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完整版
包含班级概述、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等等。
编辑于2021-10-25 21:21:57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级概述
正式使用:伊拉斯谟(艾拉斯谟斯)
地位:学校管理的基本组织,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的基本组织。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
功能
社会化功能
传递社会价值,指导生活目标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提供角色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个体化功能
促进发展功能
满足需求功能
诊断功能
矫正功能
班级管理
主要对象:学生
含义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根本目的: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个基本环节: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
三项工作:机构构建与任务落实、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
功能
主要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基本功能: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重要功能: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内容
班级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核心;教学质量管理)
明确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学秩序和指挥系统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
班级骨干力量
小组长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班级德育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班级生活指导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制度管理(科学性、可行性、群众性、严肃性)
原则
科学性
民主性
自觉性
整体性
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规章制度)
教育部行政部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
学校(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
班集体(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
班级平行管理
集体,马卡连柯
班级民主管理
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班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首选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民主教育活动)
班级目标管理
德鲁克,目标分解(总体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存在问题
班主任偏重于专断型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应对策略
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和方法
处理原则
客观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冷处理原则
定义:不急于对学生作出评判,让学生依靠自身理智去辨别是非
名言:卡耐基曾说过:“不管意见多么中肯,被别人强迫而接受的意见,总不如自己想出的精辟”
原则
“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外冷内热”的情感关照
“内外兼修”的道德修养
明确“冷处理”也需要善后
处理方法
沉着冷静面对
机智果断应对
公平民主处理
善于总结引导
班级文化建设
分类
硬文化:"显性文化",物质文化
软文化:“隐形文化”,制度、精神、行为文化
主要内容
物质文化(基础)
行为文化(最活跃因素)
制度文化(保障)
有形:规章制度、行为守则
无形:群体约束
精神文化(灵魂、核心)
功能
直接功能
教育功能(首要功能)
导向功能
集体凝聚功能
意义(营造班级文化的直接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集体的培养
定义:社会心理共同体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群体意识
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明确的共同目标)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学生干部
培养学生干部的要求:严格要求、耐心引导、经常变动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主任刚接到一个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氛围(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发展阶段
版本一
组建阶段(班主任最忙)
核心形成阶段(班干部)
发展阶段(班集体成为教育的主体,形成舆论和班风)
成熟阶段(内化、个性)
版本二
松散群体(班主任最忙)
合作群体(骨干)
集体(班级发展的最高阶段)
版本三
松散期
同化期
凝聚期
形成期
版本四
聚合阶段
前班集体
班集体
版本五
组建阶段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版本六
个人属性间的矛盾阶段
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贯彻者 、纽带、桥梁,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最重要)
班级工作安排的两种形式
级任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学校置本科政教员一人”级任制的开端)
科任制
1952年国家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班主任制就在我国被正式确定下来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级建设的目标最为重要
班级组织的领导者(领导方式:权威性、民主型、放任型)
领导影响力
职权影响力(班级管理的基本条件/前提)、个性影响力
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方面
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领导方式
教学中心
集体中心
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
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
群体:成员基本构成、学业状况、全体发展状况、日常行为表现
个体:基本情况、社会关系、学业和品德状况、品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状况
方法
观察法(最基本)
谈话法(集体、个别)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最简易)
调查访问(简介了解)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
建立档案
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班会的特点:集体性 、自主性、针对性
班会种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班级活动主要形式)例如: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操行评定
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
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注意要求
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文字简明、具体、贴切,避免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会
计划与总结
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教导学生学号功课
个别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班主任是实施者、引领者、人生导师。教师担任班主***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每班配一名班主任。担任一个班级班主任时间应连续1学年以上
班主任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方可聘用
条件
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拓展延伸: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经常性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观察法
提示良好班集体
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和表现是:良好的班风
班级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应是:舆论
维护校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