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整理
中学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要点还是有很多方面的,主要是教师的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理、教育法律法规、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等几方面来概括。
教资科三中学英语真题和模拟题目包括简答题和情景模拟。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事教育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九、第十章包括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实地研究,实地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七,第八章包括调查研究,问卷设计,资料收集方法,组织和实施调查,保证回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程序和类型技术,实验设计和实地研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综合素质
一章 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提素个性创两全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正例——全班(集体教育,开班会) 反例——个别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正例——除了成绩,还重视德、体、美 反例——重成绩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例——特长 反例——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正例——新想法、去实践 反例——灌输式教学,学生不会应用
创新精神: ①素质教育的核心 ②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宏观——国家政策保障
中观——新课改教学观
学习过人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正例——互动 反例——一言堂,教师主体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正例——学习方法 反例——只重视知识本身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正例——参与 反例——重视成绩,不关心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正例——情感,人格 反例——只关注学科知识,忽略学生情感体验
微观——学校具体改革措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容错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
全面发展内涵/地位
德育:灵魂与统帅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其他各育的特殊保障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为基本原则
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 +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科二
1.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2.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
5.个体性与群体性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行为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的专业发展
科二、
内容
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
学科专业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
道德素养
能力素养
心理素养
发展阶段
关注生存——关注人际关系
关注情境——教学情境
关注学生——个别差异
途径及方法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基础
主要法律法规
教师权利义务
学生权利及其保护
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规范
97版
Ø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改进教法
Ø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团结同事
Ø 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不以权谋私
08版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侵犯学生权利
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奉献、认真。
最高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具体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全体学生、健康、人格、不体罚
爱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怎么爱: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爱什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最低要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教书——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育人——品德创新,全面发展
总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怎么教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怎么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么评价: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家长、廉洁从教
对待自己: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对待同事: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
对待家长:尊重家长。
对待金钱: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反思反省;更新知识;创新教学
知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能力: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职业行为
四章 文化素养
历史常识
科学常识
传统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
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信息处理
逻辑思维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