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胸部
包含了胸壁浅层、深层、膈的位置、分布、裂孔、血管、神经和淋巴引流、胸膜和胸膜腔、肺、纵隔位置与境界等。
编辑于2021-11-20 12:35:14胸部
胸壁
浅层
皮肤: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皮肤较薄,其余有较大活动性
浅筋膜
浅血管
动脉
胸廓内动脉:胸前区内侧壁
肋间后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静脉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皮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乳房
位置:胸肌筋膜前,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第2-6肋
形态结构
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
乳房、乳晕、乳腺、乳腺叶、乳腺小叶
乳腺叶有输乳管,开口于乳头
乳房悬韧带:乳腺癌(橘皮样变)
淋巴引流
主要途径: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深层
深筋膜
浅层
较薄弱,覆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
深层
锁胸筋膜
位于喙突、锁骨下肌、胸小肌之间
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
头静脉和淋巴管穿出并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
胸廓外肌层
浅层
胸大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上部
深层
锁骨下肌
胸小肌
前锯肌
胸廓
保护、支持胸腹腔脏器
参与呼吸运动
佝偻病: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明显突出(鸡胸)
肋间隙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动静脉
肋间神经
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
胸横肌和胸内筋膜
胸内筋膜:胸膜上膜和膈上筋膜
胸横肌:降肋助呼吸
膈
位置
呈穹窿状,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
分布
中央腱膜:中心腱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
肋部:起自下6肋
腰部:内侧肌束以左脚、右脚起自上2-3个腰椎体,外侧肌束起自内侧弓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
裂孔
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正中线右侧2-3厘米处,下腔静脉通过
食管裂孔:第10胸椎,有食管、迷走神经前干、迷走神经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肝后部淋巴管
主动脉裂孔:在膈左右脚和脊柱之间,平第12胸椎,有主动脉、胸导管、胸壁的淋巴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通过
血管、神经和淋巴引流
血管
心包膈动脉
肌膈动脉
膈上动脉
下位肋间后动脉
膈下动脉
淋巴引流
膈上淋巴结
膈下淋巴结
神经
膈神经:受刺激时出现呃逆
副膈神经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
脏胸膜:被覆于肺表面与肺紧密结合
壁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纵膈胸膜
胸膜顶
胸膜腔
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潜在的腔隙,为负压
胸膜隐窝:深吸气,肺不能进入
肋膈隐窝:平静吸气时深度约为5厘米,胸膜腔最低部位
肋纵隔隐窝:肋胸膜和纵膈胸膜转折形成,左侧较右侧大
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
胸膜下界
血管、神经、淋巴引流
血管
脏胸膜:支气管动脉分支
壁胸膜:肋间后动脉、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分支
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和肺静脉
肺
位置和体表投影
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隔相连,肺间上方覆以胸膜顶,突入颈根部
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厘米处,肺下界高出胸膜下界
结构
肺叶
左肺:左右两叶
右肺:上中下三叶
肺门
主支气管
肺动静脉
支气管动静脉
淋巴管和神经
肺根
出入肺门的结构被胸膜包绕而形成
自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自上而下:左肺: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 右肺: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中间支气管、右下肺静脉
肺静脉位置最低
支气管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
血管
肺动脉
肺静脉
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静脉
淋巴引流
浅组:脏胸膜深面
深组:各级支气管周围
肺泡壁无淋巴管
神经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分支
副交感神经
纵隔
位置与境界
是左右纵膈胸膜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
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分区与总体观
上纵隔
由前至后分为三层
胸腺-静脉层: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
后层: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
胸腺
胸腺肿大时可压迫头臂静脉、主动脉弓、气管
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伴行静脉注入头臂静脉或胸廓内静脉
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或胸骨旁淋巴结
神经来自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的分支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上腔静脉
头臂静脉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位置
平右侧第二胸肋关节高度续升主动脉,弓形弯向左后方,跨左肺根,至第四胸椎下缘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
毗邻
主动脉瘤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累及左喉返神经会影响发音
动脉韧带
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部
动脉导管三角
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位置
毗邻
血管
甲状腺下动脉
支气管动脉
肋间动脉
胸廓内动脉
静脉注入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奇静脉
神经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
下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心包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心包腔
心包窦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血管神经淋巴引流
心包膈动脉
肌膈动脉
食管动脉
膈神经
肋间神经
左喉返神经
心丛、肺丛、食管丛
心
位置与毗邻
血管
左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冠状窦
淋巴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纵隔前淋巴结
神经
心浅丛
心深丛
后纵隔
食管胸部
毗邻
血管
肋间后动脉
支气管动脉
食管动静脉
神经
喉返神经
迷走神经
交感干
淋巴
食管胸上段: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胸下段:纵隔后淋巴结、胃左淋巴结
部分淋巴管直接注入胸导管
迷走神经
胸主动脉
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胸导管
胸交感干
纵隔间隙
胸骨后间隙
气管前间隙
食管后间隙
纵隔淋巴结
纵隔前淋巴结
纵隔后淋巴结
食管旁淋巴结
肺门淋巴结
气管杈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肺淋巴结
食管裂孔疝:肌环、膈食管韧带发育不良或缺如,腹部器官可经食管裂孔突入胸腔
膈疝好发部位:胸肋三角、腰肋三角、食管裂孔
胸膜腔穿刺: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下一肋上缘偏中部
胸大肌较宽大位置表浅:常用胸大肌填充胸部残腔或修补胸壁缺损
胸肌间隙:胸大肌和胸小肌间隙
乳房后间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