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生理学第五章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知识点归纳,下列思维导图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笔记总结,知识点包括:氧的运输和氧气的运输两大点。
药理学的抗精神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介绍了如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分裂症。
药理学的抗心律失常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分享了电生理学基础、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常用药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药理学的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章节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癫痫是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兴奋性过高而产生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概念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血液S
38℃,1大气压
S氧=2.36ml/100ml
S_CO2=48ml/100ml
血液分压
动脉血
P氧=l00mmHg
S氧=0.31ml/100ml
S_CO2=2.53ml/100ml
静脉血
PCO2=46mmHg
S_CO2=2. 91ml/100ml
S氧=0.11ml/100ml
安静,CO=5L/min
动脉
氧流量=15ml/min
静脉
CO2流量=145ml/min
氧运输量增加65-140倍
CO2运输量增加近20倍
安静
机体耗氧量=250ml/min
CO2生成量=200ml/min
氧的运输
形式
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
Hb结构
组成
1个珠蛋白
4条多肽链
每条肽链与血红素形成Hb单体/亚单位
4个血红素
血红素基团中心的二价铁
类型
氧合血红蛋白——HbO2
鲜红色
去氧血红蛋白——Hb
紫蓝色
Hb结合特征
反应迅速且可逆
结合快
<0.01s
解离快
可逆
非酶促
受P氧影响
氧合反应
二价铁化合价不变
1Hb结合4O2
1gHb最大结合氧量=1.39ml
实际=1.34ml
评价因素
Hb氧容量
定义
100ml血液中,Hb的最大结合氧量
特点(Hb=15g/100ml)
20.1ml/100ml
Hb氧含量
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特点
动脉P氧=100mmHg——19.4ml/100ml
静脉P氧=40mmHg——14.4ml/100ml
Hb氧饱和度
Hb氧含量与Hb氧容量的百分比
氧饱和—100%
P氧=150mmHg
动脉20.1 ml/100ml
氧饱和度75%
静脉15ml/100ml
发绀
Hb达5g/100ml以上
表现
皮肤,黏膜呈暗紫色
意义
机体缺氧
特别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
氧解离曲线呈S形
氧解离曲线/HbO2解离曲线
血液P氧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上段
范围
P氧=60-100mmHg
平坦
该范围的P氧对Hb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PO2不低于60mmHg,氧饱和度能保持在90%
中段
P氧=40-60mmHg
较陡
反映安静时血液对组织的供氧情况
下段
P氧=15-40mmHg
陡直
运动时P氧降至15mmHg,血氧含量仅约4.4ml/100ml→供氧15ml/100ml
反映血液中O2的贮备
影响曲线的因素
P50
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氧
26.5mmHg
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
P50↑→右移——对氧亲和力↓
P50↓→左移——对氧亲和力↑
影响因素
pH、PCO2、温度、有机磷化合物、CO、Hb的质和量
pH和PCO2
亲和力↓
pH↓
PCO2↑
亲和力↑
pH↑
PCO2↓
波尔效应
血液pH和PC02对Hb亲和力的影响
机制
pH
Hb构象变化
H+作用于Hb多肽链→盐键→T型→亲和力↓
PCO2
改变pH间接改变亲和力
结合Hb→亲和力↓
微弱
促进肺毛细血管对氧的摄取
利于组织毛细血管释放氧
T℃
T℃↑→亲和力↓→P50↑→曲线右移→促进氧的释放
可能与H+活度有关
RBC内的2,3-BPG/2,3-DPG
实质
有机磷化合物
2,3-BPG↑→亲和力↓→P50↑→曲线右移
2,3-BPG与Hb的β链形成盐键→T型
2,3-BPG→H+↑→亲和力↓
来源
RBC的EMP
CO
无色、无味、无刺激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HbCO
樱桃色
CO的亲和力是氧的250倍
妨碍Hb结合氧
妨碍HbO2解离氧
严重缺氧但无发绀表现
危害
肺泡PCO=0.4mmHg(肺泡P氧=100mmHg)
CO与氧等量竞争
肺泡PCO=0.6mmHg
致死
其他因素
Hb自身性质和含量
CO2的运输
物理溶解5%
化学结合95%
碳酸氢盐88%
氨基甲酰Hb(HbCO2/HHbNHCOOH)7%
碳酸氢盐
CO2+H2O→H2CO3→H+ + HCO3-
碳酸酐酶
抑制剂乙酰唑胺
血浆以碳酸氢钠为主
血浆缓慢
数分钟
RBC迅速
<1s
RBC
碳酸→H+,HCO3-
H+结合Hb→释放氧
HCO3-
大部分→入血→RBC内负离子↓
HCO3--Cl-交换体
Cl-转移
小部分→钾盐
HbCO2
CO2→RBC→HbCO2
迅速
高效
肺部CO2释放量的17.5%
氧合作用
HbO2结合CO2→HbCO2的能力<去氧Hb
pH去氧Hb>HbO2
解离曲线
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关系的曲线
PCO2↑→CO2含量↑
无饱和点
接近线性
纵坐标不用饱和度而用浓度
主要因素
Hb与氧的结合
何尔登效应
Hb结合氧→CO2释放,释放氧后的Hb易结合CO2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