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包含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古希腊的教育、古罗马的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等。
编辑于2021-09-27 11:03:09外国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巴比伦教育
学校:泥板书社
教学内容
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
高等教育:出学习读、写外,还交流文法、苏美尔文学和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式:师徒传授
评价:苏美尔和巴比伦文化教育被看作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古埃及教育
时间:公元前3000年
文字: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
科学的发展: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
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和文士学校
教学内容:道德教育、练习书写、数学和计算
教学方法:机械教法、问答方法、体罚
古代埃及教育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婆罗门教育
佛教教育
古希伯来
第一时期:家庭教育为主、有民主色彩
第二时期:形成完备的教师制度;教师被称为"拉比"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特点
时间:最早
特征:等级性和阶级性
教学内容:丰富、包含智育、德育以及宗教教育
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特殊
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教学组织
教师地位高
发展中断(唯独中国源远流长)
古希腊的教育
教育制度史
荷马时期
古风时期(比较)
斯巴达教育
雅典教育
古典时期:“智者派”教育活动与贡献
希腊化教育:学校教育变化:东西方文化教育走向融合
教育思想史
毕达哥拉斯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论:治国人才
德育论
智育论:“苏格拉底法”
体育论
柏拉图
“学习即回忆”
教育目的
《理想国》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与教育作用
德育论
和谐教育论
自然教育论
年龄分期论
古罗马的教育
教育概况(比较:性质、内容、目的)
共和时期
早期
后期
帝国时期
教育思想
西塞罗:培养雄辩家
昆体良
教育观
教学观
教师观
奥古斯丁:具有基督教哲学思想的教育家
基督教教育活动兴起
初级教义学校
高级教义学校
儿童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形式-教会学校
机构-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内容-“七艺”、基督教教义
教育思想-培养虔诚的教徒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教育
目的: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
教学内容:“七艺”
教学方法:问答法
骑士教育
性质: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目标: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教学内容:“骑士七技”
中世纪大学
兴起原因-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两个角度
中世纪著名大学:波隆纳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
发展-特点、目的、体制、课程、方法、制度
意义-最主要:自治权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城市学校的发展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
机构-行会学校、商会学校(基尔特学校)
教学内容-以读写算及与商业、手工业的世俗知识为主
培养目标-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
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
拜占庭的教育(特点及影响)
世俗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和宫廷教育
教会教育:隐修院、座堂学校
阿拉伯的教育
萨拉森时期
塞尔柱时期
奥斯曼时期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基本特征)
内涵
意大利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比较
弗吉里奥
维多利多
伊拉斯谟
拉伯雷
蒙田
新教教育(思想特点)
路德派新教
教育主张
教育实践
加尔文派新教
教育主张
教育实践
英国国教派
教育主张
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学校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英国
17-18世纪
初等教育:慈善学校
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和公学、学园
高等教育:牛津剑桥等古典学校
19世纪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法》
中等教育:沿袭旧制
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
教育管理:国家开始干预教育
教育思想:培根、弥尔顿、洛克、斯宾塞、赫胥黎
法国
概况
资产阶级革命前-教会控制教育
革命时期-教育改革主张
革命后-拿破仑教育改革;帝国大学、《费里法案》《基佐法案》
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涂尔干的教育思想
德国
概况
强迫义务教育
学校形式-文科中学、实科中学
泛爱主义
洪堡教育改革
思想:康德、费希特、洪堡、弟斯多惠
俄国
概况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莫斯科大学
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国民学校章程》
亚历山大一世改革:两个章程
亚历山大二十改革:重点在初等教育
乌申斯基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目的
分类(有意/无意)
作用:发挥德、智、体的作用
目的:和谐发展
论教育-以心理学为基础
目的:只能并重
课程:实科+古典(符合心理特点)
原则
德育(内容、方法)
教育学及教育者的素养
教育学(广义/狭义)
师范教育
美国
概况
17-18世纪:文实教育
19世纪
教育体制:学区制、分权制
初等教育:公立学校运动
中等教育:文实中学
高等教育:重在《莫雷法案》
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
培养公民、维护政府
维持社会安定
脱贫
教育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教育内容:体、智、政、德、综
师范教育
日本
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领导:文部省
文件《学制令》
措施
教育法令:《学校令》
《教育赦语》:日本近代教育发展总纲
思想: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
生平和世界观
教育目的与作用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论道德教育
论健康教育
教育与教学管理思想
教育贡献及意义
卢梭
性善论与感觉论
自然教育理论
基本含义
教育目标
方法原则
教育实施
影响
公民教育理论
女子教育论
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裴斯泰洛齐
生平及教育时间活动
论教育目的:培养完人
和谐教育论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语言、测量,算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
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五种道德观念
心理学:统觉、兴趣、注意力
道德教育理论
论教育目的
教育性教学原则
道德教育
课程理论
兴趣
经验与课程
统觉与课程
儿童发展与课程
教学理论
教学进程理论:提示、分析、综合
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思想传播
福禄培尔
教育的基本原理:统一、顺应自然、发展、创造
幼儿园教育理论:地位、方法、课程(重视恩物与作业)、学校过渡
马克思与恩格斯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西欧近代教育思潮(代表人物、观点、评价)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化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
形成与发展
著名实验
主要理论
实验教育学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理论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进步教育运动
运动始末:兴起、成型、转折、衰落
著名实验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沃特的葛雷制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历史意义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英国
二战前
教育行政体制的变化:《巴尔福教育法》,中央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合作伙伴关系
初等教育:《费舍法案》,利于普及义务初等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哈多报告》《斯宾塞报告》,改革双轨制
二战后
《1944教育法》
基础教育:《1988年教育改革法》、20世纪90年代初等教育共同化水准和多样化结构
高等教育:“罗宾斯原则”,《詹姆斯报告》《雷弗休姆报告》《192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
法国
二战前
初等教育:《费里法案》
“统一学校运动”和学制改革:改革双轨制
中等教育:中学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阿斯蒂埃法》
二战后
基础教育:《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课程宪章》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职业教育:《哈比法》
德国
二战前:德意志帝国和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二战后(德国统一以来的改革):
基础教育:《总纲计划》《汉堡协定》
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总纲法》
美国
二战前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高等教育:初级学院运动
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休斯法》
二战后
20世纪50年代:《国防教育法》
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
20世纪80年代:《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日本
二战前
《教育敕语》《大学令》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战后
《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
20世纪70-80年代:“三目标”“临教审”“四原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
苏联
教育制度
二战前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成效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
20世纪30年代:调整、巩固、发展
二战后
1985年教育改革
1966年教育改革
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1984年教育改革
俄罗斯联邦的教育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教育管理体制
国民教育构成、教育改革
教育思想
列宁
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前景教育、平行教育、纪律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
凯洛夫:《教育学》、教育原则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杜威
教育思想
著作与实践活动:《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长→教育目的论:教育的内在目的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改造
教育目的
课程与教材
批判传统课程
“从做中学”
“教材心理化”
思维与教学方法:五步骤
道德教育:任务、目的、途径与方法
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以经验为中心
教育思潮(代表任务和主要内容)
改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
存在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
结构主义教育
分析教育哲学
终身教育思潮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多元文化教育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