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思维导图,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变迁理论、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内容,结合导图复习更有效率哦~
西方社会学理论之韦伯,包括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论、合理统治和科层制、宗教社会学等内容。
西方社会学理论之齐美尔,包括社会学的对象和问题领域、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三部分内容,结合导图复习更有效率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马克思
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社会观是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则为其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
人
为研究社会和国家的逻辑和现实起点
应从社会中活动着的人出发去分析人和观察人
本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和交往两个方面
社会
定义
社会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有机体
最基本的矛盾: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国家
国家隶属于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是有组织的暴力机器。国家政权是社会冲突的表现,是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剥削的工具
国家和社会关系
国家不是外部强加于社会之上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国家对社会又具有能动性,具有强大的反作用。除了使统治阶级对社会的统治和压迫合法化,缓和阶级冲突,国家还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职能。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以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来认识世界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自觉运用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以及产生的根源,还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新社会的因素,并据此做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二.社会结构理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水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或推动或抑制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含义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上层建筑的含义
上层建筑由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组成。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还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社会形态的含义
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性
社会形态标志着社会结构的类型,就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规律性
由历史必然性体现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决定性)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多样性
由历史选择性体现
历史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 是内在统一的,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的解放
社会发展与人发展的关系
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人的发展,内含着人的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客观条件、开辟新的可能性;人的发展又不断对社会进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更强的主体能力实现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与价值所在
人向全面性方向发展
个人全面性含义
个人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
途径
通过以社会实践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达到的
人的发展过程
人的依赖性
直接共同体的隶属和依赖
人的独立性
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人的自由个性
旧式分工的消灭、自由时间的充裕、劳动的自主性
五.小结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社会观是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法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导致了社会形态的变迁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一般”社会,诸种社会形态在一定的规律作用下依次更替
四.社会变迁理论
西欧社会的形态变迁
人类社会经历的所有制形式
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所有制
西方社会形态与东方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原始公社所有制是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本质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主题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活动的方式和由它决定的 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阶级和等级
阶级≠等级
国家对社会阶级的组成作为国家制度用法固定下来,并赋予某些阶级特权以特殊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亦即国家的“等级制度”,阶级中产生了等级
阶级斗争理论
社会历史是在对立阶级的冲突和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冲突和对抗直接根源于该时代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利益与阶级斗争
摆在一个人面前的首要是个人利益,此外还有阶级利益,然后还有多种多样的共同利益,所有这些利益都是以极其复杂的方式相互补充、妨碍、抵消、相互破坏的,社会生活的建立是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可能有几种社会利益在起支配作用
利益斗争≠阶级斗争
共同的社会利益是有的,然而对不同的阶级来说这种利益又是迥异的,并且具有不同的意义
学术旨趣
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以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创立可用以指导人类解放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和革命理论