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液体制剂
这里面包含概述、液体制剂的含义、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等等。
工业药剂学之缓控释制剂概述,包括缓控释制剂的特点、释药原理、缓控释制剂的可行性评价和设计要点等。
包含了概念、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液体制剂
概述
液体制剂的含义
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的特点
药物高度分散
给药途径多
易于分剂量
减少药物刺激性
不稳定
运输、携带不方便
液体制剂的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相
低分子溶液剂
<1nm
热力学,动力学稳定
高分子溶液剂
<100nm
非均相
溶胶
1-100nm
热力学不稳定
乳剂
>10nm
多相体系,热力学不稳定
混悬剂
>500nm
多相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
按给药途径分类
内服
糖浆剂、乳剂、混悬剂等
外用
皮肤用液体制剂等
常用辅料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极性溶剂
水
最常用溶剂
甘油
含甘油30%以上,有防腐作用
二甲基亚砜 DMSO
万能溶剂(除石油醚外)
半极性溶剂
乙醇
20%以上的乙醇即有防腐作用,40%以上浓度的可以延缓某些药物的水解
丙二醇
聚乙二醇
分子量在1000以下者为液体,常用聚乙二醇300~600
非极性溶剂
脂肪油
植物油如脂麻油,大豆油等
液状石蜡
液态烃的混合物
乙酸乙酯
常作为搽剂溶剂
常用附加剂
增溶剂
如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类,泊洛沙姆
助溶剂
有机酸及其钠盐,酰胺类化合物
潜溶剂
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防腐剂
尼泊金
安息香酸
山梨酸及山梨酸钾
新洁尔灭
醋酸氯已定
抗氧剂
水溶性抗氧剂
维生素C
碱性药物抗氧化
亚硫酸钠
硫代硫酸钠
酸性药物抗氧化
亚硫酸氢钠
焦亚硫酸钠
油溶性抗氧剂
维生素E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
2,6-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
矫味剂
甜味剂
合成甜味剂:糖精钠、阿司帕坦
天然甜味剂:蔗糖、甜菊苷
芳香剂
挥发精油类
胶浆剂
泡腾剂
有机酸遇碳酸氢钠后产生二氧化碳
着色剂
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
定义
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溶液剂
概念
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溶剂
多为水,少数为氨、乙醇或油溶液
特点
热力学稳定体系,溶液均一且澄明
制备方法
①溶解法 ②稀释法
质量要求
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且不影响原料药的稳定性
芳香水剂(露剂)
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溶液
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
多数易分解,变质甚至霉变,不宜大量配置
纯挥发油和化学药∶多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多用蒸馏法制备
澄明,无异臭沉淀和杂质
糖浆剂
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易于口服,低浓度的糖浆剂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变质,高浓度则抑菌
溶解法
①热熔法 ②冷溶法
混合法
单糖浆含糖量85%(g/ml)
糖浆剂含糖量≥45%(g/ml)
醑剂
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芳香矫味剂
蒸馏法
质量评价
不得有异嗅 ,无沉淀,应新鲜配置,不宜久贮
酊剂
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进出而溶解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规定浓度的乙醇
稀释法
浸渍法
渗漉法
甘油剂
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溶解法:碘甘油
化学反应法(少用):硼酸甘油
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非均相体系
热力学、动力学均不稳定
处方组成
API+稳定剂+分散介质
物理稳定性
Stokes定律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
结晶微粒的长大
絮凝与反絮凝
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混悬剂的稳定剂
润湿剂
HLB 7-11
聚氧乙烯蓖麻油类、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
助悬剂
低分子助悬剂
甘油、糖浆
高分子助悬剂
天然来源
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
人工合成
各种纤维素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柠檬酸盐
酒石酸盐
磷酸盐等
混悬液的制备
机械分散法
加液研磨
水飞法
加入表面活性剂
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质量评定
微粒大小
沉降容积比
絮凝度
重新分散性
电位
流变学特性
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基本组成
水相+油相加+乳化剂
组成
水相
水或水溶液
油相
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
乳化剂
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
按乳滴大小分类
普通乳
1~100μm
亚微乳
0.1~1.0μm
纳米乳
10~100nm
按内外相分类
W/O
油包水
O/W
可掩盖不良味道
水包油
生物利用度高
剂量准确
矫臭矫味
适合外用
靶向性
形成理论
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作用
降低表面张力,节省能量
种类
表面活性剂
HLB值
天然高分子乳化剂
阿拉伯胶
O/W型乳剂
作为内服乳剂的乳化剂
西黄蓍胶
O/W型乳化剂
明胶
使用时需加防腐剂,常与阿拉伯胶合用
杏树胶
固体微粒乳化剂
接触角<90°,易被水润湿
Mg(OH)2、AL(OH)3、SiO2、皂土等
W/O 型乳剂
接触角>90°,易被油润湿
Ca(OH)2、Zn(OH)2、硬脂酸镁等
助乳化剂
增加水相粘度
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琼脂、西黄蓍胶、阿拉伯胶、皂土
增加油相粘度
鲸蜡、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醇
选择
乳剂类型
给药途径
乳化剂性能
混合乳化剂
乳剂不稳定的现象
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乳剂的制备方法
干胶法
湿胶法
新生皂法
两相交替加入法
机械法
纳米乳制备
复合乳剂的制备
制备设备
搅拌机
高压匀浆机
胶体磨
超声波乳化器
药物的加入方法
若药物溶解于油相,则先溶于油相,再制成乳剂
若药物溶解于水相,则先溶于水相,再制成乳剂
若药物不溶于油相,也不溶于水相,可用亲和性大的液相研磨药物,再制成乳剂
将药物先用乙制成的少量乳剂研磨至细,再与剩余乳剂混合均匀
分层现象的观察
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
乳滴合并速率的测定
稳定常数的测定
纳米乳的制备
制备时取1份油和5份乳化剂混合均匀,然后加于水中
第一步先将水、油、乳化剂制成一级乳,再以一级乳为分散相与含有乳化剂的水或油再乳化制成二级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