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病学(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是以情感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本章主要介绍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特点,及其分型和治疗
躯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学习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其不良反应,物理主要用于难治性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可以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每次发作都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双相临床分型特点、表现和治疗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抑郁障碍
概述
抑郁障碍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
自杀是抑郁患者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在所有自杀患者中约有50%可能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遗传因素是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经生化:去甲肾上腺素能、多巴胺、5-羟色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与抑郁障碍有重要关系
神经内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表现为血中皮质醇水平升高;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减退
神经影像学
神经电生理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中应激事件如亲人丧失、失业、严重躯体疾病等是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快感丧失
心理症状群: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负性认知模式、自责自醉、自杀观念形成、精神运动迟缓或激越、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缺乏
躯体症状群: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最为常见、末端失眠即早醒最具有特征性,昼重夜轻)、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进食紊乱、精力下降、性功能下降
临床分型
抑郁障碍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多数发作可以缓解,部分可存在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发作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
恶劣心境
过去成为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
这种慢性的恶劣心境,无论是病情的严重程度还是一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均不符合轻度或中度复发性抑郁障碍标准
病程常持续两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
混合性抑郁和焦虑障碍
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持续几天,但是不足2周,分开考虑任何一组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均不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
若是严重焦虑伴有轻度抑郁则采用焦虑诊断、反之则诊断为抑郁障碍,若均存在且各自符合各自相应诊断应同时进行诊断
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
抑郁诊断
核心症状:1、心境低落 2、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3、导致劳累增 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七条附加症状: 注意力降低 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自伤或自杀观念或行为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6、睡眠障碍 食欲下降
轻度抑郁
指具有2条核心症状,再加上至少2条其他症状,且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由一定困难
中度抑郁
指具有两条核心症状,再加上至少3条其他症状,且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相当困难
重度抑郁
指具有核心症状3条,再加上至少4条其他症状,且患者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相当困难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符合中、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并存在妄想、幻觉的或抑郁型木僵等症状
抑郁发作时一般要求病程持续时间至少2周,并且存在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受损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原发症状、协调性、病程
双相情感障碍
焦虑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
治疗、预后和康复
治疗原则
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8~12周)、巩固期治疗(4~9月)、维持期治疗(2~3年)
个性化合理用
量化评估
联合用药:抗抑郁药一般不主张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常用于难治性患者
建立治疗联盟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五朵金花
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电抽搐疗法
影响复发的因素
维持抗抑郁药剂量及使用时间不足
生活应激事件
社会适应不良
慢性躯体疾病
家庭社会支持缺乏
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
康复内容
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康复
家庭职能康
社交技能康复
职业技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