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失
第9版 《病理学》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失。包含适应、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细胞的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等。
编辑于2021-10-18 15:36:53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
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 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 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
概念 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变小
分类
生理性萎缩
青春期胸腺萎缩 绝经后子宫萎缩
病理性萎缩
营养不良性萎缩
压迫性萎缩
失用性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
内分泌萎缩
老化和损伤性萎缩
病理变化
肉眼 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加深呈棕褐色
镜下 器官实质细胞体积缩小 数量减少 胞质内常见脂褐素沉积 间质结缔组织略有增生
结局
轻度 去除病因后恢复正常
重度 细胞死亡
肥大
概念 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分类
生理性肥大
代偿性
举重运动员
内分泌性
妊娠期
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
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大
内分泌性
肢端肥大症
增生
概念 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
分类
生理性增生
代偿性
肝切除术后增生
内分泌性
女性青春期乳房发育
病理性增生
代偿性
创伤愈合 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内分泌性
雌激素增加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
化生
概念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分类
上皮组织的化生
假复层柱状上皮 吸烟 鳞状上皮
胃上皮 慢性胃炎 肠上皮
间叶组织的化生
成纤维细胞 骨化性肌炎 骨细胞或软骨细胞
意义:利弊兼有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原因
缺氧
生物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营养失衡
神经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
遗传性缺陷
社会心理因素
机制
ATP的缺乏或耗竭
自由基的聚积
细胞内游离钙增高
细胞膜完整性破坏
不可逆的线粒体损害
细胞的可逆性损伤
概念 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病理类型
细胞水肿
概念 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细胞肿胀
主要原因 缺氧,感染,中毒
发生机制 线粒体受损,ATP减少,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离子和水增多
好发部位 心肌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病理变化
镜下 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布满淡红色的细颗粒状物质 ,故又称颗粒变性。细胞水肿进一步发展,可使整个细胞膨大变圆 ,包浆疏松,呈空泡状,如气球状,称为气球样变 。
大体 病变器官体积增大,边缘圆钝,包膜紧张,切面外翻,颜色变淡。
脂肪变
概念 是指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好发部位 肝,心脏,肾
肝脂肪变性
光镜 轻度者肝细胞和周可见多个小空泡 严重时可融合成一大空泡 将核挤压偏于一侧 与脂肪细胞相似
大体 肝脏体积增大淡黄色,质地柔软,边缘圆钝,切面呈油腻感
心肌细胞脂肪变
心肌脂肪变性最常受累部位 :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
贫血缺氧时 -脂肪变性的心肌呈黄色,未受累心肌呈红色-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 :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
病理变化
肉眼 器官体积增大,边缘圆钝,淡黄色,切面呈油腻感
光镜 HE染色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大者可将细胞核挤至一侧。 苏丹Ⅲ呈橘红色 锇酸呈黑色
玻璃样变
概念 是指细胞间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或称透明变。HE染色切片呈均质红染
分类
细胞内玻璃样
通常为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位于细胞质
肾小球肾炎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圆形红染小滴-蛋白尿被上皮吞饮
慢性肾炎时,浆细胞胞浆内出现红染的圆形玻璃样物质 :拉塞尔小体
酒精肝病时,肝细胞核周不规则红染小滴:Mallory小体(马洛里小体)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结缔组织增生,为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镜下 胶原蛋白交联变性融合,胶原纤维增粗变宽,其间少有血管和纤维细胞
大体 灰白色,半透明,质地致密坚韧,缺乏弹性
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
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肾,脾和视网膜的细小动脉
内皮细胞受损-内膜通透性增加-进而使将蛋白渗入内膜-凝固-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管壁变厚硬腔窄甚至闭塞
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是指细胞间质内出现淀粉样物质的异常蓄积 因具有淀粉染色特征而得名
黏液样变
概念 指细胞间质中黏多糖和蛋白质的沉积
病理变化 光镜下间质疏松,充以染成淡蓝色的胶状液体。散在分布一些多角形 星芒状细胞
常见于间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缔组织疾病
病理性色素沉着
概念 内源性或外源性色素在细胞内外异常蓄积
分类
含铁血黄素 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消化后 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三价铁离子和蛋白质结合 ) 含铁血黄素 呈金黄色或棕黄色 颗粒大小不等 见于陈旧性出血,溶血性疾病等
脂褐素 是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 呈黄褐色细颗粒 见于老年人 营养耗竭性患者 萎缩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
黑色素
胆红素
病理性钙化
概念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存在固体钙盐沉积
类型
营养不良性钙化 常见 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内出现钙盐沉积 体内的钙磷代谢正常 如 结核坏死灶,脂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坏死区
病理变化
镜下 HE染色时钙盐呈蓝色颗粒状或片块状
肉眼 细小颗粒和团块 触之有砂砾感或硬石感
转移性钙化 少见 指全身钙磷代谢障碍,引起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正常组织内沉积 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
细胞死亡
概念 当细胞发生致死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 便可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即细胞死亡
类型
坏死
概念 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特点 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细胞内物质溢出,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基本病变
细胞核的变化 (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
核固缩 核染色质浓缩缩小
核碎裂 核膜消失和染色质破裂呈小团块
核溶解 DNA分解,染色变淡,直至完全消失
细胞质的变化
嗜酸性变强
间质的变化
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或液化,纤维性结构消失
彻底的坏死 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类型
凝固性坏死
概念 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
部位 心肝脾肾等
病理变化
大体 坏死区呈灰白或灰黄色 质硬 坏死区边缘出现炎症反应带,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楚
镜下 坏死区细胞的微细结构消失 但早期组织结构轮廓上可辨认坏死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
液化性坏死
概念 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 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 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 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部位 脑 脓肿
病理变化
大体 坏死组织呈液状,可见坏死腔
镜下 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
纤维素样坏死
部位 结缔组织 小血管壁
镜下 病变局部结构消失 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其染色性质类似纤维素
干酪样坏死
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 由结核杆菌引起
大体 淡黄色松软,细腻似奶酪,故名为干酪样坏死
镜下 坏死彻底 不见组织轮廓 为一片无结构的颗粒状的红染物质
脂肪坏死
液化性坏死的特殊类型
分类
酶解性 急性胰腺炎
创伤性 乳腺外伤
坏疽
概念 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形成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的坏死
分类
干性坏疽
多见于动脉受阻,静脉通畅,四肢末端
坏死组织水分少+蒸发-干燥皱缩,呈黑褐色,分界明显
病变发展缓慢,对机体危害较小
湿性坏疽
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可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
坏死区水分较多,腐败菌易于繁殖,肿胀呈蓝绿色,且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病变进程快,可引起中毒症状
气性坏疽
也属湿性坏疽,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除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 棕黑色奇臭
病变发展迅速,中毒症状严重,预后极差,需紧急处理
结局
溶解吸收
分离排出
糜烂
溃疡
窦道
瘘管
空洞
机化与包裹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钙化
影响
凋亡
不伴有炎症反应
形态学特征
细胞皱缩
染色质凝聚
凋亡小体形成
质膜完整
细胞内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的细胞器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