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1CPA会计第6章长期股权投资
根据东奥的张敬富老师会计基础班课程整理的思维导图,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编辑于2021-08-30 00:06:37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相关概念
称呼问题
合并方/被合并方/合并日:同一控制
购买方/被购买方/购买日:非同一控制
投资方/被投资方/交易日:不是控制的情况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
对于合并日(或购买日)的判断,满足以下有关条件的,通常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
(1)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2)企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已获得批准;
(3)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转移手续;
(4)合并方或合并方已支付了合并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有计划支付剩余款项
(5)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
答题要点:有关程序应为程序性的,对交易本身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原则和核算内容
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核算内容
对子公司(能实施控制)投资:成本法
对合营企业(能实施共同控制)投资:权益法
对联营企业(具有重大影响)投资:权益法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最终控制方报表里的账面价值
一次交换交易实现合并
确认总原则
合并方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代表的是在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可能包含商誉→指最终控制方收购形成的,同控并不会形成商誉)
合并方发生的审计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注意与发行债务性证券、权益性证券的区别:发行债务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增加折价发行的金额或减少溢价发行的金额(倒挤“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发行权益性证券的相关费用不管是否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都应从发行收入中扣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非同一控制的相关处理也一样】
相关账务处理
1.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而形成的商誉) 应收股利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①(借差,依次冲减) 盈余公积 ②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 贷:银行存款/相关资产/相关债务/固定资产清理等(账面价值,不确认非现金资产的处置损益)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算税一定要用公允价值,这是税法要求的!)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贷差,贷方表增加)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① 盈余公积 ②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差)
内生or外购
内生
长投 = 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账面合并财报中的账面价值*份额 = (期初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账面净利润)*份额
外购
长投 = 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账面合并财报中的账面价值*份额 + 商誉 = 被合并方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 + 商誉 其中: a.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 子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 ±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等(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 b.商誉 = 企业合并成本 - 购买日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合并
个别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① 盈余公积 ②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 贷: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前几次交换交易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股本等(本次支付额、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公允价值(含税价)
一次交换交易形成合并
只要不是直接花钱买长投,可视为先把东西以公允价值卖了,最后把银行存款消掉
具体账目处理
以存货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含税价) 应收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以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1)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含税价) 应收股利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以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等作为合并对价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差额倒挤投资收益
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作为合并对价
差额倒挤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差额,或借方)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或借方)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以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合并对价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合并
实质上为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核算(pdf68)
按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
注意:跨界了就当做是原来部分先卖后买了。 如果没跨界就直接转,账目处理中"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暂不处理! 但是同控下的公允价值→成本法也不视为跨界(见本章最后一节归纳)
按照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公允价值)之和,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转入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留存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权益法转成本法(见P69)
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合营、联营企业)[权益法]
1.以支付现金(广义)取得的长股投的初始投资成本 = 买价+相关费用(但不包括应收股利)
2.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股投为所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手续费佣金等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自溢价发行收入及留存收益中扣除
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
对于支付的对价中包含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确认为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确认为应收利息
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广告费、路演费、上市酒会费等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
一项交易中同时涉及自最终控制方购买股权形成控制及自其他外部独立第三方购买股权的会计处理
自集团内取得的股权能形成控制的,相关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按照同控处理,自外部取得的股权则视为在同控合并后才进行的少数股权购买(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成本法
购入时
即同控和非同控的初始计量知识点
持有期间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时
总原则:投资企业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含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情况
可回收金额低于长股投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长股投计提减值后不允许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权益法
对应科目 4个明细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银行存款/… ——损益调整 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权益变动
1.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二者孰高)
初始投资成本>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利差额)
不需要调整,差额为商誉含在长投中
初始投资成本<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有利差额)
差额应作为收益处理,计入"营业外收入",同时调增长投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有利差额) 贷:营业外收入
2.投资损益的确认
基本账务处理
被投单位赚钱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单位亏钱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对净利润的调整
投资时点的评估增值或减值
存货: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存货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1-所得税率)
固定资产: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资产的原值/资产使用年限]×(1-所得税率)
被投资方对相关的资产计提了减值:略
投资后的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详见下)
投资后的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指不构成业务的情况)
对于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消,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
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
第一年减去多少,第二年实现时加回多少(如存货第一年已出售40%,则未实现的内部损益为60%,则第二年最多加回60%)
逆流交易:联营/合营企业向投资方出售资产
合并报表:把长期股权投资恢复正常
个别财务报表: 第一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净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第二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净利润+今年实现了的去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合并财务报表:未卖出的存货/收入成本×持股比例 [后一年如果将上述存货售出了不需要再编制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存货
顺流交易:投资方向联营/合营企业投出或出售资产
合并报表:把投资收益恢复正常
在顺流交易中,投资方投出资产或出售资产给其联营/合营企业产生的损益中,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不予确认,即仅限于确认归属于联营/合营企业其他投资方的部分
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投资收益
补充说明
不管是顺流还是逆流,卖赔了就不予以抵消,由减值资产全额承担
合营方向合营企业投出非货币性资产产生损益的处理
合营方转移了与投出非货币性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重大风险和报酬,并投出资产留给合营企业使用的,应在该项交易中确认归属于合营企业其他合营方的利得和损失
买赔了就自己全额承担,不再抵销
在投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过程中,合营方除了取得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外还取得了其他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应当确认该项交易中与取得其他货币性、非货币性资产相关的损益
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
超额亏损的确认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具体应按照以下顺序处理
①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②在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后,若账面上有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项目(如长期应收项目),则继续确认投资损失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应收款等
③若按照合同协议约定,投资企业仍要承担额外损失弥补等义务的,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借:投资收益 贷:预计负债
除上述情况仍未确认的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损失,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若确认了有关的投资损失后,被投资单位于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应按以上相反顺序依次分别减记账外备查登记的金额、已确认的预计负债、恢复其他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3.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
基本账务处理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增加时,投资方按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增加时,投资方按比例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基本规定
投资方全部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党委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投资方部分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与被投资党委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处理并按比例结转
特殊规定
属于被投资单位重新计量设定收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额部分,投资方按比例进行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反向结转时,被投资方贷记损益类科目,投资方贷记投资收益;被投资方贷记非损益科目(留存收益),投资方页贷记非损益科目(留存收益)
4.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按份额调整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属于其他变动的:
被投资单位接受其他股东的资本性投入
被投资单位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中包含的权益成分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其他股东对被投资单位增资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变化(稀释股权)等
被动稀释&主动增资
被动稀释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仍为权益法)
Step1:被动稀释导致持股比例下降时“内含商誉”的结转
按稀释比例(份额减少额/原份额)结转初始投资时形成的内含商誉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投资方的股权稀释损失的处理
Step2:考虑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如需要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Step3:计算股权稀释产生的影响=稀释前享有的净资产额-稀释后享有的净资产额
将相关股权稀释损失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但资本公积贷方余额不构冲减时,仍继续计入资本公积借方?→这个好特别啊,暂计入资本公积,等处置时把资本公积借方余额转入当期损益
张志凤和后面合并报表里有另一种简易解题办法:直接看成是主动处置了稀释掉的那部分股权换取联营/合营企业新增资源: 资本公积=处置部分的账面价值-因稀释导致的联营/合营企业净资产增加的部分×稀释后的持股比例 =(稀释前长投账面价值×少的股份比例/原股份比例)-因稀释导致的联营/合营企业净资产增加的部分×稀释后的持股比例
主动增资(仍为权益法)
应当综合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的商誉或计入损益的金额
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
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投的减值准备在提取以后,均不允许转回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转换
视为先卖后买
增资
减资
处置
成本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权益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可借可贷) ——损益调整(可借可贷) ——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其他权益变动(可借可贷)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同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比例或全部结转)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借:其他综合收益(按比例或全部结转) 贷:投资收益等 或反之
合营安排(分值大概1分)
含义: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判断是否是合营安排:参与方组合数量最少→集体控制 + 一致同意→共同控制
分类
共同经营: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
合营企业:单独主体+有担当!(如果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可能是共同经营也可能是合营企业,关键看它有没有担当)
易考点:参与方为合营安排提供担保(或提供担保承诺)的行为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一项安排被分类为共同经营,
会计处理
共同经营合营方的会计处理
除合营方对持有合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以外,其他合营安排中的合营方应当确认自身所承担的以及按比例享有或承担的归属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
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投出或者出售不构成业务的会计处理(类顺流交易)&自共同经营购买不构成业务资产的会计处理(类逆流交易)
合营方取得构成业务的共同经营的利益份额的会计处理
非合营方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