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总结,包括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和血量与血型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临床医学。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主要从小肠内消化、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大肠的功能、吸收、胃内消化等方面作了概括总结。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思维导图,包括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气体在组织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
血液组成
(1) 血浆
血浆是一种晶体物质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
血细胞
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数量最多 约占细胞的99%
血液的理化性质
(1)血液的比重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
(2)血液的黏度
液体的黏度来源于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即内摩擦
(3) 血液的渗透压
当不同浓度的溶液被半透膜分隔时,低浓度测溶液中的水分子将在两侧渗透压的驱动下,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测得溶液中这一现象称为渗透。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容积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4) 血浆pH
正常人血浆pH为7.325-7.45
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1)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由遗传获得,因不具有针对某一类抗原的特异性,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或接受免疫效应因子后所获得,具有特异性,可转移性的于某种抗原物质起反应,又称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成人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形态可辨认的前体细胞
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
男性红细胞数量为(4.0-5.0)*10^12 /L 女性为(3.5-5.0)*10^12 /L
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等生理特征,这些特征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关
红细胞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骨髓--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 白细胞所具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和分泌等特性是执行防御类功能的生理基础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成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为2--3微米
血小板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黏附
释放
聚集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 胞质脱落裂解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巨核系祖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成熟巨核细胞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生理性止血过程 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管收缩
使局部血流减少,有利于减轻或阻止出血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
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的负性调控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生理性抗凝物质
纤维蛋白的溶解
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溶抑制物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