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急性炎症
这是一篇有关急性炎症的思维导图,从过程:血管反应、白细胞反应、;病理学类型;结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述。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笔记,包括他的定义、与慢支肺气肿的关系、病因、发病机制、小气道病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下图介绍了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军团菌肺炎、间质性肺炎。
本导图整理了肿瘤与遗传的知识点,涵盖了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急性炎症
过程
血管反应(中心环节)
血流动力学
血管短暂收缩(几秒)
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最典型)
细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床开放
红,热
机制
神经:轴突反射
体液:NO,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
血流速度减慢,轴流消失,有利于边集
轴流: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位于血管中央,避免与管壁接触而跑出来
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收缩
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刺激
通常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小静脉
持续时间短
内皮细胞损伤
烧伤,化脓细菌感染等严重损伤
烧伤等引起的损伤
直接损伤内皮
激活白细胞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和蛋白质水解酶,间质损伤内皮
血管通透性迅速明显
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囊泡体形成穿胞通道,蛋白质可通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使穿胞通道数量和口径↑
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这些因素同时或先后或部分起作用
白细胞反应
白细胞渗出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边集和滚动
血流减慢介导边集
选择素(一种黏附分子)介导滚动
E选择素→内皮细胞
P选择素→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L选择素→白细胞
粘附
整合素介导
游出(血管内→血管外)
阿米巴运动穿过内皮
趋化因子(主要介导)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
分泌胶原酶降解基底膜进入组织
细胞种类
24h内:中性粒细胞游出(急性炎症)
24~48h:单核细胞为主(慢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寿命短,24~48h,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坏死
中性粒细胞能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中性粒细胞消失后,单核细胞可继续游出
趋化(血管外→病灶)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
内源性:C5a,白三烯B4(LTB4),IL-8
外源性:细菌产物
白细胞激活
白细胞通过多种受体来识别感染的微生物和坏死组织,然后被激活,发挥杀伤和清除作用
受体
识别微生物产物的受体:TLRs
G蛋白偶联受体
调理素受体
调理素包裹微生物(调理素化)→白细胞识别调理素→吞噬
调理素
调理素是一类通过包裹微生物而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血清蛋白质
IgG的Fc段
C3b
凝集素
细胞因子受体
激活后
吞噬作用
细胞
中性粒细胞(较强)
髓过氧化物酶(MPO)
溶酶体酶
巨噬细胞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
识别和附着
吞噬细胞表面: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调理素受体
吞入
伸出伪足→吞噬体→吞噬溶酶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
杀伤和降解
依赖氧
不依赖氧
免疫作用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呈
淋巴细胞
浆细胞
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
致炎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介质半衰期短,并很快降解,在致炎因子被清除后,随着炎症介质的衰减,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中的半衰期短,在离开血液循环后,于数小时至两天内发生凋亡
炎症反应本身会释放一系列终止信号,例如脂质素,TGF-β,IL-10,主动终止炎症反应
病理学类型
根据渗出物成分
浆液性炎
主要渗出:浆液(血浆)
病理:水+少量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纤维素
炎症轻,易消退
部位
黏膜→鼻→卡他
浆膜→胸膜→结核性胸腔积液
滑膜→关节滑膜→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
烧伤等引起的水泡
喉头水肿
脚扭伤时肿胀
纤维素性炎
主要渗出:纤维蛋白原
病理:纤维素+中性粒细胞+病原菌+坏死组织
形成假膜或纤维粘连(疏松结合)
黏膜→假膜性炎("伪膜")→白喉,痢疾
浆膜→绒毛心→心包炎(风湿性疾病)
肺→肺实变→大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
主要渗出:中性粒细胞
化脓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
病理: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后)+中性粒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少量浆液 脓液形成
表面化脓和积脓
发生于黏膜(脓性卡他性炎),浆膜表面
尿道,支气管→可排出
胆囊,输卵管,脑膜→积脓
蜂窝织炎(溶血性链球菌)
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
皮肤、肌肉、阑尾疏松结缔组织内
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
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脓腔
疖,痈(痈必须及时切开排脓)
金葡菌产生凝血酶→渗出的纤维蛋白转变为纤维素→病变局限
出血性炎
主要渗出:红细胞
病理:血管损伤明显,红细胞漏出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鼠疫
炭疽
结局
痊愈
迁延为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
局部蔓延
淋巴道蔓延
血行蔓延
菌血症
无中毒症状,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毒血症
细菌产生的毒素入血,出现中毒症状,血培养查不到细菌
败血症
细菌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能查到细菌
脓毒败血症
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白细胞功能缺陷
黏附缺陷
吞噬溶酶体形成障碍
杀菌活性障碍
骨髓白细胞生成障碍
反复感染
炎症介质
趋化作用
C5a,C3a
IL-1,IL-8
LTB4,TNF
细菌产物
来源
血浆
肝细胞合成
以前体形式存在,需要蛋白酶水解激活
炎症细胞
特点
半衰期短
运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
对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作用
次级炎症介质能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
作用途径
作用于靶细胞受体
有酶活性或直接介导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