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四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编辑于2021-10-10 10:18:37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
1. 联系
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点
(1) 普遍性
原理
1|||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 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注意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2) 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分类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
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
联系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
(3) 多样性
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的。
方法论
我们应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 整体与部分
辩证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相互转化
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要求
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作用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 发展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用户,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 质变与量变
区别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的过程中有量变的特征。
方法论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当需要维持事物的性质基本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5. 辩证的否定
(1) 实质
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 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3)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
(4) 事物发展的趋势
前途是光明的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方法论
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6. 矛盾
1. 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 基本属性
同一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3)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4)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 特点
普遍性
原理
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特殊性
原理
(1)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普遍性与特殊性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3)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4. 对立统一的观点
(1) 主次矛盾
含义
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矛盾的主次方面
含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
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 四看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