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血管系统组胚学
备考26执业医,搭建心血管系统组胚学基础必备,梳理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微循环及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自用,希望也能帮到大家。
该思维导图系统梳理了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的核心内容,备考期末考、执业医,知识点系统且全面,用于学习心血管系统解剖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血管系统组胚学
组织学
动脉和静脉从管腔从内向外分
内膜
内皮
质膜小泡:功能是输送物质
W-P小体:功能可能是合成和贮存与凝血相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当血管内皮受损时,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使血小板附着于内皮下层,形成血小板栓,防止血液外流。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中膜
血管平滑肌
合成表型 收缩表型
外膜
动脉
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膜:w-p小体丰富:凝血因子Ⅷ
中膜:最厚,病理状态下,中膜平滑肌纤维可迁入内膜增生,并产生细胞间质成分,使内膜增厚, 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过程的重要环节。
大动脉发挥了辅助泵作用
中动脉(肌性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都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舒缩,显著调节血流的外周阻力,从而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并维持正常血压, 因此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外周阻力血管
动脉管壁的特殊感受器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总动脉分支处的管壁外侧部
感受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 pH 的化学感受器, 参与调节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主动脉体
右侧主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之间的夹角处,左侧主动脉体位于锁骨下动脉起点内侧的主动脉壁上。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为颈总动脉分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
外膜含丰富的神经末梢; 颈动脉窦是压力感受器,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若突然持续压迫颈动脉窦,可使心率持续减慢和血压持续降低而致猝死。 在主动脉弓和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壁中也有类似于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
静脉
静脉的功能是将身体各处的血液导流回心脏 静脉血回流的动力主要依靠静脉内的压力差 影响静脉压力差的因素很多,如心脏收缩力、血液重力、身体体位、呼吸运动和骨骼肌的收缩挤压作用等。
微静脉
小静脉
中静脉
大静脉
静脉瓣:静脉瓣的游离缘与血流方向一致,可防止血液逆流。(危险三角区无静脉瓣)
毛细血管
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透性屏障,决定其通透性的主要结构是内皮细胞
微循环
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和物质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是心血管系统在组织内真正起作用的部位。
心脏
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的节律性舒缩赋予血液流动的动力
心脏壁内还含有由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动作电位(AP),使心肌按一定的节律舒缩
心脏壁结构图
心内膜
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即浦肯野纤维
心肌膜
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
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心室的心肌纤维之间也有浦肯野纤维 心肌膜在心房较薄,左心室最厚。
部分心房肌纤维含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
内含 心房钠尿肽(ANP) 具有利尿、排钠、舒血管和降血压作用。
心肌纤维还能合成和分泌多种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脑钠素、抗心律失常肽、内源性洋地黄素、肾素 - 血管紧张素等。
心外膜
即心包脏层,为浆膜。 心包的脏、壁两层之间为心包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有利于心脏搏动。
心瓣膜
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功能是保证血液沿心房、心室、动脉的方向流动,防止逆流。
心脏传导系统图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部,是心脏的主要起搏点; 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主要功能是传导动作电位,也是心脏的潜在起搏点
心脏传导系统受自主神经和肽能神经支配 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细胞主要有 3 种
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央部位,是心肌兴奋的主要起搏细胞
移行细胞: 主要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部位及房室束内,具有传导动作电位的作用
浦肯野纤维:是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的主要细胞。与普通心室肌纤维相连,通过缝隙连接构成功能合胞体,使所有心室肌纤维同步舒缩。
胚胎学
第 3 周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统 约在第 3 周末开始血液循环 心脏于第 4 周末开始节律性跳动 形成定向的功能性血液循环,成为机体内形成最早、执行功能最早的系统,使胚胎能有效地获得养料和排出废物, 以适应胚胎迅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