量属性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差额处理-无差额
借:其他债券投资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变
补信用减值损失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重新确定实际利率,计提减值准备
不视同一直为分类后资产,补计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