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之发热
这是一篇关于诊断学之发热的思维导图,包括发热的概念、正常体温与生理波动、病因、伴随症状、热型及其临床意义等内容。
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关于软骨和骨的介绍,包括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软骨的生长方式等内容,适用于临床医学。
诊断学之肾功能检查知识总结,包括肾小球功能检测、肾小管功能检测、血尿酸检测、检测与鉴别四部分内容。
《诊断学》实验诊断篇第7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知识总结,包括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血清电解质检测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发热
概念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与生理波动
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
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略升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
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
高温环境下体温可稍升高
老年人体温略偏低
病因
感染性发热
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感染
血液病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
变态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溶血反应
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亢、甲状腺炎、痛风、重度脱水
颅内疾病
脑出血、脑震荡、脑挫伤等,为中枢性发热
血栓及栓塞疾病
心肌梗死、肺梗死、脾梗死、肢体坏死
皮肤疾病
广泛性皮炎、鱼鳞癣
恶性肿瘤
物理及化学性损害
中暑、大手术后、内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体温调节失常,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升高
伴随症状
伴寒战
伴结膜充血
伴单纯疱疹
伴淋巴结肿大
伴肝脾肿大
伴出血
伴关节肿痛
伴皮疹
伴昏迷
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特点
体温39~40℃以上持续数天~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临床意义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 remittent fever
体温常>39℃,波动幅度大,24h波动>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迅速降至正常无热期持续1~数天,高热和无热交替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 undulant fever
体温骤升≥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 recurrent fever
体温骤升≥39℃,持续数天后骤降至正常高热和无热各持续数天后规律交替一次
回归热、霍奇金病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分度(以口腔体温为标准)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
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方式
骤升型
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
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
缓升型
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
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
高热期
寒战消失、皮肤发红有灼热感、呼吸加深加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感可持续数天,伤寒则可持续数周
体温下降期
出汗多、皮肤潮湿
骤降 crisis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
渐降 lysis
伤寒、风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