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
中国医科大学 课堂笔记 慢性支气管炎
编辑于2019-08-20 02:06:48第三章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概念: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咳嗽,咳痰,喘息,每年三个月以上,连续两年以上
病因和发病机制:环境+自身长期相互作用
吸烟
职业粉尘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感染因素
其他因素
病理(了解)
临床表现
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
咳嗽:晨间及睡前
咳痰: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
喘息或气急
体征:干啰音湿罗音
分型:单纯型,喘息型
分期:急性加重期 临床缓解期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
呼吸功能检查
血液检查
痰液检查
诊断:记住排除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特发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其它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治疗
急性加重期治疗: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
缓解期治疗:戒烟,增强体质,免疫调节剂或中药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概念: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这能诊断慢阻肺
特征: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有密切关系
发病机制:炎症机制及其它
病理(考试重点):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外观灰白或苍白,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大疱。镜检见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疱,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
病理生理:早期小气道功能异常,进展后大气道功能异常,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考点)喘息和胸闷,其他
体征: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过清音,湿罗音干啰音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肺功能检查:FEV1/FEC<0.7(最敏感)
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也可出现肺气肿
胸部CT
血气检查
重点!!考试!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肺功能评估:GOLD分级FEV1/FVC
轻度:大于等于80
中度:50-79
重度:30-49
极重度:小于30
症状评估:mMRC分级
急性加重风险评估
急性加重期评估:AECOPD分级
鉴别诊断
哮喘
其它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
其它引起劳力性气促的疾病
其它原因导致的呼吸气腔扩大
并发症(重要)
慢性呼吸衰竭
自发性气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
稳定期的治疗
教育与管理
支气管扩张剂: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累药
糖皮质激素
祛痰药
其他药物
长期家庭氧疗(重点!考试!)LTOT指征: PaO2<=55mmHg或SA02<=88%
康复治疗
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原因 门诊或住院
支气管扩张剂
低流量吸氧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机械通气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