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第六章)
本思维导图是对第六章小组工作相关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类型及特点、主要模式、各阶段要求、工作技巧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思维导图是对第一章内涵、原则、主要领域相关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目标及功能、发展、要素、社会工作者、主要服务领域等内容。
本思维导图是对第二章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相关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价值观、专业伦理、专业伦理守则等内容。
本思维导图是对第四章社会工作伦理的应用相关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概念与类型、精神分析理论、心理治疗模式、认知行为理论、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存在主义理论、增强权能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小组工作
类型及特点
小组类型:
支持小组
共性问题、发挥组员自主性、鼓励成员分享经验,协助解决彼此问题。“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
成长小组
发挥潜能,解决存在问题,促进个个健康发展。
教育小组
学习新知识、方法。
治疗小组
行为有问题的人群
小组工作理论:
场域理论(生活空间-人和环境、行为环境、此时此地)与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凝聚力)
符号互动论与镜中自我理论(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首属小组:亲密、面对面的交往、有直接互助的小组,如家庭、邻里及儿时伙伴)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学习)
观点:认知的重要性、学习与模仿、替代强化(观察别人行为受赞赏或惩罚得到强化)、交互决定谁论
主要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实施原则
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统一、培养提升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发展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培育小组领袖
治疗模式
精神分析小组(重建性格与人格)、行为治疗小组(通过学习得到矫正)、完型治疗小组(找到自己的路、接受个人责任)、阿德勒式小组、心理剧(角色扮演)
实施原则:建构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个别与共性相结合
互动模式
人、环境、人际
实施原则:面对面互动、平等性互动、开放性互动
发展模式
解决社会功能问题
实施原则:使能者原则、积极参与原则
各阶段要求
准备阶段
组员的招募、遴选 确定工作目标 制定工作计划 申报并协调资源 规模与工作时间 场地安排
开始阶段
特点
矛盾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沉默而被动、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依赖社会工作者
任务
消除陌生感、强化期望,提高认识、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制定小组规范、营造信任气氛、形成相对稳定关系结构。
角色
组织者、领导者、鼓励者(中心)
转折阶段:内部权力竞争
有较强的认同感、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角色竞争中的冲突
保持整体目标、处理抗拒行为、协调冲突、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适当控制小组的进程。
协助者、引导者(边缘)
成熟阶段
凝聚力大大增强、亲密程度更高、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关系结构趋于稳定。
维持良好互动、协助解决问题、协助获得新认知、协助将认知转变为行动。
资源提供者、连接者、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
结束阶段
关系结构弱化、浓厚的离别情绪
处理离别情绪与感受、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树立信心、鼓励独立、寻求支持、模拟练习、跟进服务)。
领导者、引导者、评估者(中心)
工作技巧
沟通与互动技巧
专注与倾听、积极回应、适当自我表露、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对信息进行磋商、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
小组讨论技巧
主持:开场的技巧、了解的技巧、提问的技巧、鼓励的技巧、限制的技巧、示范的技巧、澄清的技巧、聚焦的技巧、总结的技巧、催化的技巧、联结的技巧、沉默的技巧、中立的技巧、摘述的技巧、引导的技巧、讨论结束的技巧。
小组介入的技巧
1、对组员:促进个体自我改变、促进相互学习、改善个体环境
2、对小组:改变沟通和互动模式、改变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有效利用小组整合动力、改变小组文化。
3、改变外部环境:增强机构对小组的支持、链接机构之间的网络、提升社区意识
小组活动设计技巧
紧扣目标、考虑组员特征及能力、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经验分享环节
小组评估技巧
1、评估类型:组前计划评估、小组需求评估(小组整体需求、环境需求、组员需求)、小组过程评估、小组效果评估
2、评估流程:制定评估方案、建议评估指标体系、各评估要素之间的联系、实施评估、评估后审核、编写评估报告。
3、测量工具:小组记录、个人自我报告、标准化量表、设计问卷和量表测量、日志、行为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