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犯罪学
犯罪学概述,包括犯罪学的研究内容、犯罪学的研究价值、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学方法论的原则、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还有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变迁相关内容。
编辑于2021-12-01 11:23:08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变迁
18世纪以前的犯罪研究
中世纪: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虚幻认识,不能揭示犯罪本质及真正原因。
古希腊罗马时期:提出犯罪与现实生活间的某种因果联系,但只是零散的主张,不系统。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作为社会差别及社会矛盾的产物之一的犯罪现象,无疑根源于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和实现社会物资的平均分配是解决贫穷及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天赋人权”等思想对刑事古典学派、犯罪学的产生发展影响深远。
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研究
(一)刑事古典学派产生的背景
时代基础
罪刑擅断:刑法的干涉性、恣意性、身份性、残酷性
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家:自然法、理性主义、社会契约论 自由、平等、法治
(二)刑事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犯罪学思想
贝卡里亚及其犯罪学思想
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贝卡利亚所处时代,正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深受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思想家影响,并在拳头社成员的支持帮助下,针对当时刑事制度的残酷与蒙昧状况,以精湛的文笔、严谨的逻辑完成了其成名之作——《论犯罪与刑罚》。
一、犯罪观
(一)犯罪的定义
犯罪违反社会契约的行为。
指出:“犯罪”是社会契约即法律的产物,属于人定法范畴。自然状态下无所谓合法与非法。只有社会状态下,随着国家和公共权力出现,才产生了判断合法与非法的法律标准。犯罪只是国家法律所要惩罚的不服从而已。
评价:这一解释是对卢梭契约论思想的继承发展。同时这一定义也被古典学派的刑法学家奉为经典。
(二)犯罪原因
自由意志论
人的本性:“趋利避害”
评价:虽然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因素角度解释犯罪原因,但从机械唯物论立场出发进行的解释也有其不足之处。
(三)犯罪的衡量标准
认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衡量犯罪的唯一标准。而这一危害指的就是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
评价:不全面。否定了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在认定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二、刑罚观
(一)三大刑法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均衡原则; 刑罚的人道原则。
首次明确并全面地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 也为现代的刑法制度所确认。
(二)刑罚的及时性
应当尽可能快地揭露、证实犯罪,并及时依法制裁犯罪人。以便使刑法的权威通过迅速的执法得以体现。
(三)死刑废除论
对死刑进行系统论述和全面抨击。
指出,生命权是神圣的,刑事审判的效力来自刑罚的确定性,而不是残酷性。而死刑具有残酷性、非人道性及不公正性,建议用终身奴役刑来替代。
废除死刑的理由
死刑的影响只是暂时的。 死刑违背了社会契约。 死刑的威吓效果是有限的。死刑会引起人们对受刑者的怜悯。 死刑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司法错误难以避免,死刑一旦发生错误,更是无法挽回的。
三、犯罪预防观
具体措施:
法律要明晰; 司法当局要遵守法律; 奖励美德; 改善教育。
对当时的刑事司法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对近代西方法律改革尤其是刑法改革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如俄国、瑞典、美国、法国影响明显。 其学说奠定了现代刑事法学和犯罪学理论基础,当今一些法律原则或规定都可追溯至此。
杰里米·边沁
功利主义理论(幸福计算)
犯罪原因:“求乐避苦”
预防犯罪: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
罪犯矫正:监狱建筑设计
影响
罪犯矫正上:圆形监狱在欧洲、美国早期监狱建筑体现。
立法上:其改革建议得以体现。减轻刑罚的严厉性,取消流放。
功利主义理论为犯罪学家吸收。
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学研究
19世纪后半叶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
是对使用实证方法进行犯罪学研究的一些学者及其理论学说的统称。
一、“实证主义犯罪学”的两种意义
强调实证犯罪学的理论观点或内容
强调研究犯罪的实证主义方法,仅指科学的方法论
二、产生的历史背景
现实的需要
古典犯罪学派理论的局限
无法解释未成年人和精神病犯罪
自然科学的发展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精神病学的影响
方法论的进步
实证主义的出现
思辨-实证
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 奥古斯特·孔德
三、实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犯罪学思想
龙勃罗梭及其犯罪学思想
天生犯罪人论
身体特征:不同于正常人,不同犯罪人有不同的状况。 感觉和功能特征:触觉迟钝,气候感明显,动作灵活敏捷。 心理特征:很少悔恨、自责。 道德感缺乏。
犯罪原因论
隔代遗传因素:隔代遗传(atavism):是指倒退到原始人或低于人类的“人”的一种返祖现象。 自然因素:极端气温 中等气温 社会因素:人口 教育 吸烟 酗酒 宗教
犯罪人类型论
天生犯罪人
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
精神病犯罪人
激情犯罪人
机会犯罪人
犯罪对策论
鉴别犯罪人
对犯罪人进行仔细的生理和心理鉴定的结论,可以用来确定犯罪人责任的程度、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决定对犯罪人给予什么治疗或惩罚。
犯罪预防
分类预防、首先应当预防犯罪人的产生而非惩罚犯罪人。
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要求创建新的方法医治犯罪
对犯罪人的刑罚
刑罚应当因犯罪人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不能预防犯罪人的产生,就应当对犯罪人进行治疗;如果无法治疗的话,就应当在适当机构中隔离起来。
主要贡献
开创性贡献:天生犯罪人论
方法论的革新:实证主义
犯罪遗传
家谱调查
研究表明,有一些典型意义的犯罪家谱。但不能准确区分遗传与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染色体研究
在XYY型男子又称“超男性”身上表现得更明显。这种人智力低、身体修长,具有攻击性,屡次进行杀人和性犯罪,且难以自制。
养子女研究
说明犯罪行为的遗传因素与生长环境同时发生了作用,但前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
孪生子研究
至今为止较有说服力的方法。 通过比较单卵孪生子和双卵孪生子各自行为倾向的趋同性来阐明他们在违法犯罪行为方面的趋同性。
首次将实证方法之引入犯罪学研究,被尊称“犯罪学之父”。
恩里科·菲利及其犯罪学思想
犯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
生理心理个性特征、种族性格。
自然因素
物质环境
社会因素
社会条件,如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生活因素等
犯罪饱和法则
有关犯罪数量变化规律的法则
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会发生特定数量的犯罪
犯罪对策论
刑罚目的:道义责任-社会责任,保卫社会。
犯罪预防论 :刑罚替代措施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科学领域 立法和行政领域 教育领域
对“生来犯罪人”说进行了修正,提出犯罪“三原因说”和犯罪饱和法则。 实证派犯罪学创始人之一
加罗法洛及其犯罪学思想
自然犯罪论
指违反了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具有的两种基本的利他情操
正直情操
怜悯情操
犯罪人类型论
谋杀犯
这是一种利他思想完全缺乏的人,把犯罪当成乐趣
暴力犯
是指那些为了获得自我满足而从事杀人或身体暴力行为的人
缺乏正直感的罪犯
也就是那些侵犯财产的罪犯
色情犯
由于性冲动而导致的犯罪和侵犯一般意义的贞洁的犯罪
刑罚论
社会防卫理论
提倡世界性的刑事政策
确立了犯罪学的名称和框架; 首次提出自然犯罪的概念。 对“自然犯罪”概念; 对过分强调刑罚作用。
后期分主要分两派
李斯特及其犯罪学思想
犯罪原因:二元论
目的刑论:预防再犯与防卫社会
刑罚个别化:针对不同的犯罪人适用不同的刑罚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塔德尔的犯罪社会学研究
犯罪学习的具体形式和机制就是模仿
实证派犯罪学的观点总结
批判“自由意志论”、报应刑论; 坚持使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重视对犯罪人生理、心理的研究; 主张从防卫社会目的出发制定犯罪对策、实行刑罚个别化等。
现代犯罪学研究
1. 学派众多,理论多元
2. 犯罪社会学理论成为犯罪学代表性理论
1)社会学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社会原因被视为犯罪的主要原因
3)犯罪的社会预防成为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
3. 犯罪预防理论得以更多关注
4. 青少年犯罪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5. 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拓展犯罪学研究的深度广度
6. 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日益密切
犯罪学概述
一、犯罪学的研究内容
(一) 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
1. 绝大多数的法定犯罪
2、准犯罪
不具有应受 刑罚处罚性, 未被法定为犯罪; 却具备严重 的社会危害性, 应作为犯罪 来研究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不良行为
为什么研究准犯罪
表现形式:类似法定犯罪(14周岁抢劫)
行为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吸毒)
行为演进:
违法行为-犯罪
不良行为-犯罪
3、待犯罪化的犯罪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应当法定化为犯罪 尚未被法定为犯罪
刑法学:严格意义上的犯罪概念
“三性”: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
(二)犯罪学的概念
狭义犯罪学
广义犯罪学
(三)犯罪学研究内容的外延
犯罪学,既要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寻求犯罪原因,同时要探索如何预防、尽量减少犯罪。
子主题
二、犯罪学的研究价值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1.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
(1)学科性质不同。
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法学学科,犯罪学是一门事实性或陈述性的综合性学科。
(2)研究内容不同。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比刑法学的视野更为广阔。
(3)研究方法不同。
刑法学侧重于运用从法律原则到具体个案的演绎方法,而犯罪学更多地运用从个别犯罪行为刀一般犯罪现象的归纳方法。
2.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
促进刑事立法和司法改革、推动刑法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
刑法学研究对犯罪学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没有犯罪学的刑法是个瞎子,没有刑法的犯罪学是无边无际的犯罪学。” ----德国刑法学家汉斯.海.耶塞克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1.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有关犯罪的概念是一致的;
2. 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是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基础;
3. 从预防犯罪对策的角度来看,犯罪学研究内容较刑事政策学广泛。
(三)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从犯罪学起源上看
犯罪学和社会学从未截然分开。其次
从研究内容上看
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犯罪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共同内容和主题
从研究方法上看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是主要方法
三、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概念
犯罪学研究方法是“从事犯罪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原则的总和”
1、包括犯罪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2、包括犯罪学研究的行为方式 3、包括犯罪学研究的一些研究程序 4、包括犯罪学研究的一些指导原则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2、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吸收性
3、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性
(1)古典学派的研究:思辨研究或演绎法 (2)实证学派的研究:实证研究或归纳法 (3)当代实证主义研究:科学犯罪学的开始 (4)反实证主义方法
(三)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科学地研究犯罪问题的基本保证
犯罪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犯罪学方法论的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原则
思辨和实证相结合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价值中立原则
五、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 犯罪调查方法
(1)全面调查
(2)典型(重点)调查,即非概率抽样
(3)抽样调查,即概率抽样
(4)专题调查
(5)个案调查
3. 观察法
4. 实验研究法
5. 文献研究法
犯罪学研究的步骤
选题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 资料收集阶段 资料分析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犯罪学的学科定位
(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1. 犯罪学是一门事实性综合学科
2. 犯罪学应属于社会医学(给社会医治疾病的医学)
(二)犯罪学的学科地位
(三)犯罪学应当是独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