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重点
注意:带星号的是重点中的重点,小旗子则是选择题的重点。包含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新课改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内容。
高中语文(科目三)作文评析题答题思路,分析了不同文体的侧重点、评析的角度、完整评语的组成等,可以好好看下。
对于基础知识和原理的一些梳理,星号是材料题重点,旗号是选择题。主要内容有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科目二的重点整理,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等内容,适合考前记忆和建立体系思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提素、个性、创两全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
新课改的教学观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习过人
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平衡性、阶段性、顺序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不段顺补差)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正在成长和发展,所以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学生具有个性和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两独一发
教师观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六者一社区
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
赞助合反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
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是师德的灵魂,是调解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的区别。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区别
坚持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爱两人一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