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环境政策与环境准入三部分。
编辑于2021-11-02 18:36:04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环境质量的价值
环境质量: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适宜程度的标志
环境质量参数:表征环境质量的优劣或变化趋势常采用的一组参数
环境评价的对象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环境质量的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规划和建设项目
环境评价的分类
按时间分
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按对象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军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要素分
水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建设项目对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可容性和友善性的人类活动
作用: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②指导项目环境保护设计和施工,强化环境管理;③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发展。
第四章 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一、总则
1、环境的定义
2、环境保护的原则
二、监督管理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三、保护和改善环境
1、国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规定
2、开发利用资源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3、加强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四、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促进清洁生产和环境循环利用的有关规定。
2、建设项目中环境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有关规定。
3、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采取措施,防治对环境产生污染并造成危害的有关规定。
4、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5、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6、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管理规定。
7、企业事业单位依法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有关规定。
8、农业和农村污环境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
五、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六、法律
1、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规定,经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一、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期限达标规划
1、大气污染防治和限期达标规划
2、限期达标规划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1、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源监测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燃烧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
2、工业污染防治
3、扬尘污染防治
4、农业污染防治
5、有毒有害、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恶臭气体等污染防治
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86-91条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一、适用范围
二、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的原则和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标准制定的有关规定
四、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
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六、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规定
七、水污染防治措施规定
1、水污染的一般规定
2、工业水污染防治的规定
3、城镇水污染防治的规定
4、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的规定
5、船舶水污染防治的规定
八、引用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
九、水污染事故的处置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一、环境噪声有关概念的含义
二、工业噪声的污染防治
三、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防治
四、交通运输噪声的污染防治
五、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一、适用范围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
四、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储存、处置设施和场所
五、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和场所
六、危险废物的特殊要求
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一、土壤污染的含义以及土壤污染防治原则
含义: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原则: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
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预防和保护
三、农用地保护的相关规定
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五、土壤污染责任人的义务
六、建设用地地块用途变更的有关规定
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一、适用范围及有关用语
二、海洋生态保护
三、海域排污的有关规定
四、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防治
五、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防治
第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一、适用范围及有关用语
二、核设施和铀(钍)矿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放射性废液和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
第九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
二、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制度
三、清洁生产的实施
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一、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法律定义
二、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三、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循环经济的规定
四、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滴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五、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有关规定。
1、关于减量化的规定。
2、关于再利用和资源化的规定
第十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
一、水资源保护制度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三、水功能区划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五、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规定
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规定
七、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保护中禁止类和许可类活动的规定
第十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有关规定
一、土地沙化的法律定义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二、沙化土地的保护
第十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一、文物保护的范围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禁止行为
第十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有关规定
一、森林
二、建设工程、开垦及开采的限制和禁止规定
三、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十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
一、矿产资源及其限采规定
二、关闭矿山的有关规定
三、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一、国家土地用途管理制度
二、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有关规定
三、建设占用土地的有关规定
四、需经国务院批准的土地
第十九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一、适用范围
二、野生动物的保护
三、野生动物栖息地状况的调查、检测和评估
四、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
一、城乡规划、规划区规划编制
二、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
一、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及保护要求
二、自然保护区内的禁止行为
三、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要求
第二十五节《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一、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建设项目与基本农田保护
第二十七节《土地复垦条例》的有关规定
一、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的原则
二、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二十八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一、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储存、处置设施选址是规定
第二十九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一、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二、建设各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禁止兴建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十一节《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一、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三、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
四、污染物排放管理
第三十二节《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禁止建设区域划定
二、优化项目选址、合理布置养殖场区的规定
三、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规定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规定
第三十三节《消除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一、适用范围及相关含义
二、消除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配额管理规定
三、防止或减少消除臭氧层物质的泄露和排放
四、生产和使用臭氧层破坏球物质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第五章 环境政策与环境准入
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1、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主要目标
2、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2)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3、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健全法律法规
(2)完善标准体系
(3)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4)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5)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
(6)完善经济政策
(7)推行市场化机制
(8)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健全政绩考核制度
(10)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1、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1)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
(2)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3)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4)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5)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6)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三、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1、总体目标
2、生态保护红线的含义
3、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1)明确属地管理责任
(2)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
(3)实行严格管控
(4)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
(5)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6)建立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
(7)开展定期评价
(8)强化执法监督
(9)建立考核机制
(10)严格责任追究
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级别及保护措施
3、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1)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4)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5)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6)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8)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4、对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
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3)保护优先,限制开发
(4)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3、主要任务
(1)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限制损害区域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
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推广清洁能源
(2)保护和恢复生态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恢复水土保持功能
增强防风固沙功能
提高调洪蓄洪能力
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
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功能
(3)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强化监督管理能力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增强宣传教育能力
加强科研支撑能力
六、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分区推进,分类指导
强化监管,适度开发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3、规划主要任务
(1)总体任务
(2)具体任务
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1、主体功能区划分
2、规划开发原则中关于保护自然的有关要求
3、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4、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5、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6、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管制原则
7、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有关内容
八、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1、主体功能区划分
2、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域管理要求
3、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管理要求
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1、总体目标
2、基本原则
3、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4、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十、水污染行动计划及相关要求
1、总体要求
2、工作目标
3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4、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5、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
6、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7、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8、差别化环境煮准入
十一、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要求。
1、目标指标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3、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十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配套管理办法
1、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2、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3、加强污染源管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严控工矿污染
4、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5、工矿用地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污染防控的要求
6、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的要求。
7、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要求。
十三、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及相关要求
1、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
2、有效预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
十四、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建议。
1、总体目标。
2、强化搬迁改造,安全环保管理。
十五、涉及自然保护区中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规定
1、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2、坚决整治各种违法开发建设活动
3、加强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4、严格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
5、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十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相关规定
十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列入名录危险废物范围的原则规定
2、危险废物可以实行豁免管理的相关规定
3、对不明确是否具有危险性的固体废物的鉴别认定和管理规定
十八、“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1、主要目标
2、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
3、加快实施工业园VOCs污染防治
十九、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
1、主要目标
2、控制思路与要求
3、重点行业治理认为
4、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检查要点
二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1、总体目标
2、重点任务。
3、工业炉油分类及重点区域。
二十一、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的意见
1、目标任务
2、工作重点
3、严格环境准入
二十二、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1、基本原则
2、主要目标。
3、主要任务。
二十三、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环境监测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