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学总论第一章
刑法学总论第一章,包含刑法的机能;刑法的解释:解释技巧、解释理由、解释技巧和解释理由的关系;刑法的原则;刑法的效力。
刑法学总论四 客观要件二:行为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危害行为、不作为犯的基础知识、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刑法学总论三 客观要件一:行为主体思维导图,包括自然人(真正身份犯、不真正身份犯)和单位犯罪(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分类、成立条件、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区分、单位实施纯正的自然人犯罪、处罚。
刑法学总论第二部分犯罪构成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定罪体系:两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和定罪方法:三段论推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刑法论
刑法的机能
保护法益
法益是指通过刑法来保护的国民的生活利益
罪名的保护法益成为客体或犯罪客体
保障人权
约束司法机关
刑法的解释
解释技巧
平义解释
用字面意思来解释
扩大解释(扩张解释)
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字面含义,但是该含义仍在用语可能的含义内
缩小解释(限制解释)
解释后的含义小于字面含义,是字面含义的一个子集
反对解释(反义解释)
A,-A
补正解释
刑法条文用语表述有明显错误,要补正来阐明其真实含义
类推解释
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解释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1.性质:类推解释违反罪刑法定,要禁止
2.例外: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3.类推和扩大解释的区别标准
是否超出用语的含义射程
是否超出一般人的预测可能性
4.区分类和扩大解释的常见情形
解释理由
文理解释
根据文法论证解释后的词语含义是否讲得通
体系解释
根据体系逻辑论证解释后的含义在刑法体系中是否协调
同一用语的含义相对化
不同用语的含义同一化
有偿转让所有权:出售、销售、倒卖、贩卖
以恶意相通告:恐吓、胁迫、威胁、敲诈
同类解释规则
当然解释
论证无罪时,举重以明轻
论证有罪时,举轻以明重
1.当然解释必须是两个事项的比较;2.当然解释比较的两个事项必须是性质相同,程度不同
目的解释
根据刑法的保护目的为解释的结论提供理由
目的性限缩:以限缩解释为目的的解释理由
解释技巧和解释理由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
解释技巧是生产结论。解释技巧之间是排斥关系
解释理由是论证解释的合理性。解释理由之间是并存关系
二者的关系(联系)
相辅相成
论理解释:既包括解释技巧,也包括解释理由。
结论的可采纳性判断
1.是否能用解释技巧将其生产出来
2.是否符合罪刑法定
刑法的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思想基础
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尊重人权主义)
国民预测可能性原则
基本内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
法律主义(民主主义的体现)
禁止习惯法
事前的罪刑法定
禁止溯及既往
对有利于被告的除外
严格的罪刑法定
禁止类推
确定的罪刑法定
明确性要求(简单罪状除外)
禁止绝对不定刑(不规定刑罚的种类)和绝对不定期刑(不规定具体刑期)
没有确定的刑罚就没有犯罪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注意:民法和刑法是低位阶和高位阶的关系
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处罚
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尺度=法益侵害性+可谴责性(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
法益侵害性、可谴责性:报应刑
人身危险性:预防刑、目的刑
刑法的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
在中国境内犯罪
属地主义原则
1.“我国领域”:领土、领水、领空
旗国主义(船舶和航空器)
例外:国际列车、国际长途汽车
2.行为地或者结果地,具备其一即可
犯罪行为
犯罪结果
危险结果必须是现实具体的危险
在中国境外犯罪
属人管辖原则
我国公民在境外犯罪
最高刑3年以下的轻罪可以不追究
若为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犯罪,一律追究
保护管辖原则
外国人在境外犯罪
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
双重犯罪
普遍管辖原则
国际犯罪
刑法的时间效力
从旧兼从轻原则
1.适用的案件
适用于未决犯(案件发生在旧法时,审判在新法时)
2.继续犯、连续犯跨越新旧法交替时
新旧法都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法
只有新法认为是犯罪的,只追究新法生效后的部分
3.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
行为时无,审判时有,按照司法解释
行为时有,审判时新,从旧兼从轻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