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学习笔记,介绍了人物画及绘画实践、绘画理论、雕塑艺术、佛教石窟造像、书法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这是一篇关于隋唐美术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卷轴画、绘画理论、书法艺术、石窟造像、陵墓雕塑、工艺品等,适用于考试复习!
秦汉美术知识总结,秦汉美术又称:“黄泉下的美术”、“死亡的艺术”、“墓葬艺术”,概括了相关的艺术特征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美术
人物画(卷轴画)绘画实践
曹不兴
时期:三国吴人
地位:吴国八绝之一、最早的佛(宗教)画家、“佛画之祖”
故事:落墨成蝇、写实技巧高超
卫协(密体)
时期:西晋人
师承:曹不兴
题材:人物故事、道释题材
地位影响:西晋画圣、“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风格:注重对象内在气质的表现,影响了顾恺之的密体
顾恺之(密体)
时期:东晋人
师承:卫协
题材:文学、说教
作品
绘画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理论作品:《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理论观点
传神论:注重传神写照、重视眼睛的描绘、影响了中国画的长足发展
以形写神:重视形、神关系,系统地论述了形和神的关系
迁想妙得:重视艺术表现构思活动中想象的表达,妙得是迁想的结果
风格:春蚕吐丝描、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
总结:克服前代说教题材,重视对人物性格和精神气质的描绘,标志着中国绘画走向成熟阶段
陆探微(密体)
时期:南朝刘宋
风格:秀骨清像,清新隽永。创“一笔画”
张僧繇(疏体)
时期:萧梁时期画家
题材:佛寺壁画
风格
疏体,形象概括,“笔才一二,相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
佛教人物“面短而艳”丰腴饱满
凹凸画法,吸取天竺晕染法,立体感强
张家样
影响:吴道子、阎立本、尉迟乙僧
曹仲达
时期:中亚曹国、北齐画家
题材:梵像
师承:印度笈多王朝+中原画风
人物”其体绸叠而衣服紧窄“衣纹紧贴身体,”曹衣出水“
线条细劲、立体感强
曹家样
萧绎
梁元帝、《职贡图》
杨子华
北齐画圣、《北齐校书图》
绘画理论
宗丙
时期: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
师承:受到玄、释、道、儒的影响
著作:《画山水序》第一部山水画专论
主张
写山水之神
提倡写生,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即以形媚道
畅游说、”卧以游之“
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
王微
时期:六朝人
著作:《叙画》
指出山水与地图的区别
强调山水创作的”情“与”致“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谢赫
时期:南齐画家、理论家
著作:《古画品录》又叫《画品》,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明劝诫,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
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谢赫六法
气韵生动
反映人物的精神与性格
骨法用笔
人物外表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构图
传移模写
绘画的临摹与复制
影响
写作上夹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
雕塑艺术
戴奎
创造了中国式佛像,发明了夹苎漆法(脱胎漆器引入雕塑)
戴奎+戴颙(戴奎儿子)二戴像制
佛教石窟造像
阶段
第一阶段
代表: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
特点:面相浑圆、宽额丰颊、长眉高挑,形体姿态稳重平衡、流露出一种神秘超然、肃穆冷峻的情态,给人雄伟和威严之感,印度和西域风韵甚浓。
第二阶段
代表:北魏前期,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的是 昙曜五窟
特点:具有超然于尘世的静穆神秘与安详,又透露出世俗帝王傲视天下的威严,朴拙粗犷、恢弘博大
第三阶段
代表:北魏后期,龙门石窟
特点:褒衣博带、面相清秀、神采飘逸
它标志着外来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鲜卑与南方汉民族审美风尚相融合而生发的新风格的确立
第四阶段
代表: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
石窟代表
莫高窟
地点:甘肃敦煌
规模
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492个洞,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两千身
代表
建筑: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
彩塑:(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力士、金刚)圆塑、浮塑、影塑
壁画
佛本生故事(鹿王本生、萨埵那太子本生、须达那本生)
佛传故事: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
云冈石窟
地点:山西大同,旧称“灵岩”
师承:秦汉雕刻风格+犍陀罗艺术
时期
第一阶段(约460-465)
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前
窟型:外形为穹窿顶
师承:犍陀罗和笈多艺术
题材:三世佛为主、审美上雄伟壮观宏大
编号16-20窟,即昙曜五窟
规模宏大、平面成椭圆、立体为穹窿顶,造像多为三身
雕塑粗壮雄伟、面成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质朴
思想: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今世如来。受到西北凉州造像和中亚造像的双重影响
第二阶段(465-494)
窟型:多双窟,多二佛并坐造像
特点:面相丰润、表情温和恬静、宽衣博带
第三阶段(494-524)
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窟型:单窟形式出现、大窟减少、多为中小窟
特点:秀骨清像、褒衣博带
龙门石窟
地点:河南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代表: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宾阳中洞为北魏后期杰作
著名书法“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麦积山石窟
地点:甘肃天水,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
规模:194个洞窟、3000多泥塑
风格特征:清新秀丽,受犍陀罗风格影响
书法(北碑南帖)
王羲之
时期:东晋。即王右军,师承卫夫人
代表作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用笔迥媚飘逸,自然天成
抒发盛世不长,“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快雪时晴帖》
《姨母帖》
王献之
代表作:《中秋帖》《鸭头丸帖》
创“一笔书”
王珣
代表作:《伯远帖》
三希堂:《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
钟繇
正书之祖
代表作:《宣示表》《荐季直表》
皇象
代表作:《急就章》正书+章草、《天发神谶碑》悬针体
北魏:龙门二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