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固定资产
速看!CPA会计读书笔记来啦!下图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细致的知识梳理,包括以下几点:概述、取得、折旧、后续支出、处置、清查、减值等知识,适合即将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同学们学习!
商业模式是创业者创意,商业创意来自于机会的丰富和逻辑化,并有可能最终演变为商业模式。其形成的逻辑是:机会是经由创造性资源组合传递更明确的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即使客观上必须承认,大部分行业同质化竞争,靠的是比拼运营、执行力、资本和一点点运气,但我们还是需要把可控的因素——商业模式这一方面做好。赶快收藏学起来!
市场的"终局"往往变成“中局”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就会变成新的竞争对手。打败方便面的竞争对手是美团,饿了么
新科技发展初期,行业会经历曲折,但经过了这个阶段,等到技术成熟。相关产品会慢慢广泛被市场接受。直到市场饱和。再走向衰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分期购买固定资产的处理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本期收到(支出)的现金
固定资产确认
1.为生产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有形资产
条件
1.与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成本可靠计量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成本=购买价款+相关费用(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
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确认计量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
提取安全生产费
借:生产成本 贷:专项储备
使用提取的安全费用时
属于费用性支出,直接冲减专项储备
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
形成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转入“在建工程”之后将固定资产一次性计提完折旧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的盘盈
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科目调整
最终冲减管理费用
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成本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折旧
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1.已提足折旧扔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3.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
4.融资租赁租出的固定资产
5.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1年内卖掉)
6.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主要是某些金融资产或者投资性房地产)
折旧时间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2/预计使用寿命*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残值*月折旧率 最后两年,将双倍递减法改成年限平均法,减去净残值。 最后两年折旧额=原值-折旧-减值-净残值/2
年数总额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转入后,固定资产停止折旧
2.将资本化的后续化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3.将完工后的”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并重新确认的价值,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费用化后续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的终止确认
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
2.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资产处置收益
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营业外收入
债务重组利得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营业外支出
债务重组损失
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损毁报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