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9版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水钠代谢紊乱和钾代谢紊乱两部分内容,后两部分有待补充。
编辑于2021-11-25 21:09:2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基本概念
1.电解质:
2.体液:由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 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组成的溶液。
细胞内液(ICF)
细胞外液(ECF)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正常水、钠平衡
㈠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㈡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等渗定律,电中性定律
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Na⁺, 主要阴离子Cl⁻,HCO₃⁻
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K⁺, 主要阴离子HPO₄²⁻和蛋白质
㈢体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在290~310mmol/L
㈣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1.水的生理功能
⑴促进物质代谢
⑵调节体温
⑶润滑作用
⑷以结合水形式存在
2.水平衡
三进(2000~2500)
饮用水1000~1300ml
食物水700~900ml
代谢水300ml
四出(2000~2500)
由皮肤蒸发的水(非显性汗)500ml
通过呼吸蒸发的水350ml
粪便150ml
尿1000~1500ml
㈤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
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是135~150mmol/L
摄入:食盐,每人4~6g/d
排出:肾,摄多排多,摄少排少
㈥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ADH)→保水
口渴中枢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保钠排钾
心房钠尿肽(ANP)→利水利钠,心房肌细胞产生
水通道蛋白(AQP)
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1.脱水
⑴低渗性脱水
⑵高渗性脱水
⑶等渗性脱水
2.水中毒
3.水肿
三、脱水
概念
㈠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概念
1.原因和机制
⑴经肾丢失
①长期连续使用利尿剂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③肾实质性疾病
④肾小管酸中毒(RTA)
⑵肾外丢失
①经消化道失液
②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③经皮肤丢失
2.对机体的影响
⑴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⑵血浆渗透压降低
⑶有明显的失水体征
⑷尿钠含量异常
经肾丢失尿钠↑,肾外丢失尿钠↓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⑴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
⑵适当的补液
⑶等渗液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出现休克按休克处理方法抢救
㈡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概念
1.原因和机制
⑴水摄入减少
⑵水丢失过多
①经呼吸道失水
②经皮肤失水
③经肾失水
④经胃肠道丢失
2.对机体的影响
⑴口渴
⑵细胞外液含量减少
⑶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⑷血液浓缩
⑸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①脑细胞严重脱水
②脑体积因脱水显著缩小
③细胞脱水、皱缩,脱水热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⑴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
⑵补水
⑶补Na⁺
⑷补K⁺
㈢等渗性脱水
影响
高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尿量增加而尿钠偏高
高渗性脱水晚期出现尿量减少而尿钠降低
肾外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早期尿量不减少而尿钠降低
肾性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晚期尿量增加而尿钠偏高
四、水中毒
概念
1.原因和机制
⑴水的摄入过多
⑵水的排出减少
2.对机体的影响
⑴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
⑵细胞内水肿
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⑷实验室检查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五、水肿
概念
㈠水肿的发病机制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机制
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⑵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⑶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⑷淋巴回流受阻
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
②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
⑵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①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
②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①醛固酮含量增高
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㈡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水肿的特点
⑴水肿液的形状
①漏出液
②渗出液
⑵水肿的皮肤特点
凹陷性水肿(显性水肿)
隐形水肿
⑶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2.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⑴细胞营养障碍
⑵水肿对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一、正常钾代谢
二、钾代谢紊乱
血清钾浓度正常3.5~5.5mmol/L
㈠低血钾症
概念
1.原因和机制
⑴钾摄入不足
⑵钾丢失过多
❶经消化道失钾
❷经肾失钾
❸经皮肤失钾
⑶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
❶碱中毒
❷过量胰岛素使用
❸β-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
❹某些毒物中毒
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2.对机体的影响
⑴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
❶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主要有骨骼肌和胃肠道平滑肌
①急性低钾血症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易致代碱
②慢性低钾血症
神经-肌肉兴奋性无明显变化
❷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①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
ⅰ 兴奋型增高
ⅱ 自律性增高
ⅲ 传导性降低
ⅳ 收缩性改变
②心电图的变化
③心肌功能的损害
ⅰ 心律失常
ⅱ 心肌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⑵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害
❶骨骼肌损害
❷肾脏损害
⑶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反常性碱性尿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⑴防治原发病
⑵补钾
⑶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㈡高血钾症
概念
1.原因和机制
⑴钾摄入过多
⑵钾排出减少
①肾衰竭
②盐皮质激素缺乏
③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
⑶细胞内钾转到细胞外
❶酸中毒
❷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
❸某些药物的作用
❹组织分解
❺缺氧
❻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⑷假性高钾血症
2.对机体的影响
⑴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❶急性高钾血症
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易致代酸
①急性轻度高钾血症(血清钾5.5~7.0mmol/L)
②急性重度高钾血症(血清钾7.0~9.0mmol/L)
❷慢性高钾血症
⑵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❶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
①兴奋型改变,先↑后↓
②自律性降低
③传导性降低
④收缩性减弱
❷心电图的变化
⑶高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反常性碱性尿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⑴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
⑵降低体内总钾量
⑶使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
⑷应用钙剂和钠盐拮抗高钾血症的心肌毒性作用
⑸纠正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
一、正常镁代谢
二、镁代谢紊乱
㈠ 低镁血症
1.原因和机制
⑴ 镁摄入不足
⑵ 镁排出过多
❶经胃肠道失镁
❷经肾排出过多
⑶ 细胞外镁转入细胞内
2.对机体的影响
⑴ 神经-肌肉
⑵ 中枢神经系统
⑶ 心血管系统
❶心律失常
❷高血压
❸冠心病
⑷ 代谢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㈡ 高镁血症
1.原因和机制
⑴镁摄入过多
⑵镁排出过少
⑶细胞内镁移到细胞外
2.对机体的影响
⑴神经-肌肉
⑵中枢神经系统
⑶心血管系统
⑷平滑肌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
一、正常钙磷代谢、调节和功能
㈠ 钙、磷的吸收
㈡ 钙、磷的排泄
㈢ 钙和磷的分布
㈣ 钙磷代谢的调节
1.体内外钙稳态调节
⑴ 甲状旁腺素(PTH)
⑵ 1,25-(OH)₂D₃
⑶ 降钙素
2.细胞内钙稳态调节
⑴ Ca²⁺进入胞质的途径
⑵ Ca²⁺离开胞质的途径
㈤ 钙磷的生理功能
1.钙磷共同参与的生理功能
⑴ 成骨
⑵ 凝血
2.Ca²⁺的其他生理功能
⑴ 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
⑵ 调节酶的活性
⑶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⑷ 其他
3.磷的其他生理功能
⑴ 调控生物大分子的活性
⑵ 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反应
⑶ 生命重要物质的组分
⑷ 其他
二、钙、磷代谢紊乱
㈠ 低钙血症
1.原因
⑴ 维生素D代谢障碍
⑵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①PTH缺乏
②PTH抵抗
⑶ 慢性肾衰竭
⑷ 低镁血症
⑸ 急性胰腺炎
⑹其他
2.对机体的影响
⑴神经肌肉
⑵骨骼
⑶心肌
⑷其他
3.防治原则
㈡ 高钙血症
1.原因
⑴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⑵ 恶性肿瘤
⑶ 维生素D中毒
⑷ 甲状腺功能亢进
⑸ 其他
2.对机体的影响
⑴ 神经肌肉
⑵ 心肌
⑶ 肾损害
⑷ 其他
3.防治原则
㈢ 低磷血症
1.原因
⑴ 小肠磷吸收减低
⑵ 尿磷排泄增加
⑶ 磷向细胞内转移
2.对机体的影响
3.防治原则
㈣ 高磷血症
1.原因
⑴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⑵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原发性、继发性和假性)
⑶ 维生素D中毒
⑷ 磷向细胞外移出
⑸ 其他
2.对机体的影响
3.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