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知识整理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之辩证唯物主义知识整理,包括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编辑于2021-10-15 20:02:38综合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基本观点
世界是统一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包含的两种基本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意义
其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其为基础,为中心的
实践意义
P132 共5点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
客观的
普遍的
发展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的方面
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规律
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
同一性
斗争性
矛盾的三对特性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世界,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
真理是一元的
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工具(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生产方式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的作用表现在:对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能力;对人民群众在认识中的教育与引导作用。
综合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相关概念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商品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质与量的统一,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既对立又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货币
货币的本质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职能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总量
商品的价格水平
货币的流通速度
公式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资本
不变资本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这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
以劳动力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价值增值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依据其价值来进行,遵循等价交换、自愿让渡的原则
价值规律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其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中心
剩余价值
知识点在P145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是什么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关系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与动力
影响其的因素
对劳动的剥削程度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间的差额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表现
商品买卖脱节
商品压积
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影响
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了周期性
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作用
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和各种矛盾的加剧
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强制性调整方式,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
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学说
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变革过程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灭亡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社会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它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
联系
“两个决不会”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
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指以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社会
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特征包括P150,共2点
共产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