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思维导图,包括遗传影响因素、物质环境因素、社会决定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四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11-19 21:23:39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第一节 遗传影响因素
遗传: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身心发育等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及种族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的具体表现
一、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
(一)家族性遗传影响
家族性遗传是遗传信息在亲子代际之间传递的最直接体现
生长突增模式、性成熟早晚及月经初潮年龄等都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
成年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为0.75,即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父母与子女身高的相关系数呈现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提示遗传因素在个体越接近成熟的阶段表现的越充分,此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
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SES)等环境因素可放大遗传因素对成人智力的影响效应,高水平的SES不仅与较高智商有关,而且富裕的环境支持可以使这种遗传效应达到最大化
遗传对感知觉、气质有较直接的影响;而在个性品质、道德行为方面,遗传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左右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弱
(二)种族性遗传差异
种族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种族性遗传对个体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比例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
人群的月经初潮年龄既存在种族差异,又存在地域差异
二、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不涉及基因核苷酸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修饰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最常见的修饰方式
表观遗传修饰对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及其成年期疾病的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良的环境因子刺激下,生命早期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会导致某些成年期疾病的发生,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
表观遗传具有可逆性,易受营养、重金属、电离辐射、药物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双生子研究
同卵双生子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其外显性状上的差异完全由环境引起;异卵双生子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两者有50%的遗传基因相同,其性状差异来源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
遗传度(heritability):用于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遗传度越接近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反之,越接近0,则环境作用越大
如果某一指标在同卵双生子之间一致性较高,而在异卵双生子之间一致性较低,说明其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若两类双生子的一致性相似,说明环境因素的影响度大
双生子研究法建立在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环境差异大小一致的假设基础上
第二节 物质环境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一)地理气候因素
地理气候因素对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
日照时间越长、气温年均差越大的地区,群体的身高等体格发育水平越高,相反,生活在湿热、潮湿、降水量大的地区的群体,体格发育的水平相对较低
(二)季节因素
春季身高增长最快,3~5月的身高增长值为9~11月的2倍左右
秋季(9~11月)体重增长最快
二、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化学性环境污染(最常见,危害最直接、最严重):空气污染、铅污染(环境铅暴露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化学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首当关注其生殖毒性)
物理性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
第三节 社会决定因素
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
(一)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因素中最广泛的概念
儿童生长发育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指标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伴随出现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城乡差距也是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的典型体现
(二)医疗卫生保障:政府通过财政或政策支持,为保证居民获得最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而提供的制度保障
二、家庭生活质量
决定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为儿童提供的居住环境、膳食营养水平、社交活动、智力投资等
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通常是家庭SES状况中的重要正向因素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大家庭的儿童不论体格生长还是行为发育均优于单亲家庭的儿童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主要取决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
亲子关系:亲自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
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人格形成、学业成绩、社会适应性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测量:基本假设-来自家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可通过对种类的归纳,以定量方式表示,成为对儿童认知-心理-行为发展的预报因子
三、文化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个体人生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个体健康状况和今后进入社会后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在学校期间接受计划性指导,较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以及积极人生价值观塑造的过程
社会教育:是指家庭、学校之外,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影响的一切因素,如广播传媒、图书资料、新闻、信息、社会风气等。是对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四、现代媒体和娱乐方式
现代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和网络
电视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危害:①影响与父母及家人的互动、沟通,不利于语言发展、情绪和认知发展;②减少体力运动时间,不利于儿童青少年体格和体能发育;③限制思维活动范围,影响思维能力、个性发展、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④长时间静坐导致近视、肥胖、发病率增高
建议:2岁以下婴幼儿不应该看电视。2岁以上每天不应该超过2h,每看30min应闭上眼睛做短暂休息
网络使用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①严重影响睡眠、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②长时间注视电脑屏面和手机屏幕,眼部肌肉得不到放松与调节,加之屏幕亮光对眼部的长时间刺激,易导致眼睛出现干涩、模糊和视力下降,轻者引起近视,重者导致视网膜脱落等
③沉迷于网络虚幻世界,导致自我个性迷失,人际交往能力弱化,养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④网络上许多不健康信息会误导儿童青少年,使他们不思进取。变得易怒、冲动、攻击性强,导致健康危险行为高发
玩具和读物对儿童少年的影响
4类玩具
感觉运动类,如球类
表征性玩具,如“玩玩家”中模拟实际生活物品
建构性玩具,如积木、拼图等
移行性玩具,如三轮车、溜冰鞋
儿童早期阅读可以刺激儿童智力、语言、情感、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发展。阅读对语言发展、情绪发展、幼儿想象力发展、社会性行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幼儿心理辅导和治疗有特殊作用
第四节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一、饮食行为
儿童少年应按时进食一日三餐,做到早、中、晚的能量比为3:4:3
儿童膳食平衡算盘,分6层,从上往下依次为油盐类、大豆坚果奶类、畜禽肉蛋水产品类、水果类、蔬菜类、谷薯类
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对新陈代谢的影响:机体在运动时,体内新陈代谢及能量的消耗显著增加,分解代谢(异化过程)加速
对肌肉、骨骼及关节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骨骼生长,使瘦体重增加,体脂肪减少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使心脏供血改善,容量增大,心肌增厚,静态心率减慢,心功能储备提高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人体在运动时耗氧量增多,肺通气量、肺容量和血红蛋白增加,故长期锻炼可使呼吸肌发达,胸围增大,呼吸功能增强
其他:有效调节内分泌系统;加强神经系统活动;增加机体对外界环境改变的应激和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有利于全面提高儿童少年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
三、睡眠行为
睡眠时间:一二年级不宜少于10h,三至六年级不宜少于9h
睡眠在消除疲劳、机体复原及记忆的维持和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被称为“脑的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