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中级经济师的经济基础思维导图,本图是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知识的介绍,对各个知识点有一个详细的概括。
编辑于2021-12-13 11:59:04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
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 GDP 或人均GDP 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一般是GDP增长率)来表示
提示
计算
用现行价格计算GDP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可比价格)计算GDP
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口诀:以不变的速度现磨咖啡
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由于 GDP 不包含经济增长对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的概念
经济发展包括了经济增长,也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及投入的劳动时间多少
2.资本的投入数量
最重要制约因素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在生产能力一定时,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就能够增加资本投入量
3.劳动生产率
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 GDP,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GDP来计算。在同样的劳动投入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带来经济增长
4.资本的效率
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 GDP。一般用 GDP 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 GDP 需要投入的资本数量来表示。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
两因素
把经济增长看做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 ,假设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 GQ=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GH+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GP
三因素
把经济增长按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里面的份额也可以叫弹性
提示
技术进步率即为“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 (简称 TFP)
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含义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个别经济总量指标,比如 GDP的单独波动也不能反映经济周期。一般认为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 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说明经济周期
类型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长周期(长波循环,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 50~60 年
中周期(大循环,朱格拉周期):周期长度平均约为 8 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也是人们最关注的
短周期(小循环,基钦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 3~5 年
口诀:小鸡大猪长的健康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古典型周期
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GDP 绝对减少
增长型周期
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
经济周期阶段
扩张阶段 (复苏和繁荣)
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常常伴随通货膨胀
紧缩或衰退阶段
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经济波动
原因
1.投资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
2.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3.技术进步的状况: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高。
4.预期的变化:当人们对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乐观时,就愿意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5.经济体制的变动
6.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
主要考例子
一致指标
也称为同步指标,指标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
例: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口诀:总是一致
先行指标
也称领先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
例: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M2
滞后指标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谷的确定
例: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经济发展
一些概念
经济发展的含义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核心),并伴随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1)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2) 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3) 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4) 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理念
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协调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
共享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口诀:绿色的创新,协开放共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2015 年11月,***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
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重大举措
原因
我国部分产业扩展过快,导致严重供过于求。如钢铁、煤炭等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局部性的住房供给增长过快,库存显著过大。因此在继续实施灵活有效的需求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主要任务
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
积极化解产能过剩
去库存
化解房地产库存
去杠杆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包括依法处置信用违约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金融监管等措施
降成本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电力价格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
补短板
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以及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措施,补齐短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农业农村改革、要素市场改革、“放管服”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措施,对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主要内容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2)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弥补实体经济中的“短板”,着力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三方面问题
2.提升创新的地位,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1)与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相比,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创新引领经济作用的直接体现
(2)推动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政府的任务:
①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最大化其“外溢效应”
②通过财税、投资、价格等政策来扶持创新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
③通过放宽政策和高效监管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④持续增加教育和科技事业投入
3.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改革成为下一阶段乡村振兴的动力所在
(3)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
4.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经济空间布局
(1)从政策层面来说,要用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西部地区差别化政策,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2)从资源禀赋层面来说,要充分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做好对重点地区的产业承接
5.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①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完善产权制度以及依法保护产权仍是我国改革的重点
②我国生产要素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配置,行政垄断、要素准入限制、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在部分行业中不同程度存在,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医疗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实现对重要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6.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拓展对外贸易,培养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2)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和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和经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