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学(消化系统、腹膜腔)
人体消化系统和腹膜腔解剖结构复杂,疾病众多,利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更好的辅助诊断,通过学习其中的主要疾病及其影像学主要表现有利于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更好应用于临床。
编辑于2021-11-27 15:39:08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技术特点
X线检查
临床有限度,可发现钙化高密度影,结石、金属异物、肠梗阻等;食管胃肠道钡剂造影是消化道首选影像学检查之一
平片:X线不透光异物金属异物、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
造影:胃肠道主要的检查方法,一般选用硫酸钡造影剂,禁用于肠梗阻、便秘患者
超声检查
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疾病的首选检查技术
CT检查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疾病最主要的检查技术
CT平扫与增强,可以观察管壁和肿瘤生长,了解周围淋巴结是否增大,还可以根据肿瘤的血供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
MRI检查
补充检查,胃肠道显示和诊断有限
消化管道
食管、胃、肠道正常影像学表现
食管
X线表现
起止:C6——T10-11
分段:颈段、胸段、腹段
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
管腔:带状,宽1.5–3cm
生理高压区:食管入口、横膈入口
粘膜皱壁:3–6条,纵行平行条纹
胃
X线表现
起止:贲门—幽门
分区:胃底、胃体、幽门
轮廓:胃大弯、胃小弯
分类:牛角型、勾型、无力型、瀑布型
粘膜皱壁:条状透明变化大
十二指肠
部位:右上腹部
部位: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小肠
空肠:粘膜皱壁多蠕动活跃,可变性大,常呈雪花状或羽毛状
回肠:官腔小,粘膜不丰富,蠕动不活跃,轮廓光滑
大肠
位于腹腔四周,横结肠和乙状结肠活动度大,其他位置相对固定
横结肠粗大,其后慢慢变细,可见大致对称的结肠带,至乙状结肠消失
基本病变
A. 轮廓的改变
龛影:胃肠道溃烂或凹陷去的一定深度后由钡剂填充形成凸向肠腔外的影响
充盈缺损:胃肠壁局限性肿块向肠腔内突出,病变部位不能被钡剂填充而形成的影响,常见肿瘤和炎性肉芽肿
憩室:胃肠壁局部薄弱或外在牵拉导致管壁各层向外突出的囊袋影,正常粘膜进入
B. 黏膜的改变
粘膜皱壁平坦
粘膜皱壁破坏:常见恶性肿瘤
粘膜皱壁增宽和迂曲:常见炎症,静脉曲张
粘膜皱壁纠集:常见胃溃疡愈合期
C. 管腔大小的改变
腔内狭窄:先天比索或狭窄;炎症性纤维组织增生;肿瘤;胃肠道痉挛
腔外狭窄:粘连和束状带形成或巨大肿瘤压迫
扩张:多为远端狭窄导致,也可能是张力下降导致
D. 位置和移动度的改变
胃肠道病变的压迫和推移、粘连与牵拉
E. 胃肠道张力的改变
主要疾病诊断
食管癌
好发于中老年人,进行性吞咽困难
分型
浸润型:肿瘤沿管壁生长呈环型增厚,官腔狭窄
增生型:肿瘤向管腔内形成肿块
溃疡型:肿瘤表面坏死形成溃疡,可达肌层
X造影表现:粘膜皱壁破坏,官腔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肿瘤向腔内凸起,管壁僵硬和蠕动消失
CT:食管局部不规则增厚或呈肿块样,还可以显示纵隔淋巴结有无增大及肺内是否有转移灶
食管静脉曲张
主要是由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形成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呕血、黑便、重者失血性休克等
X线影像:粘膜增宽迂曲、管壁边缘锯齿状改变、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蠕动减弱而管壁狭窄
CT&MR:下段食管血管增粗、门静脉侧支血管迂曲扩张及肝硬化改变
胃—十二指肠溃疡
好发于青年、老年
病理情况:溃疡从粘膜开始可达肌层,周围为炎性水肿,单发多见
X线表现
直接征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周围可见粘膜水肿造成的透明带,是良心溃疡的特征
根据透明带的范围不同:粘膜线(1–2mm);项圈征(5–10mm);狭颈征
间接征象:溃疡本身造成的功能性和瘢痕性改变
十二指肠溃疡
好发于球部,易造成球部变形,表现为激惹征也可表现为幽松弛
胃癌
胃肠道最常见的肿瘤,好发40–60
分型:浸润性、溃疡型;边缘有一圈隆起,溃疡型癌又称恶性溃疡
X线表现:充盈缺损、龛影、官腔狭窄、粘膜皱壁破坏,中断,异常增大、瘤区蠕动消失
肠癌
分型:浸润型、增生型、溃疡型
X线影像表现
官腔内出现不规则肿块
管腔狭窄局限,可偏向一侧或向心性狭窄
较大龛影,周围出现充盈缺损和管腔狭窄
肠段壁僵硬,结肠带消失
CT表现
直接显示病变肠壁增厚肿块及其异常强化
消化腺
肝
脂肪肝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低于5%,超过5%即为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肝密度弥漫性降低,比脾脏密度低,肝/脾CT比值<0.85
血管湮没征:肝密度降低原本肝血管不再显示,肝内血管分布、走形、管径等均正常
肝岛:未被脂肪浸润的肝实质,多见于胆囊窩和叶裂附近
肝硬化
病理特征
早期肝细胞弥漫性变形坏死
中晚期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再生结节导致肝脏变硬
进一步可发生门静脉高压、部分可形成肝癌
影像学表现
X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CT:直接征象肝叶大小比例大小失调;轮廓凹凸不平;肝裂、肝门、肝实质密度不均
间接征象:脾大、腹水、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征象
肝脓肿
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细菌性多见
病理:脓肿中心为脓液和坏死组织—脓腔;周围为纤维组织和肉呀组织形成—脓壁
影像表现
CT:平扫多见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影,可见环形脓肿壁,含有液平、气液平;增强扫描脓肿壁环形强化,脓腔无强化形成环征
MR:DWI序列上病灶显著升高
肝囊肿
囊壁薄,囊内充满澄清液体
影像表现
CT:境界清楚,密度均匀,不强化,囊壁薄也不强化
MR:DWI呈低密度信号
肝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异常扩张的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构成不完全的间隔形成的海绵状结构,称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特点
女性多于男性
肉眼呈紫红色,质地柔软,无包膜包裹
瘤内呈囊状或筛孔状,犹如海绵
影像表现
CT
单发、多发的低密度影
增强表现(快进慢出)
动脉期:肿瘤从边缘开始结节样强化
门静脉期:强化向肿瘤中心去
平衡期:肿瘤完全强化
MR:T1低信号,T2高信号,时间延长高信号出现明显的灯泡征
原发性肝癌
病理分型:巨块型(>5cm)、结节型(<3cm)、弥漫型(<1cm);小肝癌:单发结节<3cm或两个结节<3cm(首选检查方法组织活检);甲胎蛋白明显升高
影像表现
CT:平扫为不均匀的低密度影,较大病灶可见裂隙样坏死;增强扫描(快进快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迅速下降
肝转移瘤
转移途径:肿瘤细胞经过肝动脉、门静脉循环到达肝脏;临近细胞直接侵犯转移
影像表现
CT:平扫多为圆形低密度肿块,坏死常见,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发生出血钙化为高密度;增强扫描边缘环形强化,中央坏死无强化的牛眼征
MR:T1低信号;T2高信号;黑色素转移瘤相反
胆
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中年妇女常见
临床症状:反复、突发的右上腹绞痛并放射背部或肩胛下区,墨菲征阳性
病理:胆囊粘膜充血水肿、胆囊肿大、囊壁增厚
影像表现
CT:急性胆囊炎,胆囊体积增大直径>5cm、胆囊壁增厚>3mm,周围水肿;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可出现钙化可见均匀强化
MR:T1信号一般为低信号,T2均为高信号
胆囊癌
胆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年妇女,一般在胆囊底部和颈部,常伴有胆囊结石
影像表现
CT:肿块型:胆囊腔背软组织肿块代替,临近的肝组织密度降低分界不清;厚壁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结节型:胆囊腔内凸起乳头状肿块,囊壁增厚;增强扫描均强化
MR:DWI呈高信号
胰脏
胰腺炎
胰液外溢导致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化学性炎症
诱因:胆道疾病、酗酒(最常见)、暴饮暴食等
分类:间质水肿型、出血坏死型,前者多见
病理: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体积增大,胰腺内出现散在的出血点、腹腔内渗液、胰腺和腹腔内脂肪组织坏死;血、尿淀粉酶含量升高
影像表现
CT表现
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边缘模糊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有低密度坏死区和高密度缺血区
胰腺周围组织有明显水肿和腹水明显,常伴有胰腺假性囊肿和脓肿形成
慢性胰腺炎:胰腺大小一般萎缩,胰管扩张,呈串珠样扩张,常有钙化的高密度影,位于胰管和胰腺实质内
胰腺癌
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好发于胰腺头部
临床症状:胰头癌侵袭性或阻塞性胰管、胆总管出现进行性无痛性梗阻性黄疸;实验室检查出现CA199显著升高
影像表现
CT
直接征象:胰腺局部增大,增强扫描胰腺肿瘤为乏血性肿瘤,强化不明显呈低密度,可有一定延时
间接征象:肿块上方胰腺导管扩张,胰头癌同时胰管和胆总管扩张形成双管征
脾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脾肿大
影像表现
CT:横断面图像上超过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斑块状不强化,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
脾梗死
脾动脉或分支栓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梗死后被纤维组织所取代;瘢痕组织收缩局部组织局限性凹陷;较大的梗死中央产生液化囊腔
梗死灶大小不等;病灶多呈契型、三角形;底部朝向被摸,尖端指向脾门;增强扫描梗死病灶没有强化,边缘清醒
腹膜腔内主要疾病
急性腹膜炎
腹膜壁层和脏层受到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大多数为继发性腹膜炎
影像表现
X线:少用检查腹膜炎
CT:直接显示腹腔积液、积气,腹膜、系膜水肿增厚,密度增高并有散在片状致密影
急腹征
急腹征是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涉及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及血管等系统
检查方法及应用范围
腹部平片:胃肠道穿孔、肠梗阻
钡剂灌肠:肠套叠、肠扭转等梗阻
CT检查:适用于所有急腹症
MR:适用于孕妇急腹症
胃肠道穿孔(胃—十二指肠穿孔)
临床表现:突发性刀割样腹痛、面色苍白甚至休克、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立位腹部平片是诊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X线:游离气腹,重要征象,没有游离气体也不能排除胃肠道穿孔
肠梗阻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临床表现:痛、吐、胀、闭
分类
按原因分类: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按血供分类:单纯性肠梗阻(无血供)、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血供)
单纯性肠梗阻
X线表现:肠管扩张充气、内有液平
空肠梗阻:扩张肠管内含有环形粘膜皱壁,呈弹簧征
回肠梗阻:无环形粘膜皱壁,呈光滑状影
绞窄性肠梗阻
常见原因:小肠扭转、粘连带压迫、肠套叠
临床表现:腹痛剧烈,持续加重,压痛、反跳痛明显
X线表现:肠管明显扩张积气积液、假性肿瘤、咖啡豆征、空肠回肠换位征
腹膜外伤
CT:急性血肿位高密度影,随时间延长降低;增强扫描:血肿无强化
良、恶性溃疡的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