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辨治总纲
伤寒论讲义,概括了中医辨治中的重要原则和判断要点,包含病愈机转、变证治则以及阴阳、寒热、传变等关键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
这是一个关于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思维导图,“阳明病”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里阳证”,以“胃家实”为核心病机,主燥热实证。其脉证与治法集中体现于《伤寒论》阳明病篇。
《伤寒论》辨证总纲条文思维导图,涵盖了阴阳、寒热、传变、病愈机转、变证治则五个方面的中医辨证治疗要点。
《伤寒论》—辨太阳证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思维导图,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针对太阳病进行的辨证论治体系的阐述。“脉证”指脉象和症状,“并治”即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剂,强调根据患者的脉象、症状等临床表现来判断病情,并施以恰当的治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辨治总纲
阴阳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寒热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传变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二三日,三阳为尽,三阳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阳不受邪也。
变证治则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病愈机转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