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根据凯程视频组织的框架,可以用A3或者A4纸直接打印出来拿着框架背。后边可以加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口诀、该知识的关键词,以便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教研端素质转型方案思维导图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 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和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1
教育调查研究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2
教育研究方法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第八章和第九章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修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 选题
I. 主要来源
1. 社会
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教育民主化、城乡教育平等
2. 学科
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转型
新课改
3. 教育实践
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教育问题和思考
小学数学思维培养问题;中学生早恋问题
II. 基本要求
1. 选题要有价值、新颖
内部价值
对本学科的发展有价值
外部价值
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价值
2. 选题要有现实性
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言之有据,言之有用
3. 问题表述具体性
范围宜小不宜大
明确不笼统
4. 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客观条件:时间、经费、人力、设备
主观条件:本人知识、能力、兴趣、基础、专长
时机问题:把握关键期 PPT教学-过晚;机器人教师-过早
二、 设计
I. 教育研究假设
1. 含义
是课题确定后依据一定的知识、事实、资料等,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2. 作用
1. 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
验证假设
2. 合理设计方案
3. 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变量的控制
操纵自变量,排除无关变量
3. 类型
假设形成
归纳假设
演绎假设
假设倾向性
方向性假设
男生思维能力比女生强
非方向性假设
男女生思维能力有差别
假设性质和复杂程度
描述性假设
what 描述、描写
解释性假设
why 内部关系、原因
预测性假设
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4. 主要变量
自变量
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
通过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对实验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5. 变量操作性定义
含义
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或程序来界定变量,使变量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检验的项目
饥饿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饥饿:10小时未进食
成绩:试卷
作用
1. 提高客观性
2. 提高检验性
3. 提高教育科学的统一性
4. 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5. 有利于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特征/要求
1. 可观测、可重复、可操作
2. 最好把变量转化为数字形式
3. 指标成分一直分解到可以直接观测为止
4. 测量和操作可行
5. 用多种方法形成操作性定义,可以从操作入手,可以从测量入手
6. 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科学性
依据:理论、实践
推测性
明确性
陈述句:肯、否
可检验性
简捷性
II. 研究方案的制定
1. 研究对象的确定
抽样
i. 定义
a. 总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
b. 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个体
c. 样本容量
抽取的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量
d. 抽样
遵循一定的规则,从总体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的过程
ii. 基本要求
1. 明确规定总体
总体内涵和总体范围
2. 保证取样具有随机性
尽可能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
个体与个体之间是独立的,不连带
3. 取样具有代表性
样本个体类型与总体相同
4. 合理的样本容量
满足统计学要求,在保证可行性的基础下越多越好
iii. 基本方法
I. 简单随机抽样
以随机原则为依据的,最简单的抽样方法,可以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几率相等
2. 方法
抽签、随机数表法
3. 使用条件
样本数量较少
总体的异质性不大
4. 优点
简单易行
5. 缺点
不适用于样本数较大或总体异质性较大的情况
II. 系统随机抽样
机械抽样法、等距抽样法
按一定的间隔顺序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
2. 方法步骤
总体编号
确定抽样间隔
采用抽签或随机数目标选择抽样起点,按照抽样间隔依次往下选取样本
3. 条件
适用于大样本
抽出的样本比较分散,从而更有利于保证代表性
总体排列顺序存在周期性时,误差较大
III. 分层随机抽样
方法步骤
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型
确定各层的比例
根据样本容量,各层的比例,抽取样本,确定各层抽样人数
从各层抽取人数,组成样本
条件
总体成分混杂,各成分间差异较大
优点
可以有效地降低误差
容许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的对抽样进行控制
缺点
要求研究人员对各层了解较深
IV. 整群随机抽样
抽样过程中,总体划分为组或层,按随机原则 抽取的整群均为样本
一个班
总体范围较大,数量较多
不适用于各层间同质性较低
结合分层
方法
把整体进行编号,用各种方式抽样,系统,分层
代表性不如个体抽样
2. 研究方法的确定
3. 制定研究计划
III. 课题方案的基本内容
1. 问题的提出或研究的基本背景
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2. 相关研究文件综述
共识点不用研究,研究争议或空白处
3.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4.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5.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或条件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
6. 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研究假设,有一个大体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