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内容有细胞的信号传导、肌细胞的收缩、细胞的电活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等。
编辑于2021-11-28 15:07:05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信号传导
概念
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膜受体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功能
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G蛋白耦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肌细胞的收缩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
结构特征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20nm
接头后膜(终板膜)
传递过程
ATP传至神经末梢,前膜去极化
激活前膜中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触发前膜中的突触囊泡出胞,释放ACh
ACh与突触后膜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
阳离子通道被激活,终板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钠离子内流(钾离子被RP产生的电场束缚了)
产生终板电位Epp(局部电位)
Epp传播到附近的细胞膜,激活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产生动作电位
传递特征
单向性传递
时间延迟
保持一对一的传递关系
量子释放,每个囊泡里的ACh是相等的
囊泡的释放量取决于钙离子进入的量,取决于ATP的幅度
N2ACH受体的数量足够多
ACh作用后要及时被清除(可产生七次EPP,余下六次被ACh酶水解了)
易受内环境因素和药物影响
肌肉松弛
肉毒杆菌:抑制ACh释放
筒箭毒碱:破坏N2型ACh受体
ACh脂酶
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肌无力
肌肉兴奋
新思迪民:可逆的抑制ACh酶
有机磷:不可逆的抑制ACh酶
化学武器:抑制ACh酶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
肌丝滑行理论
细肌丝牵引Z线向肌小节中央靠拢
粗肌丝是长度不变的,暗带A,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头尾之间像高尔夫球棍
每一个粗肌丝周围有6根细肌丝
肌球蛋白尾部缠绕成为主干,头部伸出,有两个活性位点,一个与细肌丝结合,一个处理ATP,使得头部产生摆动
细肌丝是肌动蛋白,有钙离子存在时呈纤维状,两股肌动蛋白缠绕构成细肌丝骨架
肌钙蛋白:能感受钙离子变化,与钙离子结合并改变自身构象,三个亚基:钙离子结合亚基、抑制亚基、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
钙离子控制肌肉的收缩
肌管系统
横管T
其内充满细胞外液,是细胞膜深入的结果
纵管L
细胞内的内质网,是肌浆网沿着肌原纤维平行排列的结果
能够释放和聚集钙离子
在横管两侧形成终池,两侧终池和横管形成三联管
兴奋收缩藕连
动作电位和肌丝滑行连接的中介
耦连因子钙离子
耦连部位:三联管、心肌二联管
过程
T管的动作电位传导: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着肌膜传到T管,并激活T管和肌膜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
终池内钙离子的释放:骨骼肌内通过构象改变触发钙离子释放机制,心肌内通过钙诱导钙释放机制,使得钙离子从终池内流到胞质
钙离子触发肌丝滑行: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
终池回收钙离子:骨骼肌内被LSR回收,心肌内大部分经LSR回收,少部分由Na-Ca交换体和钙离子泵排出胞外
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因素
效能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现等长后等张(最常见)
影响因素
前负荷
收缩前承受的负荷
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收缩张力的初长度,此时有效发挥的横桥数目最多
后负荷
收缩后承受的负荷
肌肉收缩的能力(影响肌肉收缩的内在因素)
收缩总和
空间总和
多运动单元总和
时间总和
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叠加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叠加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
细胞的电活动
静息电位
安静情况下膜内外的电位差
细胞电位比较
极化:静息下细胞膜点位内负外正
超极化:极化增强
去极化:极化减弱
反极化:极化到了外负内正,极性倒转
复极化:反极化到极化的过程
产生机制
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所导致
Na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均
静息电位下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Na泵的生电作用,分解一分子ATP,把三个钠离子排出去,两个钾离子运进来,不过作用不大
影响因素
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浓度越高,则静息电位越小
膜对钾离子、钠离子的通透性,如果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越大,则静息电位越大,如果对钠离子通透性越大,则静息电位越小
Na泵的活动水平增强,则生电效应增强,膜发生一定程度的超极化,静息电位变大
动作电位
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一个有效刺激后,产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产生机制
阈电位
去极化所要达到的最低值,此时钠离子内流的速率足以抵消钾离子外流的速率
去极化过程
有效的去极化刺激——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电导迅速增加)钠离子内流——膜迅速去极化
通常去极化程度能达到钠离子的平衡电位,这段高于0 V的电位称为超射
复极化过程
钠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电导减小)
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电导增大)——钾离子外流
基本特点
全或无现象
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而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振幅就会达到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随刺激的增大而增大
不衰减传播脉冲式发放
每秒可以波动500次
刺激周期
绝对不应期(阈电位无限大)
峰电位阶段
相对不应期(阈电位变高)
负后电位前半段
超常期(阈电位下降)
去极化后电位后半阶段(负后电位)
低常期(阈电位变高一点点)
超极化后电位阶段(正后电位)
Na泵工作过度的结果
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
本质上时门控通道蛋白构象改变的结果
由m门(激活)和h门(失活)组成
m门开放的速度比h门关闭的速度快
因此有三个状态:静息态、激活态、失活态
动作电位的传播
在无髓神经纤维中,已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位影响旁边细胞膜,使得它产生新的动作电位,于是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传播
在有髓神经纤维中,动作电位在郎飞结中跳跃传导称为跳跃式传导
髓鞘可以让传播速度大大增加,同时让传播时的能量消耗减小
影响因素
TTX河豚鱼毒素:能关闭钠离子通道,使得无法产生ATP
局部点位
阈下刺激产生的膜电位轻微去极化
特征
等级性电位
电紧张电位的幅度可随刺激的增大而增
衰减性传导(电紧张性传播)
没有不应期可以叠加
时间总合
空间总合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小分子
单纯扩散
指物质从质膜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CO₂、O₂
易化扩散
经通道
各种带电离子借助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者电荷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特点
门控特性
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离子选择性
经载体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特点
结构特异性
有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
指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分类
原发性主动转运
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
继发性主动转运
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起的Na或H的浓度梯度,在Na或H的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球重吸收氨基酸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出胞
持续性出胞
无需信号诱导
调节性出胞
需要信号诱导
入胞
吞噬
固态物质
细菌、细胞碎片
吞饮
液态物质
无选择性的液相入胞
需要受体介导的受体介导入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