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的历史发展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11-09 15:15:59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思想条件
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鼎立、法治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法律条件
法律制度的发展、形式的分化、各部门高层次上的统一
英美法等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宪法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最早产生议会政治
最早的宪法性文件《自由大宪章》
建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妥协的产物
内容上
英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把国王纳入必须受到法律约束的范围,但同时又保留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部分特权
形式上
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没有统一的宪法典,而由各个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以及形成的宪法判例、宪法惯例构成。虽然英国不存在统一的宪法典,但它所建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宪政实践中所形成的大量宪法惯例,为后来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制定宪法与构建政制所参考和借鉴。
英国被称为“宪法之母”
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以 1776 年的《独立宣言》为先导,1777 年的《邦联条例》为基础而制定
马克斯称独立宣言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777 年, 13 个州的代表制定了《邦联条例》,规定由 13 个州组成邦联。
1787年9月,费城制宪会议起草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91年通过10条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修正案,称《权利法案》。迄今为止,美国先后通过了 27 条宪法修正案。
法国宪法
《人权宣言》: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91年,法国制定了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将人权宣言作为序言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
日本
有《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日本国宪法》
德国
《魏玛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对私有制进行限制,标志着资本主义宪法的新发展,推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宪法的过渡
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确立资本主义根本政治原则
分权制衡、三权鼎立
确立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趋势
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
增加国际协作方面的内容
形式上重视人权保障
主体范围
出现了集体人权的概念
地域
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内容
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苏俄宪法》
列宁起草的《被剥夺劳动人民权利宣言》被载入宪法序言
苏俄宪法是十月革命的产物
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反应了剥削阶级尚未完全消灭、社会主义改造仍在进行时期的特点
1936年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确认了剥削制度的消灭、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宪法的特征
社会主义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宪法确立并维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与资本主义宪法不同,社会主义宪法直接确认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社会主义宪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宪法保证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第二节: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
清末预备立宪
中国第一部宪法性大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
内容
确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规定人民享有较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是中国宪法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宪法
北洋军阀时期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天坛宪草”
《中华民国约法》
“袁记约法”
确认了封建军阀专制
《中华民国宪法》
“贿选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五五宪草”
《中华民国约法》
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献,也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政权制定并公布施行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明确规定陕甘宁边区的三级政权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
内容
第一,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主义国家
第二,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第四,规定军事制度以及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第五,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二、 1954 年宪法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选举法》
内容
1. 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为基本原则
2. 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制度作了规定
3. 对国家政治制度作了更加完备的规定
4. 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鲜明特点
1) 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 这部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3) 在内容上,这部宪法反映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特点
(四)历史地位和意义:是在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制定和颁布的,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
三、1975年宪法
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全面领导,肯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保留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
四、1978年宪法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面修改 1975 年宪法
与75宪法相比具有进步性
1) 指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
2) 删去了 1975 年宪法关于“全面专政”的规定,保障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
3) 恢复检察机关的设置,健全了国家机构体系
4) 增加了公民的一些权利和自由
但未能彻底纠正 1975 年宪法中的错误
78宪法进行了两次修改
第一次修改是 1979.7.1
决定在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称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规定县级和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将上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由“监督”关系改为“领导”关系;
扩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赋予人大代表质询权和罢免权。
第二次修改是 1980.9.10
删除了宪法原条文中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
五、1982年宪法
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
主要内容
1. 确立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明确要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国家
2. 完善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3. 总结历史经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一国两制”提供了宪法依据
5. 完善国家机构体系
恢复国家主席设置(54规定,75、78删除,82恢复)
82宪法的五次修改
1988 年的宪法修改
第一,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二,修改了土地政策。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 年的宪法修改
第一,明确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四,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将县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999 年的宪法修改
第一,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确认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四,将《宪法》中的“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 年的宪法修改
第一,确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第二,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明确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第三,规定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四,规定国家主席可进行国事活动
第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018年的宪法修改
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2.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3. 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4. 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
5. 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
6. 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
7. 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
8. 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9. 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
10. 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11. 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