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教程》湖南大学第二版总结,包含管理与管理者、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等内容,可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
(一)什么是管理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本书观点: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与哈罗德*孔茨的一致)
(二)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五要素:人、物质和技术、组织机构、信息、目的和宗旨
3.管理具有明确的任务、职能、层次
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的人尽可能少支出,去实现他们的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层次:上层、中层、基层
4.管理是职能和过程的统一
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6.管理过程应该有科学的绩效衡量
常用组织绩效测定一个组织的效果及效率
效率:正确的做事
效果(组织成功的关键):做正确的事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动态角度,管理活动分为:程序性活动、非程序性活动
科学性
(1)有效的管理
(2)管理是一门学科
(3)包括从经验、技能提炼发展而来的管理技术
艺术性:指管理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艺术性不仅是对科学理论的合理发挥
而且管理的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果在普遍适用后,成为科学理论
二、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者
组织活动分为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组织成员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
管理者: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利为基础只会他人的人
管理者特征
拥有制度化的权力,特别是奖惩他人的权力
必须执行一定的管理职能
人格通常是双重的
(二)管理者的角色
1.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者角色差异
小企业:发言人比较重要,传播者相反
大企业:资源分配者重要,企业家相反
管理者角色侧重点随着组织等级层次变化的
(三)管理者分类与管理技能
1.管理者类型:
根据在组织中处的层次: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根据管理者从事的管理活动范围:职能管理者、综合管理者
2.管理层次与技能
技术技能(对底层管理者最重要)
人际技能(都很重要,中层必须)
概念技能(对高层最重要)
(四)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
费雷德*卢森斯: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
成功的管理者强调网络维护
有效的管理者强调有效的沟通
第二节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管理学
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管理学的特点
一般性、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边缘性或综合性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趋势及其规律
(2)管理的过程、之恩、原理和方法
(3)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生产关系属性及其服务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有关问题
(二)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数理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管理原理
1.什么叫系统
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最基本的特征)、相关性、层次性、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2.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与非平衡性
3.系统管理原理的实现原则
整分合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
二、人本管理原理
1.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受雇人、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人
2.人本管理的含义/原则
(1)组织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2)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
(3)优化和完善组织中人的心智模式
(4)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3.人本管理的实践
(1)人本管理的方式
指人本管理理论模式的运作实施方式,包括:①人性化的组织结构与体制②培训与自我管理③权变领导与差异管理④文化与环境塑造⑤激励与 全面发展
(2)人本管理的内容/实践形式
①人力资源的投资与评估②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③目标管理④沟通、交互作用和敏感性训练⑤思想教育⑥心理平衡⑦行为引导⑧社会推动
三、责任原理
1.什么是责任原理
2.责任原理的实现
(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2)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3)奖惩要分明、公正和及时
四、绩效原则
1.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构成:①内部组织成本、委托代理成本、外部交易成本、管理者时间的机会成本
影响因素:①组织规模②产权制度③组织环境④组织文化⑤组织结构⑥管理者才能
2.管理绩效
效率、效益与管理绩效
效率:单位时间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应劳动时间的利用情况 效益: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管理绩效:由于实施管理后增加的收益与管理成本之间的比较
产权、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
X效率的产生与控制
3.管理绩效的评价
评价指标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易操作性和综合性
反应目标与手段的指标
硬指标(产量、利润率,等)和软指标(员工满意度、工作积极性)
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
组织整体的评价方法:组织目标法、系统方法、战略伙伴法、环境评价法
员工个人绩效评价方法:书面描述法、关键事件法、评分表法、行为定位评分法、多人比较法、目标管理法
4.管理绩效的实现与改进
绩效原理的实现原则
确立管理的效益观;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绩效的直接形态;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保持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相协调;以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作为管理的根本目标
管理绩效的改进
①加强、完善基础管理和常规管理②树立创新精神③探索组织流程再造,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理念
五、可持续发展原理
(一)资源的有限性与有效配置
(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社会学角度的可持续发展
2.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子主题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从社会角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2)根据顾客环境偏好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3)关注多种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的态度 (4)采取环境价值观
2.从组织自身发展角度
(1)增强核心竞争力(根本)
(2)长期竞争优势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通过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4)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