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陈瑞华《刑事程序的法理》2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刑事程序的法理》是陈瑞华教授集近二十年学术研究成果的力作,系统构建了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问题导向性,对刑事诉讼学科发展具有奠基意义。适合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法学专业学生及司法实务工作者阅读,为深入理解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提供理论工具。
无论从司法实证分析还是规范应然取向上来看,印证模式都无法担当我国刑事证明模式的重任,反而会阻碍我国刑事证明制度的合理建构,本文将梳理印证模式的理论发端与跟进性研究所形成的基本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问题。
在探讨印证证明方式的改革时,既有的研究缺乏一个视角,即在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宏观视野下,从治理的角度探讨印证这个相对微观的问题。
远程审判是指诉讼程序的参与者无需在特定期日聚集于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法庭之中,而是分处各地,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传递语音、文字和图像等信息,来进行程序交往,包括起诉、应诉、法庭陈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宣判等整个诉讼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有别于法律概念的法学范畴
关于理论范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所探讨的主要集中在价值、目的、构造等问题上,对于其他大陆法国家相当成熟的传统理论范畴,还并没有确立在中国刑诉法学体系中;20世纪初所确立的理论范畴,在今天没有被重视。对大陆法学理论不屑一顾,对英美法学理论趋之若鹜。
刑诉法学体系仍然没有与刑诉法典体系区分开来,没有以理论范畴为基点重新构建刑诉法学的体系结构。
今后刑诉法学的重要课题,应当是对刑诉理论范畴问题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揭示。
不仅要扩大刑诉理论范畴的范围和广度,将一系列新的范畴确立于刑诉法学体系之中,而且还要对那些业已提出的范畴进行深入的揭示。
刑事诉讼价值
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构造
刑事诉讼阶段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职能
刑事诉讼客体
刑事诉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