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招第八章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
教招第八章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思维导图,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编辑于2021-09-26 14:58:09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
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
定义
广义 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传授经验的活动
狭义 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一种双边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中,教师的教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依据
(1)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2)掌握知识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础 (3)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活动
双边+知识+全面
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区别
教学(基本途径)与教育:部分与整体

教学与智育:途径(非唯一)与内容
联系:1、教育与教学是整体的关系 2、教育(包括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区别:1、教学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途径 2、智育通过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来实现
基本任务(2+4)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个性心理品质

双基+德智体美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前提、 重要保证
3+3
做好三项工作

备教材
3+1
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了解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了解学科教材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明确学科在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 备课的基本依据、中心
教学参考资料
备学生 年龄特征、成绩分布状况、班风、学习需要、学习态度、思想特点
备教法,选教具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诊
写好三个计划
学年(学期)
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
内容 学生情况简要分析、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教学要求、教科书的章节或者课题、各课题的教学时数、所需的直观教具
课题(单元)
一章、较大题目或一课
内容 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划分、主要问题、上课类型、教学方法、教具
课时计划(教案)

步骤
教法上的加工处理
教材的基本思想、重难点、教学目的
课的进行步骤
课的结构
各个步骤的时间
教学方法的运用
准备好教具并研究其方法
内容
上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
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
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分配,这些都是课时计划的主要部分。
分类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学科相同、年级相同
上课 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中心环节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 全面、清晰、有侧重、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正确 科学、准确、条例、符合逻辑、教育性

方法得当 教材、学生年龄、启发式、教学设备和条件

组织严密 进程、变换、秩序、突发事件

积极性高 内在动力

慕容秘方高
作业布置与批改
四种形式 阅读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实口读书
要求 符合要求;分量适当、难易程度;明确要求和时间
时间要求
布置作业后,老师要认真检查和批改作业

课外辅导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重要措施
上课的必要补充,不是上课的简单重复
对象:全体学生
类型
个别辅导
小组辅导
内容
{我太难了}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我病了}基础差,因事/病缺课的学生补课
{我太优秀了}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我要渔}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
{我态度好}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要求
因材施教,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钻研,让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和习惯
发挥集体作用,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
独裁体
学生成绩评定

评定方法
百分制
等级制
评定要求
客观公正
指出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概念 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遵循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有:社会的依据、人的依据、教学自身的依据
(1)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但两者的关系很复杂,可以根据一条规律提出几个教学原则,有的教学原则也确实反映几条规律。
主要的教学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寻直发巩俐科学理财
教学方法
概念 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中小学常用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作用: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纽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思想观点的方法 类型:讲述、讲解、讲谈、讲读、学习演讲法等 地位: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
基本要求
讲究语言艺术
要简练、准确,具有科学性
要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
要有逻辑,具有启发性
要寓理于情,具有教育性
要生动风趣,具有幽默性
莫学大象发育
优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缺点
课堂上学生活动少;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容易陷入“满堂灌”“满堂问”
谈话法:问答法,按一定教学要求,通过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基本要求
学生有相关经验,预先拟好谈话问题
提问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启发性
谈话结束后应及时小结和评价
前中后
优点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缺点
掌握不好的话,难以控制课堂教学时间
讨论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基本要求
学生应具备有关知识基础和能力,一定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在讨论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写好发言提纲
讨论中应注意引导,防止偏离中心
让更多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讨论后应及时总结,指出优点,缺点和进一步思考问题
前中后
优点: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
缺点:只适用于高年级学生,讨论要引向深入比较难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及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指导学生选择图书、制定读书计划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组织交流:泛读、精读、速读、寻疑、解难和写读书笔记
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选书计划,交流方法
直观感知为主
 
实际训练为主
 
情景教学法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并使学生的心智获得发展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核心)
分类
直接情境:具体的实际物体
简接情境:表演中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电视表演的情境;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
选择与运用依据:教学的方法(多样性、创造性)的选择应该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教学目标和任务

课程性质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教学的时间、设备、条件
师生拾木材
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教学理念的变革
教学内容关注公民教育,注重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教学组织形式的小班化和分层教学

教学环境民主化开放化

教学评估重视教学效率

小公主笑
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外新涌现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教学方法改革趋势的主要特征
启发性

注重启发式、互动式
主体性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智能性
知识、智力、创新能力
情感性

知、情、意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
综合性

恰当地综合多种方法的优点
魏书生老师提出的“六步教学法”
嘎斯基“合作掌握学习”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
教学流程的颠覆

学、测、研
师生角色的转变

先学后教
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
特点

教学结构的颠倒安排
翻转课堂使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知识内化发生颠倒
教学微视频成为教师与学生连接的媒介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慕课
基本要素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特征
开放式在线访问

大规模参与

真正精品化的微课程资源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概念
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由评价主体、 评价对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构成。评价主体包括教育行政人员、 教师、 学生和家长。评价对象更多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 教学评价包括学习效果评价、 智力和能力倾向评价、 性格和品德评价、 身体评价、 教师评价和课程、 教材评价等具体内容, 也可以说就是对教师、 学生和课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诊断功能
反馈功能
管理功能
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活动参照的标准
相对评价

四六级考试
常模参照评价
位置/排名
适用于选拔人才:教师招聘考试、高考等
绝对评价
目标参照评价
既定目标
是否达标:升级考试、会考、合格考试
个体内差异评价

过去与现在作比较
纵向(不同时间)
横向(某几个侧面)
按评价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是否采用教学方法
定量评价
将评价对象进行量化
概念精准化、区分度高,降低主观性和模糊性
定性评价
子主题
子主题
评价主体
自我评价

内部评价
优点
信息全面,易于实施
缺点
客观性较差
他人评价

外部评价
优点
客观性强
缺点
组织工作较难,费力耗时,成本较大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概念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的进行活动的结构
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课程的性质和结构

师生比

物质资源状况和教学技术的进步
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

班级授课制
含义
班级教学;集体教学形式;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是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基本特征

{班}人数:固定
大班额
小班化(小于20人)
{课}内容:分科
{时}课时:规定课时内进行
评价
优点

积极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

难以适应个别差异,无助于因材施教
理论与实际脱节
扼杀学生的主体性
特殊形式
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采用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般在我国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或落后山区采用。
利于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制
含义: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教学形式。这是古代学校采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评价
优点

每个学生都能受益,提高积极性
利于学生独立学习,自我教育
学习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大
缺点

不利于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的形成
方式单一、学生易疲劳
不适合自觉性不高的学生
代价昂贵
不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
注意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
以学生独立学习为基础
知识、技能、学习和思考方法
平等对待学生
现场教学

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以学科知识为需要的现场教学
以从事某种实践活动为需要的现场教学
分组教学

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分类
外部分组: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按照学习的能力或成绩编班
学科能力分组
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依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甲乙丙丁等组
优点
有利于因材施教
激发兴趣,发展特长
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缺点

难以科学鉴别
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
意见难以达成一致
教育管理比较麻烦
走班制

学生根据教学活动中预先制订的学习计划和自己的兴趣愿望,以走班为形式,流动到自己需要的班级进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含义
形式
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流动上课
大、小班上课
小组合作学习
评价
优点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评估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缺点
学生选择层次的依据不清
如何制定标准
如何处理分层与高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概念

含义: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以及审美情趣,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教学过程有双边性、间接性、发展性)
本质
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

认识对象具有间接性
认识条件具有引导性
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对立统一
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教
教是学的条件,学是教的依据
具体要求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科学知识与感性认识 理论与实践 知与行
间接经验为主
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直接间接相结合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教育性
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所学知识及激起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才能让学生思想真正得到提高
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偏向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辩证统一
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促进能力发展的条件
内容:有规律的知识
结构:学生参与
方法:启发
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

准备阶段
学习目的和教育
具体目的和意义
领会阶段

中心环节
包括
感知教材
初步的、感性认识
理解的起点
理解教材
上升到理性认识
领会知识的关键
中心
巩固阶段
短时记忆上升到长时记忆
运用阶段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词的说明
实际操作
检查效果

心凌老公孕检
课的类型

单一课
综合课
主题
主题
要求教师:思路清楚、准确流畅、善于启发、被动变为主动
【2018年 辨析】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则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1)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判断正误) (2)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而问题教学法和讲授法是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既可以是启发式,也可能是注入式。讲授法既可能是注入式,也可能是启发式。(关键词+正确说法)比如,讲授法讲究语言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这种讲授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在问题教学法中,如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或者简单得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枯燥、乏味的,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启发可言。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是看教师运用方法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能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而不能单凭形式做出判断。(解释) (3)综上所述,此观点错误。(总结)
口诀:教、学、双边教育活动,三有,双基、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