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第四章)
本思维导图是对第四章社会工作伦理的应用相关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概念与类型、精神分析理论、心理治疗模式、认知行为理论、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存在主义理论、增强权能理论。
本思维导图是对第一章内涵、原则、主要领域相关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目标及功能、发展、要素、社会工作者、主要服务领域等内容。
本思维导图是对第二章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相关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价值观、专业伦理、专业伦理守则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社会工作伦理的应用
概念与类型
分类:
大卫·豪:支持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
马尔科姆·佩恩: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客观性)、后现代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观点
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前意识、潜(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享乐原则)、自我、超我
焦虑与防卫机制
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性心理发展期
精神分析认为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藏于潜意识中。
原则
自由联想、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个别化原则、倾听和理解
应用
治疗情境
治疗关系
治疗性对话
自由联想
治疗性倾听
诠释过程
面质、澄清、诠释、整合
心理治疗模式
三个焦点:个人、环境、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前提:建立信任关系。
1、能发现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拥有的能力,提高其信心
认知行为理论
ABC理论,首先要质疑服务对象的错误认知,帮助建立新的认知。
助人的原则
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及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变错误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
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
结构
微观层面
直接互动
中观层面
中观环境:正式组织、工作场所、医院等
宏观层面
文化系统,法律、规章、制度、习俗、语言、科技等
行动
服务对象系统
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等需要帮助的单位
中介系统
社工、机构
目标系统
试图改变的服务对象
行动系统
为实现目标作出的努力
人本主义理论
人可以自主地选择行动
真诚友谊、积极聆听、准确同理
强调人的价值和能力、表达的权利、归属与被包容、参与与被聆听....
存在主义理论
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个人意识的觉醒、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对话的必要性、选择的自由、实行。
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生命的意义,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
增强权能理论。
基本假设
环境的压迫导致了个人的无力感
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
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障碍,使得无法实现权能,但这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平等)。
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社工是伙伴,服务对象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社会支持理论
由亲密伙伴、社区、社会网络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表达性或工具性支持。
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
优势视角理论
看到服务对象的内在潜力与可能性
发展性社会工作
更注重问题的预防和能力的发展。强调在社区环境中培养服务对象的参与能力。
理论框架:以为展为导向、以社区为场境、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