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临床血液学检查
临床血液学检查,有图有文字,主要包括血栓与止血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一般检测。
编辑于2021-10-20 22:45:48临床血液学检查
血栓与止血检测
生理凝血通路
血管壁检测
出血时间BT延长
血小板明显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GT,巨血小板综合征BSS
严重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如血管性vWD血友病,DIC
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药物影响,阿司匹林,肝素
血小板检测 见前文
凝血因子检测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超过十秒为异常
APTT延长,见于因子12,11,9,8,5,2,PK(激肽释放酶原),纤维蛋白缺乏
APTT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状态
凝血时间CT,试管法4-12min,硅管法15-32min,塑料管法10-19min
延长,血友病A,B和因子Ⅺ缺乏症;严重的肝损害;纤维蛋白减少,如DIC;应用肝素,抗凝药;纤溶亢进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差三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1,2,5,7,10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VK缺乏,DIC,使用抗凝药
PT缩短,DIC早期,心梗,脑栓塞,DVT,
抗凝系统检测
APTT交叉实验
附图
纤溶活性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
临床应用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各种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幼贫,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
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各种恶性肿瘤的骨转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亢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疟疾,黑热病,SLE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外周血细胞成分与形态异常;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化疗后疗效观察;需要骨髓做标本的检查
禁忌症,血友病;晚期妊娠孕妇
血细胞发育一般规律
体积由大到小,除了巨核细胞
胞质量由少到多,淋巴细胞变化不大;染色由深蓝-浅染,甚至淡红;颗粒从无-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嗜碱粒细胞),但幼红淋巴细胞(除了NK)无颗粒
胞核,由大变小,巨核细胞除外;染色质由疏松变粗糙;核仁从有到无,甚至消失;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核质比,由大变小,巨核细胞除外
增生程度
见图
粒红比值
正常,正常骨髓像;粒红两系以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特发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发性骨髓瘤MM;粒红细胞平行增多或减少,如红白血病,AA
增高,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化脓性感染,纯红再障
血细胞的化学染色
常见病
一般检测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检测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成年男性4-5.5,成年女性3.5-5,新生儿6-7;血红蛋白120-160,110-150,170-200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酮症酸中毒
绝对性增多
EPO生成增加,生理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发绀型先心
EPO非代偿性增加,与肾脏相关的疾病或肿瘤,例如肾癌,肝细胞癌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
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十五岁以下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丢失过多
形态改变
正常形态,双凹圆盘状,直径6-9um,中央淡染,四周浅橘
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um,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性贫血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ym,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巨红细胞,叶酸或VB12缺乏引起的巨幼贫
大小不均,病理性造血,见于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部分溶血性贫血
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口型细胞,少量见于DIC或酒精中毒,遗传性口型细胞增多症时可高达10%靶型细胞,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棘形细胞,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浆细胞瘤
着色异常
低色素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高色素性,平均血红蛋白增高,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
嗜多色性,反映骨髓造血活跃,见于溶血性贫血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
红细胞内细小的蓝色点状物质,见于骨髓增生活跃的贫血,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
红细胞内含有的圆形紫红色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贫,纯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卡波环
可能是纺锤体残余物,见于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及白雪病
有核红细胞
提示红细胞需求量,释放量,明显增加或血髓屏障破坏,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白血病,髓外造血,骨髓转移癌,脾切除
白细胞的检测
正常数值,成人4-10,新生儿15-20,六个月至两岁11-12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再障贫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SLE
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球菌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
核左移,非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5%,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性反应
核右移,五叶核以上白细胞数超过3%,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应用抗代谢药物
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①细胞大小不均;②中毒颗粒③空泡变④杜勒小体⑤核变性
嗜酸性粒细胞
0.05-0.5,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猩红热;
嗜碱性粒细胞
0-0.1,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病;
淋巴细胞
20%-40%,计数0.8-4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成熟淋巴细胞肿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GVHR;
减少见于应用GCs,烷化剂,放射线损伤等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EB病毒感染;药物过敏;
单核细胞
略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成年人和儿童(0.5-1.5%),绝对值24-84;新生儿3-6%
增多表示红系增生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贫
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见于再障贫,纯红细胞贫
血小板的检测
计数100-300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贫,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骨髓纤维化晚期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证ITP,SLE,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增多,骨髓增殖性肿瘤,如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 略
血细胞比容与相关参数
平均红细胞溶剂MCV,每个红细胞平均容积,正常值为82-9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27-3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JC,320-360
附贫血形态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